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某城中富豪的未婚第二代,在海外以代母產子;代母的身分,以至胚胎卵子誰屬,未見透露。湧現於街頭巷尾的,除了富商手抱三名嫡孫笑逐顏開的頭版新聞圖片,還有坊眾網民憂慮三名孩子的成長與未來,以及質疑孩子的爸爸有否干犯那禁止商業代母的刑事法例。
孩子來到世間,並不能控制自己的出身,無論是幸福,是悲愴,還是不明所以;一般公眾減少置喙插話,對於孩子的成長與未來,相信是助力多於阻力。不過事件經高調公開,加上富商巨賈在香港社會的影響力,媚富也好,仇富也好,公眾輿論也不得不關注事件的意義和影響。今期的頭版專題,也從信徒經歷和倫理角度來探討事件。
關於代母問題,歷來討論已多。其實,各類型的生育科技,總牽涉大大小小的道德倫理爭議。關鍵不單在於人是否有權左右生命的繁衍與走向,更在於決定背後的原因與動機。科技可以是中性,生育本身卻承載了種種隨著社會文化而來的期盼與沉痾。從舊約社會普遍視不育為咒詛(那倒不必然完全等同上主對每個人的心意),到華人社會視血緣嫡系為香燈命脈,都屬此類──當人視自己掌握了生命繁衍的方向,當中有多少是上主心意,有多少是社群價值?又有多少其實是出於一己之慾,以至一己之便?
科技讓人有掌控的能力。但生命的光芒,卻常常見諸人將掌控的能力服從於更高的價值導向,為他人和下一代設想,繫於永恆。其實對基督徒而言,即使將重心提升到實踐上主心意的高度,實踐起來也不一定是要靠自己的方法。按照舊約聖經創世記的記載,昔日得悉上主賜福後代的亞伯拉罕,妻子年老無後,在她的建議下找使女生子;但最終蒙主賜福的,仍是後來老妻所生的以撒。這一段上主選民的先輩經歷,也堪為今天的鑑戒。
我們不必以為一件單一事件,就可以徹底改變整體社會的價值面貌。但對於守望香港社會的基督徒群體而言,事件會怎樣影響本地社會的家庭價值,也值得深思:重點不單在於個別科技的應用考量與優劣,更在於當繁衍後代與婚姻生活進一步脫鈎,這對於日後家庭制度在社會裡的位置,在人心裡的意義,會有何影響。當前的香港社會,對富商巨賈有人馬首是瞻,有人嗤之以鼻;於此,信仰群體能夠建基於上主的價值而不是自身的利益,發出真誠的呼聲,中肯的評價,為世俗社會提供一個超越的基準,信是個很好的社會見證,榮歸主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