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面對中年信徒的牧養視野

(2010年11月15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早前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公佈最新一次的教會普查結果,顯示在○四至○九年的五年內,香港的基督新教教會崇拜人數出現上升之勢,整體升幅更達三分之一。而自今年秋季起,教新陸續公佈相關的跟進分析,其中關於崇拜人數的分齡分析顯示,本地教會不同年齡組別的崇拜人口均見增長之勢,其中以中年人士的增長最為突出。

  這個結果,相信讓不少關心本地教會發展的人略感意外。過往在本地的教會群體,能成關注焦點的呼聲,都是關乎青少年牧養、兒童事工,以至長者關顧;中年人的牧養議題倒不是經常出現於聚光燈之下,除非人到中年失業時,或是面對婚姻破裂、身罹惡疾、摰親離世。無論教內教外,在不少人的期望裡,中年人是社會群體的中流柢柱,是其他年齡階層的照顧者,需要接受照顧的只是生活突變下的例外。

  這個說法,或許道出一些人生面貌;從信仰角度出發,所得見的,理應更多。今期的頭版專題,就鋪陳了不少針對中年信徒的牧養見解與可行方案。重要的一點,是中年人不單單是教會的人力和財力資源,也有其獨特的關顧需要。他們來,因為他們在尋求──風浪起跌後的人生智慧,人生下半場的生涯規劃,千斤責任裡的心靈空間,最終指向一盞腳前的燈,一點路上的光。(詩一一九)

  多了中年人士參與崇拜,個別現象也跟集體需要互為牽引。五年來,經歷過非典與七一,南亞海嘯與金融海嘯;走過種種政經起跌,香港好像風浪慣見。然而,際此國際游資激增,經濟變數莫測,本地經濟卻仍然只靠金融地產與物流旅遊,貧富懸殊,社會流動大減。昔日經驗所帶來的,是處變不驚的自信,還是墨守成規的自保?我們給下一代留下的,是怎樣的一份人生資產?面對我們的社會,教會所抱持的又是怎麼樣的牧養視野與情懷?

  當然,教會的存在不是為了滿足個人需要,包括中年人。在聖經裡,得聞上主召命,且作回應的,不單單是年幼的撒母耳、年少的大衛,還有壯年的尼希米,以至老年的摩西。而他們沒有誰是單憑一己的力量和智慧,就足以完成託付。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裡,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引領眾人來到主前,既是領受賜福,也是領受遠象,甘背十架,跟從基督。這段十架路,有上主的恩慈,也有弟兄姊妹的牴勵互勉。沒有誰的人生路和信仰路,可以單打獨鬥。這道理,對教會,對社會,都是一樣。
 


其他新聞快報
台北市基督教教會聯合會 抗議「媽祖計畫」 (台灣聖經網)
容保羅期勉華人興起 致力聖經翻譯 (基督教論壇報)
尼克•胡哲:我寧願有上帝,勝過有手腳 (基督教論壇報)
龍潭女監 78人受洗 創單次最高紀錄 (基督教論壇報)
展望會受助童 長大接棒助 (中時電子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nancy5678

中年失業時,或是面對婚姻破裂、身罹惡疾、摰親離世,也是需要福音的一群

發言日期:2010/11/15

好小子



發言日期:201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