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牧師兼嚴師 拉回社會邊緣人

2010-12-01 中國時報 【洪祥和╱花蓮報導】
(2010年12月02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中時電子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牧師彭孟緝夫婦承接蒲公英關懷協會,收容更生人與街友,透過宗教的力量,接納開導這群社會邊緣人,幫忙解決他們在外工作遇到各項疑難雜症;同時嚴格規範作息,並媒合工作,讓他們重拾自信心,回到社會的懷抱,自食其力靠雙手打拚全新的人生。

 蒲公英協會三年前由在花蓮就服站服務卅二年的個案管理員邱秀蓮設立,當成更生人的中途旅館與就業轉介中心。因公務人員身分不便身兼數職,以及經驗不足管理出現問題,委由好友彭孟緝與蔡幸靜夫婦接管,經營方向不變,但在收容規定做調整,又增加收容街友的項目。

 彭牧師會對轉介個案逐一訪談,了解他們的想法,如果只想飯來張口,懶惰無上進心的人,絕不收容。一旦入住,就會要求配合作息規範,該協會幫忙媒合到工作,必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能整天待在協會無所事事,也必須滴酒不沾。收容人經半年重新振作,站穩腳步後,就會被要求搬出協會,把機會讓給其他人。

 彭牧師除了扮演嚴師的角色外,每周四晚間又會化身心靈講師,集合收容人,逐一開導解決他們在外工作遇到各項疑難雜症,並透過聖經故事,期勉他們奮發向上。在寒冬中,還有志工烹煮宵夜,讓大夥兒打打牙祭,讓收容人感受暖意,重拾自信心,重新出發。

 五十五歲的阿春表示,原本在富里鄉開計程車維生,在九十三年間辦退休,妻兒卻把他的退休金提領一空,從此不理會他。他跑來花蓮市找工作,等了一年,無任何回應,身無分文,只好流落街頭,忍受風吹日曬之苦,年輕街友也常欺凌他,所幸牧師及時伸援手,寄宿該協會,又提供就業機會。

 阿春又說,日前該協會成立洗車中心,他努力工作,受到牧師肯定,提拔升任組長,他活到這把年紀,簡直是想像不到的事,但已靠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了。

 四十二歲阿祿表示,好不容易出獄,到協會把握機會改變作息,以前整夜不睡趴趴走,現在生活正常有規律,凌晨五點早起出門工作,晚上七、八點就寢,雖然工作粗重,但生活充實,非常值得。


 
本網符合中時電子報非營利授權,新聞轉載規範。詳情請看這裡


其他新聞快報
2011冠冕簡易電子記帳本開始下載 (網友/機構提供)
世界愛滋日 展望會發起「HOPE」計畫 (台灣國度復興報)
鄺保羅比較馬利亞與現代代母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奧巴馬簽發指令改革信仰辦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燃燒熱情.活出美麗〉系列聖誕公益活動 (網友/機構提供)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靜得

這讓我感到是耶穌帶領門徒的模式又出現--信仰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信仰,是一體二面的。

發言日期:2010/12/02

toyumi

我們看到彼此相愛,討神喜悅的社會關懷工作,願神施恩更多的得著他們的靈魂。蒲透過公英關懷協會,幫助更生人與街友,積極解決這群社會邊緣人各項疑難雜症;協助他們重拾自信心,獲得新的人生。



發言日期:201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