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明光社新辦公室感恩分享會暨開放日已於二月十九日假該社新的訓練中心舉行,上午的感恩分享會由明光社董事會主席樓曾瑞主禮,另有同工及友好分享教會、學校和家長等如何支持明光社的事工,並由該社總幹事蔡志森分享明光社於今年的發展方向。逾七十名友好出席。
該社助理總幹事傅丹梅形容「這全是神的恩典」:「這裡是我們看過最滿意的,當時擔心會不會付擔不來,怎料比預期更低,業主亦願意將桌椅等傢俱留給我們。」她又透露必須賣出舊有單位才能買新的,因著上帝的帶領並無大事發生,順利搬遷。
樓曾瑞感謝友好的出席及支持,他認為「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中,要有中流砥柱是困難的」,因此希望「教會和明光社合作,抵抗現今社會的洪流」,為社會作鹽作光。
董事會成員、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主任牧師何志滌認為社會出現愈來愈多議題,「明光社正是一個讓我們認識甚麼議題需要關心,知道有何道德觀點。」他又憶述一名受《東週刊》停刊影響的男士後來決志信主,現於同福堂成為組長,他強調「每做一件事,雖然帶來很多挑戰,但危機中卻為別人帶來祝福」;並藉此鼓勵信徒從自己的崗位開始關心社會議題。
英華小學校長林浣心則引述幾個教學片段,有學生因為家長代買入的股票「跌晒」而垂頭喪氣、有學生獲選為班長覺得「蝕底」、有學生帶同平安符面試時,她由此指出現時的家長的教育程度較高,但仍「迷信於一道符」;她又強調現時家長過份保護孩童,使他們成為「王子公主」,生存能力、價值判斷均被影響,加上傳媒的渲染,「明光社正在他們的崗位上工作,老師、家長同樣在崗位上滲透良好的價值。」
明光社友好葉淑芬律師透露起初她認為同性戀只是兩個人的事,但後來聽到《性傾向歧視條例》的爭議,認為「只要這條例一通過,往後任何爭議只要提出這條例,就再無討論空間」,明光社輾轉聯絡上她。她強調「明光社在此起了發聲和警剔的作用」並「統籌各界關心這些議題的好友」,讓家長、老師、學校知道應如何回應。
蔡志森表示明光社十多年來扮演「吹號筒」的角色,不是接受投訴,只是提供資訊。他期望吸納年青的讀者,因此網頁和該社刊物《燭光網絡》有新的設計。這年的重點範疇為性教育和青少年工作,將十二月舉辦第一屆全港社關領袖訓練營;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將於五月舉辦有關八十、九十後價值觀調查的發佈會;並會推出性教育教材供中學於宗教教育課使用。
明光社網頁:www.truth-light.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