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日本福島核電廠被月前的九級大地震和海嘯所破壞,大量核輻射不斷泄漏,事件要得以全面處理妥當,相信仍然需時甚久。雖則輻射塵經大氣和海洋的重重稀釋,對鄰近地區的直接影響輕微,但對日本以至全球其他地區(包括香港)的人民而言,仍然憂慮難釋,一則擔心輻射進入食物鏈,二則擔心鄰近的核電廠的安全。要應付前者,加強海關查驗是不二之途;至於後者,牽涉的範圍就更為深廣。
今天的社會,即使不是盲目追求高速發展,仍然不可能脫離對能源的倚賴。若能取得比核電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當然最好。但要大力推動其他清潔能源而得到明顯成果,路仍漫長。國際間的猜疑又令跨疆界的能源合作往往只屬天方夜譚。民間反對核電的聲音,短期效果存疑,但最起碼可以不斷提醒現有核電廠加強防範核事故的可能,也敦促當局在新清潔能源的開發工作必須持之以恆。
我們沒有任何充份理據,將千萬份之一的核事故可能,與聖經裡提及的末世災禍相提並論,這也肯定不是當年聖經經卷的作者可以理解的事情。然而面對可能忽然出現的翻天覆地變化,經文所提的一些原則,卻肯定有參考價值。
秉持聖經的教導,教會對於末世總抱持一份警醒。而每當種種天災人禍似乎紛至杳來,世人也會有同一求問。然而回望聖經,重點並不是找尋末世的準確年日。昔日耶穌基督在世時也曾明言,這末後的日子「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太廿四36)根據馬太福音的記載,耶穌談完那末後的日子,接續下來的廿四及廿五章就記載了耶穌幾個天國的比喻,指向面對末世應有的態度。想深一層,那其實更為實在。
一、惡僕的比喻(廿四45-51)以及童女的比喻(廿五1-13)──人應警醒生活,隨時準備而不慌張。也要正確看待資訊,知所分析和應對。
二、千兩銀子的比喻(廿五14-30)──每天盡力發揮上主所賜的恩典,無論自己的能力是多是少。末後的日子難以數算,也不是在生活上荒廢棄權的借口。
三、山羊綿羊的比喻(廿五31-46)──發揮恩賜,不是為了自己,而是關顧弱勢,為有需要的人遞上一杯涼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