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切斷報復循環的歷史態度

(2011年05月06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阿爾蓋達組織領袖拉登在九一一後潛匿十載,終被美軍突襲擊斃。各國領袖普遍表示歡迎,亦憂慮會引發新一輪的恐怖襲擊。事實上,極端份子矢言襲擊巴基斯坦和美國,以作報復。至於美國,總統斬釘截鐵說公義已成,華盛頓和紐約的民眾在夜半收到消息,就大批走到街頭慶祝,或是大叫「美國!美國!」一類口號,或是焚燒拉登肖像,場面猶如中東地區的反美示威,只是口號換了個方向。

  無可否認,對於九一一事件中三千多名死難者的家屬而言,拉登的死是美國政府給國民的一個交代。而對於仇恨在國際間不斷散播,拉登亦實在有無可推諉的責任。可歎的是,喪親之痛其實是無法用另一宗死亡事件來加以補償。更何況,產生阿爾蓋達一類極端組織的土壤,並不會單單因為一個領導人物的斃命,而有所改變。

  在現實裡,戰爭從來是成王敗寇的弱肉強食邏輯,而不是法庭裡衡平的補償。不過,用武力來處理國際間那出自人性貪婪的掠奪破壞,最終連人性裡的光輝亦被掩蓋沒頂的,例子也不計其數。暴力與貪婪都來自人性的陰暗面。用暴力和貪婪來互相制衡,只能是現世生活中無可奈何之事,迫使各方計算代價,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卻不可能成為長遠盼望的基礎。

  我們常常盼望,人能從歷史裡得著教訓。只是,歷史裡的因果轇轕,也常常為各方力量所爭相挪用──當中包括受害者的心態。極端主義經常會濫用個別事件的受害者心態,使群眾跌入互相報復的惡性循環,也將不同的族群跟個別的罪行劃上一個過份簡化的歷史等號。這肯定不是我們上主的心意。例如在以西結書十八章,上主藉先知的口,一方面否定了罪行的世襲相傳,「義人的善果必歸自己,惡人的惡報也必歸自己。」(結十八20);另一方面也強調,上主甚願惡人離開惡行,因為他「不喜悅那死人之死」(結十八32)。

  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面對歷史一頁一頁的翻過去,我們不必以有罪的為無罪,也不必為最後沒有回轉的人離世而高興。這也是從歷史中得以學習,又使互相報復的歷史循環得以切斷的重要態度。
 


其他新聞快報
聖樂網全新廣播節目 5日正式開播 (今日基督教報)
正視21世紀信仰危機 千人赴印尼亞太研討會 (今日基督教報)
聖公宗保守派選出全球領袖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中國宣教面面觀研討會 4.30開講 (台灣國度復興報)
基督教出版業 轉戰電子書市場 (今日基督教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