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美推出新聖經譯本 重對話近現代文學格式

(2012年04月27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一個名為The Voice的聖經英文譯本本月在美國推出,特色是著重對話及貼的近現代文學格式。在這譯本中,「耶穌基督」的名字從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受膏者耶穌」(Jesus the Anointed One)或「使人得釋放的君王」(the liberating King)。「天使」(Angel)和「使徒」(Apostle)在此譯本中亦分別寫成「傳訊者」(messenger)和「福音使者」(emissary)。

「對現代讀者而言,這是一個更準確的譯本。」帶領翻譯這新譯本的學者、德州休斯頓浸會大學新約聖經教授卡普實(David Capes)表示,很多人,甚至包括有些上了教會很多年的人,也不知道「基督」是耶穌的稱號。「他們以為耶穌是名字、基督是祂的姓氏。」

The Voice翻譯過程歷時七年,與同在去年推出的Updated New International Bible和Common English Bible不同,The Voice的格式大多像劇本或小說。翻譯人員把重點放在對話上,把「他說」和「他們說」等字詞刪除。例如,在馬太福音十五章,當耶穌走在水面上,跟隨祂的人的驚嚇反應看起來便比較直接:

「門徒:這是鬼!(Disciple: "Its a ghost!")

另一門徒:是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Another Disciple: "A ghost? What will we do?")

耶穌:冷靜。是我;你們不要懼怕。」(Jesus: "Be still. It is I; you have nothing to fear." )

卡普實希望人們不要把聖經看成古舊、過時的文字,而能把它看作一個他們能參與其中、並能從中發現自己生命的故事。

The Voice這名稱取材自約翰福音與希臘文字logos,過往在英文聖經中通常被譯成「話語」,例如在New International Bible中,約翰福音一章1節是:「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在The Voice中,同樣的章節被譯成:「Before time itself was measured, the Voice was speaking. The Voice was and is God.」The Voice的執行編輯高治(Frank Couch)認為,這樣翻譯更能解釋logos這字的意思。
 


其他新聞快報
牧羊人為高關懷青少年 體驗光譜 (基督教論壇報)
基督徒運動員發光 入選富比士排行榜 (基督教論壇報)
泰國潑水節 泰勞教會發出2萬5千張福音單張 (基督教論壇報)
從王建民外遇危機 給自己婚姻一個轉機 (今日基督教報)
從盲生到牧師 為主點亮心靈明燈 (今日基督教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c.c.ocean

期待台灣也能有The Voice的聖經英文譯本。

發言日期:2012/04/30

陳雪梅

相信神允准我們用多種方法,將福音傳揚出去。

發言日期:201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