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觀念平台-千年仇恨對立何時了?

2012-09-18 01:19 中國時報 【馮冠超】
(2012年09月18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中時電子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一部《穆斯林的無知》電影因詆毀、醜化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引發諸多回教國家的反美浪潮。這個極度無知的挑釁,說明美國仍未從九一一災難中學得一絲謙卑,而穆斯林仍是動輒「一手拿《古蘭經》、一手持劍」;雙方似乎永遠無法記取教訓。除了持續使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的「文明衝突論」大出鋒頭外,這一千多年來的仇恨糾葛,著實令人憂心是否仍要延續到下個千禧?

 這齣戲已經演得很久了。每次雙方的衝突都彷彿重回中古世紀那「回教西征」、「十字軍東征」的歷史宿命與輪迴中。無奈的是,與基督教同出一源(亞伯拉罕)的伊斯蘭教徒,和猶太、基督教都有著同樣的守則:「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而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反恐戰爭中所使用的詞彙「crusade」(十字軍東征),不也正是展現了這個潛在的心態嗎?

 公元六三八年,伊斯蘭大軍攻陷耶路撒冷,一○九六年,十字軍也開始了第一次東征。十三世紀初,雖然十字軍在第四次東征時狠狠地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但是別忘了,該城(即伊斯坦堡)迄今仍然穩穩地在回教徒手中。今天,當我們瞠目結舌看著形式層出不窮的「東征」、「西征」時,可發現杭廷頓的主張(冷戰結束後的世界衝突將是不同文明間的爭鬥)其實並無新意,因為歷史上政治的戰爭比起宗教的戰爭是微不足道的。宗教在許多民族中是動員人民的中心勢力,而這種文化特徵和差異來自歷史長期的積澱,具有絕對的穩定性,它因而比政治、經濟特徵更須獲得尊重。稍一不慎,就會成為衝突的引信。所以,拍攝此部電影(《穆斯林的無知》)的行徑才是真正的「無知」。

 人性許多弱點中,尤以在強勢之時卻喪失了自省的能力最為可怕。很少人會去探討促成穆斯林採取暴力的原因,也很少人去探究美國霸權主義在阿拉伯世界的所作所為,為了自身利益犧牲多少微觀的弱勢民族。在拉丁美洲亦復如此,多次支持獨裁政權、軍事政變以及暴力奪權行為。以上種種,幾乎都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卻還可以「世界拯救者」自居(自門羅主義以降)。因此,也就有了黑色九月、回教聖戰、蓋達等恐怖組織執行洛克比空難、慕尼黑奧運屠殺、九一一攻擊……周而復始。

 基督信仰的核心精神是「愛」,而伊斯蘭一詞源於阿拉伯語字根意為「和平」,但對照雙方的作為卻有些諷刺。孔子曾說「和而不同」,即指明世界上並存不同事物是合理的,世界亦因不同事物的並存而美好。威脅世界和平的不是文明與宗教的多樣性,而是自我中心與排他主義的價值觀。

 據報導,美國已派遣陸戰隊和驅逐艦前往利比亞,歐巴馬總統也重申會全力緝凶,打擊恐怖主義。但美國應該深思,切勿武力報復。如果不能再從這次事件中得到教訓、學會謙卑,那麼,這一來一往的「聖戰」將永無止境。(作者為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所教授)
 
本網符合中時電子報非營利授權,新聞轉載規範。詳情請看這裡


其他新聞快報
王雪紅現身告別式回應:大媽放哪都一樣! (NOWnews今日新聞)
穆斯林怒火延燒 各地掀反美潮 (中央社)
快樂,是一種燃料 (今日基督教報)
【基督徒行不行】離婚條件 當婚約被毀時 (今日基督教報)
媒體宣教突破 馬拉威福音電視台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