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任志強專論:愛恨迎拒四十年 回溯基督教群體對媒體的糾纏

(2009年07月18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從事神學及媒體文化研究的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任志強,在今期《時代論壇》(一一四二期)撰寫題為「愛恨迎拒四十年.回溯香港基督教群體對影視媒介的癡纏與糾纏」,坦言近年「基督教的影視製作雖然表面蓬勃,卻是貧血」。部分內容如下:

「……本地最早嘗試與影視媒介建立關係的基督教組織,當數浸會傳理系(傳理學院前身)和福音傳播中心。

  在一般本地華人教會連傳媒為何物都未懂的時候,尚未成為認可專上學院的浸會書院已經在一九六八年成立傳理系,成為香港第一家正式提供影視傳播專業訓練的高等教育機構,真叫人佩服當年該校領導層的見識和膽色。

  正如浸會以基督精神提供全人教育為創校宗旨,傳理創系目標也是培養一批能夠發揮基督精神的專業傳媒人。只是該系的課程內容,似乎從一開始就偏重實務操作,在傳理課程裡體現基督教價值卻未見明顯;而除了創系的余也魯系主任本身活躍於基督教出版界之外,其後歷任系主任、傳理學院院長、老師等,少有活躍的基督徒,更少見把信仰與傳播專業連結的努力。如是,浸會傳理創系時所想像的基督精神,究竟對本地傳媒的文化價值發揮過多大影響,仍屬疑問。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教會群體出現「社關醒覺」,不少信徒開始面對社會現實,反省社會責任。然而那股社關浪潮卻沒有理會那刻正蓬勃發展的影視媒介,教會中的關社分子大多認為流行媒體低俗無聊,嗤之以鼻,無視正在冒升的本地普及文化的重大意義。不過往後幾年,基督教圈子卻逐漸出現「媒體醒覺」的現象。

  一是教會群體開始出現「有意識的媒體消費者」(conscious media consumer)……二是接受傳媒專業訓練和進入影視界工作的信徒漸次出現……三是部分基督徒群體開始認真思考參與影視製作的可能。

……隨著資訊和傳播科技不斷突破,令政府的媒體政策改變,香港的電視播放頻道愈來愈多,從前封閉的行業結構也不可能繼續封閉,基督教節目因而得到很多播放機會。在有利形勢下,不同機構也在世紀更替之際相繼推出節目甚至整條頻道,包括影音使團、恩雨之聲、真証傳播、視博恩等等。

  只是,這個大量供應基督教節目的現象,幾年前就在教會群體內引起議論,不少人認為大部分節目質素欠佳,創意貧乏,內容重覆而且單向——都是真人見證,都是一味傳教,對世界和社會的其他議題缺乏關懷。如此,雖然似乎進入了流行媒體,卻不過是自說自話,只有教會群體內的自己人看得懂、會有興趣看」……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09.7.18)
 


其他新聞快報
國教沒落 英倫教會三十年後恐消失 (台灣國度復興報)
花蓮火熱為主特會 破天荒合一運動 (台灣國度復興報)
慕約翰再度來台傳遞轉化 全台十多場聚會 (台灣國度復興報)
為防新流感擴散 英國教會撤除聖水台 (中時電子報)
牧者抒懷 再一次經歷神跡 (真理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