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5月18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以神學角度看「佔領中環」
龔立人:佔中是一場覺醒運動
(2013年06月18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校友會於六月十四日,假小童群益會舉辦「與龔立人教授對談『佔領中環』」為題的神學閒談講座,由中文大學祟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龔立人主講,並由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及香港堂主任牧師袁天佑回應。龔立人於講座上嘗試提供神學角度去看「佔領中環」,而袁天佑亦認同教會在社會事件中應反思本身的角色。講座約三十人出席。

龔立人(左圖)分析對「佔領中環」(下稱「佔中」)的討論,指出中環這地方是具象徵意義的,因一個地方除了地理上的位置,還包含地區設計背後的意識形態,例如中環便被冠以「經濟」、「致富」、「效率」、「發展」,或「合約和法治精神」、「公平競爭」等象徵意義。故「佔中」選址中環,「其實是正在問一個問題:如果中環是我們的,我們可以怎樣使用中環?」亦即在批判「今天是何人決定中環的空間使用」,並帶出「佔中」想要對抗的是甚麼價值觀。

教會不能迴避「佔中」

龔立人指社會上有討論「佔中」與神學的關係時,以聖經教導是否容許公民抗命(「佔中」)為焦點,然而龔立人卻認為公民抗命是源自「良知、對不公義法例的不容忍和對非暴力的堅持」而作出的行動,並不需要聖經支持,因此「佔中」的神學切點應是教會論的問題,即「甚麼是教會?上主在此時此地對教會和我的呼召是甚麼?」
「上主差派教會到地上,以生活見證祂,所以在香港發生的事就教會有關。所以教會不能,也不應迴避『佔中』一事,只是可有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參與。」此外他又提到教會有「復和」的職事,但他本人提倡以「健康的懷疑」來實踐「復和」,而非盲目追求和諧:「『健康的懷疑』即因體會絕對權力帶來的暴力,故抱持懷疑態度,但又不陷於陰謀論,不把對方歸邊分類,只想建立對話。」他又說教會要認識「上主就是那眷顧孤兒寡婦(即弱勢)的主」,祂非只能提供心靈救贖,而是切實在貧窮人中間,成為真正的拯救,所以他認為「有心的人就去做(『佔中』),但不是成功『佔中』就能救香港,因救香港的惟有上主。」

喚醒對他者的責任

龔立人分析「佔中」的危機,指出社會運動「傾向二元對立,如『佔中』已被定性為反中央的行為」,亦可能會變得過份強調參加者數字和結果,甚至社會運動本身帶來更具破壞性的結果,他引菲律賓和台灣為例,指出成功爭取民主不等於就自然有社會公義。故他認為應視「佔中」為一場「覺醒運動」,喚醒的是「對他者的責任」,即「為了下一代,我們希望將來的社會是怎樣?」的「社會想像」。固然「佔中」有其策略性,同時可能帶來一些對社會的不便,「但『結果』並非唯一的量度標準。」

袁天佑(右圖)回應亦鼓勵信徒藉社會事件反思信仰,「有時我們的信仰很『不到地』,不懂用信仰去看社會中發生的事。」他分享經驗指過去多次借出堂會地方,予參與社會運動的人士方便,例如提供水和開放洗手間給遊行隊伍,借地方予碼頭工人開會等,他稱會友對眾多社會事件的意見都不一,「但不是在乎遊行的人說的對不對,反正他們就是行得很辛苦,是一位有需要的鄰舍,作為教會,就給他一杯涼水喝。」他鼓勵信徒反思:「教會並不是自己的物業,只是神託給我們的,用以幫助鄰舍」,故他也覺得可考慮借地方予「佔中」參與者使用。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工潮的啟示分享會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兩岸少數民族進入合一季節 齊跨越四大挑戰 (今日基督教報)
孤兒之父楊煦夫婦歸天家 千人悼不止息的愛 (今日基督教報)
陽明教學20載 看見上帝預備這批人 (基督教論壇報)
台南千畦種子館 平凡種子看見不凡之美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