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兒少不是叛逆而是找懂他的人 接住孩子的脆弱理解陪伴他們 (2025年05月10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青春期的孩子彷彿總是帶著煩惱,渴望被愛、被肯定,也竭力尋找自我認同和刷存在感,他們在「轉大人」的過程中,常讓父母覺得他們變得彆扭、捉摸不定,甚至叛逆,但往往是他們覺得大人「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所以選擇隱藏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情感,他們看似「其實我不在乎」,但心底最深的吶喊是「有人可以真的懂我」。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今年4月召開記者會,會中公布「台灣青少年精神醫療現況調查」,結果發現「注意力問題」(易分心、難以專注)和憂鬱問題(情緒低落、興趣缺乏)是中小學生至兒童心智科(兒心科)就醫最常見的症狀。有的孩子在國小階段就出現「社交互動困難」,甚至「社交退縮」;中小學生常見的憂鬱症狀則有易怒煩躁、頭痛、腹痛、拒學或懼學。這意味著,孩子們從幼童進入青少年青春期的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是極大的心理調適和挑戰,家長和教會如何關懷、接納孩子們「一個都不漏接」?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5年05月11日

鍵盤 ← → 鍵可切換上下篇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