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不義的管家作比喻,
 反映基督徒和一般世人在財務管理上的差別,
 也點出迷思所在:
 這個故事描述財主有個不義的管家,
 由於浪費主人財物而被辭退,臨走之前,
 想到以後的生計問題,便報假帳、施小惠,
 藉不義之財結交朋友,為日後鋪路,結果,主人知道後,卻誇這管家聰明,
 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路加福音十六章8節)
 讀到這裡的經文,
 難免令人疑惑、誤以為不義的管家受耶穌標榜,
 但比喻真正的含意,
 是肯定那積極規劃未來的態度。
 不義之人、今世之子,尚知未雨綢繆,何況光明之子?
 
          存在於現世基督徒之間的普遍迷思之一,
 即是把屬靈和屬世二分化,
 尤其看待金錢的態度。
 然而,照以上經文繼續往下讀,
 耶穌為此指出重點:「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
 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
 在大事上也不義。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10-11節)
 這是我們在財務管理上最根本的態度問題,
 可以說,所有財務狀況的基本問題,皆出於此。
 「真實的錢財」,指的是永恆的屬靈價值,
 不能妥善運用世上神所供應的財貨,又如何照管神的家?
 
                   	 參考資料: 	好消息雜誌第143期道在人間史丹利牧師談智慧理財  
                   	 參考連結: 	n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