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安息年是不可以耕作的,神會在第六年祝福大地,使地長出"三年"的糧食來供應?出處?why?  
    經頭腦的題目:
 安息年是不可以耕作的,所以神會凡在第六年祝福大地,使地長出多少年的糧食來供應百姓?
 答案是三年
 想請問出處?為什麼是三年?休息一年卻先長出三年糧食
 
    
    
    
    
    問題類別:  聖經新舊約
        
    
    
    	
    	  
				 
			   
    	
    
    
     
    
    
            
 
  
   
 
發問者: 花木馬    
發問日期: 2008/08/03  
目前狀態: 已有人解答   
最後回答日期 2008/08/03      
本篇資料庫ID 1955  
本題關鍵字: 
安息年  
大地  
律例  
安息  
                
 
 
大家的解答: 
  
					
             
               
                 
                   
                   	
                   	
                   	   
                   	
                   	
                   	 
                   	平安!
 
 你所問的經文是在利未記25:18-22
 Lev 25:18  「我的律例,你們要遵行,我的典章,你們要謹守,就可以在那地上安然居住。
 Lev 25:19  地必出土產,你們就要吃飽,在那地上安然居住。
 Lev 25:20  你們若說:『這第七年我們不耕種,也不收藏土產,吃什麼呢?』
 Lev 25:21  我必在第六年將我所命的福賜給你們,地便生三年的土產。
 Lev 25:22  第八年,你們要耕種,也要吃陳糧,等到第九年出產收來的時候,你們還吃陳糧。」
 
 所說的三年的土產,是包括了第六年至第八年。所以,在安息年之後的一年,在未收穫之前仍在「陳糧」可吃。
 
                   	 參考資料: 	  
                   	 參考連結: 	null  
                   	 
                    
                  
                 
                   
                   	 發表人: 孟子牧師                        
                     回答日期 : 2008/08/03 
                     
                     
                     
                     
                      
                    
               
 
              
           
				            
					
             
               
                 
                   
                   	
                   	
                   	   
                   	
                   	
                   	 
                   	
 安息日:第七日
 安息年:第七年
 禧年:第五十年
 
 很難得在一天的讀經中,不斷的看到
 
 在利未記的25-26章都在談安息年,禧年,安息日的條例
 
 在這兩章中,也是「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出現最多次(廿五章v.17,38,55 廿六章v.1,2,13,44,45)
 敬畏,也出現相當多次(廿五章v.17,36,43)
 
 可見「安息」是神非常看重的事
 
 在創造之中,就有一天被訂為「安息日」
 
 在出埃及之後,上帝再三要以色列人守安息日,但目的已不是為了記念神的創造之工了
 
 目的乃是要記念他們曾經在埃及為奴的日子
 
 上帝為何改變了他們記念安息日的理由呢?
 
 我想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1.記念神把他們從為奴之地救出來
 2.除去「為奴」的思想及心態
 3.善待他們中間的寄居者(因他們曾經寄居),恩待他們中的的僕人,奴隸(因他們曾經為奴)
 
 我想,第一及第三點比較容易做到,一是感恩,三是設身處地的為人著想
 
 但,最困難的是第二點
 這也是我今天思想的重點
 
 許多時候,我們的處境改變了,但是思想還沒有跟著改變
 
 我們會擔心,會憂慮,害怕那一天情況又會轉劣
 
 所以,我們的行為思想就在回應我們的擔心與憂慮
 
 特別是安息年
 上帝要供應他們三年的食物
 好讓他們真的能讓地土休息
 
 神知道我們是憑眼見的多,相信倚靠的少
 所以,上帝除去我們憂慮的方法,是顯明祂按祂所說的供應
 這樣,以色列人就應讓土地有休息的機會
 若是他們不讓土地休息
 上帝會什麼事呢?
 祂就興起外力,使他們不得不休息
 利廿六:「32 我要使地成為荒場,住在其上的仇敵就因此詫異。33 我要把你們散在列邦中;我也要拔刀追趕你們。你們的地要成為荒場;你們的城邑要變為荒涼。34 你們在仇敵之地居住的時候,你們的地荒涼,要享受眾安息;正在那時候,地要歇息,享受安息。35 地多時為荒場,就要多時歇息;地這樣歇息,是你們住在其上的安息年所不能得的。」
 
 之前,上帝把他們交給仇敵之前,就使地荒涼,使他們的一切努力都無所得
 
 這一點都不是巧合,
 上帝總是做人不能做的事
 
 
 今天人的困難及問題,就是不知何時停下來
 不只一般人如此
 基督徒更是如此
 我們不太懂得,也沒有思想上帝所訂安息之例的理由與原因
 我們潛意識裡認為,那是給以色列人的,不是給我們的,我們不再受「安息之例」的約束與限制了
 
 也許,
 在實際生活中,可能不是那麼的明顯
 以現在的生活形態來看,己有很大的不同
 
 在現代生活中,如何守安息之例呢?
 不只是安息日,安息年,禧年
 
 守安息之例的原因是什麼呢?
 --敬畏神,在利廿五章就出現了三次
 
 這不是「教條」
 
 乃是因為「敬畏神」
 
 上帝定意讓我們「安息」
 好讓我們感恩,休息,學習恩待人,學習敬畏神
 
 上帝會如何回應我們呢?(利廿六2-13)
 1.按時降雨
 2.叫地生出土產
 3.叫樹木結出果子
 4.收成豐富(v.5a)
 5.吃得飽足
 6.安然居住
 7.賜我們平安,無人驚嚇
 8.惡獸息滅
 9.刀劍不經過
 10.得勝敵人,並且以少勝多
 11.生養眾多
 12.堅固所立的約
 13.吃陳糧與新糧
 14.立帳幕於我們中間
 15.神的心不厭惡我們
 16.在我們中間行走
 17.要做我們的神
 18.我們要做祂的子民
 
 在這件事上的敬畏,上帝要這麼豐富的祝福
 
 今天,我們如何在我們的處境上,表達對神的敬畏呢?
 我們如何能經驗「安息之例」的祝福呢?  
                   	 參考資料: 	  
                   	 參考連結: 	null  
                   	 
                    
                  
                 
                   
                   	 發表人: Jacob                        
                     回答日期 : 2008/08/03 
                     
                     
                     
                     
                      
                    
               
 
              
           
				            
網友評論: 
      
      	
      						發表評論或留言: 
      						
      						   
									  
									  																																															
																																				
									
							                            
							                                    
							                                    
																
									
																		
									
									
									 
      	 
                  
 
     
					 
					
					
					                  楓  說: 嗯~~Jacob的分享很好
 但是,好像跟提問者的問題不太相關喔~~  
					                  200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