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4月25日 星期四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教會 免費講座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知識庫 我要發問 我的發問 我的回答 福音Q&A

問題: 有關偽經和新教後的聖經

我的好同事是宗教系畢業的,今天他說聖經66卷書以外的經文不是偽經,而是更貼近耶穌和其它史料的真實記錄。羅馬帝國成立教庭是為了信徒更忠貞的思想而窄化了史料的完整性,這是真的嗎?

問題類別: 聖經新舊約


發問者: Karl Lin
發問日期: 2011/09/20
目前狀態: 已有人解答
最後回答日期 2011/09/22
本篇資料庫ID 5055
本題關鍵字: 羅馬  耶穌  偽經  聖經  信徒 

您尚未登入網站,無法使用本區功能

我要回答
您的答案
參考資料
參考連結
送出

大家的解答:


平安!我剛好在上教會歷史,我並非要反駁而是想問你一下,你知道聖經是如何才有的嗎?我想你那位同事還沒信耶穌吧!請問 : 他可曾看過聖經所寫的經文嗎?您知道嗎?從耶穌升天以後第一代的基督徒全都過世了以後,因為沒有人看過耶穌都是門徒的徒弟講的,那時以色列也沒有整本聖經只有摩西五經而已.新約是後來慢慢才寫成的,在此之前..........長話短說假如你有興趣的話請去買一本 " 神學故事 " 來看就會很詳細.因為若要寫的話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作討論和研究;而我今晚還要上課,簡單的說 : 羅馬帝國為何要為了成立教庭而使信徒更忠貞呢?你認為人會乖乖的聽話嗎?再說 66 卷書也是經過長時間的討論的結果才有的;羅馬帝國有那麼長的時間嗎?我想你那位同事可能只是從人的角度來看聖經,因為 66 捲書已經定案很久了.腎之啓示錄最後也說若有人加或減少聖經的話就有禍了!
很多話都是人說的,就像要辯論國民黨和民進黨一樣,各有各的說法,聖經真的要自己去看自己去瞭解也要自己去經驗才能確認自己所信的是真的.不然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
願上帝賜福給你.

參考資料:

參考連結: http://

好回答

92


內容檢舉
發表人: 系統錯誤
回答日期 : 2011/09/21


平安!
聖經66卷以外的書確實不全都是偽經
有些,是被天主教也接納為正典的次經
關於聖經正典是如何形成的?

請參考下方彭國瑋博士的分享

----------------------------------------
舊約的各卷經卷是何時寫成的呢?而舊約的經卷又是何時匯集成今天的形式呢?從今天現存的資料當中我們必須坦白地說,對於這兩個問題我們實在沒有令人滿意的完整答案。最主要的原因是舊約聖經卅九卷所涵蓋的時間,即使不算創世記前十一章的部分,至少也有一千年的時間。我們今天並沒有太多旁證幫助我們去確定這些書卷的成書年代,所能依據的往往是這些經卷當中本身的歷史資料。根據這些歷史資料,我們頂多能夠粗略確定大部分先知書可能的成書年代,部分詩篇的寫作年代,晚期歷史書(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以及歷代志上下)的可能寫作年代。這些可以粗略確認年代的經卷,成書的年代有的可以回溯到王國時期的開始(也就是主前一千年左右),有的晚到被擄歸回之後(也就是主前四、五百年左右),因此成書的過程,至少包括了五、六百年的時間,而實際的過程,可能更為久遠。至於五經、早期歷史書、或者詩歌智慧書中的約伯記,我們根本無從得知其確實的寫作年代。

對於舊約的各卷書何時匯集成今天的形式,我們同樣無法有確切的答案。透過聖經考古的發現與舊約聖經經文鑑別學的發展,我們頂多能說,在主前三到四世紀的時候,應該已經存在了一份希伯來聖經經卷,內容與我們今天的舊約聖經非常類似。換句話說,在主前三到四世紀的時候,舊約的正典已經隱然成形。

這種答案好像不太令人滿意,但是如果我們比較東方最古老的文明---中國---的情形,就會發現我們並不需要感到抱歉。中國最古老作品當中的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同樣也是成書年代不可考,我們知道的頂多是到了主前五百年左右,孔子曾經編修過這六經。將這個年代對照以色列人的歷史,北國以色列於主前722-21年亡於亞述帝國,南國猶大於主前587年亡於巴比倫帝國,一直要到主前538年猶太人開始分批歸回聖地,由孔子修訂定稿的六經,時間是在猶太人開始被擄歸回之後,而舊約聖經可以粗略確定年代的經卷更早,可以回溯到南北國亡國以前,比孔子的六經要早250-300年以上。這樣看來,舊約早期書卷的成書年代無從確定也就不足為奇了。

簡言之,舊約聖經的各書卷的寫作,是一個古遠又漫長的歷史,對於這些書卷寫成的日期,因為年代古遠的關係,我們無法擁有確切的資料,但是從這些書卷的內容來看,這些書卷個別的成書,可能是從主前一千年或者更早開始,一直延續到主前四、五百年左右。在這之後,這些書卷經過一個集結的過程,到了主前三、四世紀的時候,也就是主前200多到300多年左右,一份類似今天的舊約正典的書卷應該已經存在,而這正是舊約聖經傳遞的開始。

相對於舊約文獻的形成橫跨至少五、六百年,甚至可能將近一千年的時間,新約文獻形成的時期要短得多了。根據學者一般的認定,新約最早的文獻是<加拉太書>,它是大約在主後48年,最晚被寫成的新約書卷;既使有不同的意見,絕大多數的學者會接受在主後90年左右,所有的新約書卷都已經完成。

因此,新約的廿七卷書是在短短四十年的時間之內完成的,這與舊約經卷漫長的成書過程,有著非常強烈的對比。

那麼,什麼時候新約正典以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形式出現呢?早在主後二世紀的初期,一位異端的領袖馬吉安(Marcion)便已經編列了一份他所認定的新約正典,由於馬吉安極端的反對舊約律法,因此在他的正典清單當中,只有保羅的十本書信以及一本刪改過的<路加福音>。

換句話說,在最後一本新約書卷形成之後的五、六十年之間,新約正典已經開始逐漸在形成。因著馬吉安以及其他異端的影響,初代教會也就開始重視正典的問題。到了二世紀末,在一份稱為「穆拉托利清單」(Muratorian list)的文件當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今天新約正典隱然形成。在之後的歷史當中,對於<希伯來書>、<啟示錄>、<彼得後書>、<約翰二書>、<約翰三書>、<猶大書>是否應視為正典,少數地區的教會仍有所爭辯,但是除這些少數的地區之外,我們可以說今天的新約正典在二世紀末的時候已經為絕大多數的教會所接受與使用。

在新約正典匯集的過程,保羅書信是最早被集結成書的。初代教父伊格那丟(Ignatius)、坡旅甲(Polycarp)、異端馬吉安、以及<彼得後書>都可以見證,大約在二世紀初(甚至之前),保羅書信已經收集成為冊子流傳。

在福音書方面,從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ry)(約主後150年殉道)的見證,我們知道在二世紀中葉之前,許多不同的福音書已經開始流傳。但是到了主後170年左右,塔提安(Tatian)編纂了「四福音合參(Diatessaron)」暗示到了二世紀的下半葉,我們如今熟知的四福音已經從諸多的福音書當中脫穎而出,成為教會普遍接納具有權威的福音書;到了二世紀末之前,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已經被西方(拉丁)教會視為具有正典的地位。

至於一般書信(或稱「大公書信」)的集結,一直要到接近四世紀時,才逐漸確定;主要的問題,是彼得後書、約翰二、三書、猶大書是否應視為正典的討論到此時才逐漸明朗。在四世紀優西比烏(Eusebius of Caesarea)的<教會歷史>當中,我們才第一次看到七本「大公書信」的清單,而這組「大公書信」集結成冊的時間,應該是在三世紀當中。

<使徒行傳>雖然是路加福音的下卷,但是因著路加福音很早就被分離出來單獨流傳,同時教會對使徒行傳的注意與重視,略遲於路加福音;一直要到接近二世紀末,當異端的問題逐漸增加(特別是面對馬吉安),使徒行傳才成為主流教會用來強調本身教導的正統性與大公性。

<啟示錄>在整個正典形成史當中,產生最多的爭議。早在二世紀末之前,西方(拉丁)教會便已經當作聖經引用,東方教會則多半以寓意法解釋與使用。

但是在三世紀當中,在北非埃及產生了到底啟示錄該字面地詮釋或者寓意地詮釋的爭辯。在爭辯的當中,主張寓意法的亞歷山太主教丟尼修(Dionysius)否認啟示錄的使徒權威,之後東方(希臘)教會便傾向於拒絕啟示錄的正典性。之後由於後來被訂為異端的孟他努主義(Montanism)對於啟示錄的使用,使得西方教會對啟示錄的權威與真實性也產生爭辯。雖然有這些爭辯,西方教會仍然普遍使用啟示錄,但是東方教會一直到四世紀末,才全面接納啟示錄,同時只接受無千禧年觀點的寓意法解釋。

到了主後397年第三次迦太基大公會議(the Third Council of Carthage)中,各地主教們齊聚共同承認今天通行的廿七本新約書卷為正典。從新約正典形成的歷史來看,這個會議的意義只是追認教會已經通行兩百年的新約書卷為正典而已,並不是重新制訂新的新約正典,因為在此時所有關於新約正典的爭議都已經平息多時。

簡單地說,在主後一世紀的後半葉,新約個別的書卷逐漸撰寫完成,然後經過整個的第二世紀,在主後二世紀的末葉,除少數書卷外,今天的新約正典的雛形已經形成同時廣為當時的教會接受
----------------------------------

其實,如同彭博士所說的
大公會議訂定的正典書籍,其實只是追認早已在教會界通行200年的書卷而已
也就是說,很奇妙的,在聖靈的保守下,這被歸納的66卷書,是被各個教會承認的
其他的次經、偽經,僅有部分教會接受

因此,正典的形成,並非如您同學所說
是羅馬帝國教廷介入的結果

上帝祝福您!

參考資料:

參考連結: http://

好回答

92


內容檢舉
發表人:
回答日期 : 2011/09/21


由同事聽到的是新神學理論。新神學家最喜歡攻擊聖經的可信性,攻擊正典,是他們的手法之一。

舊約正典的決定是猶太人在主後70年,亡國前的一個會議,叫吉尼亞會議Council of Jamnia,所以與羅馬教廷無關。

新約是由至少兩個會議,在第四世紀決定的,對,他們是憑君士坦丁的名義召開,但不是由他決定。再者,那時並未有羅馬教庭!

事實上,新約和舊約的各書,都是經過一個很長的時間,有很多人老早已經承認了。例如﹕舊約﹕瑪克比人後書(二章13-18節)曾經描寫舊約各卷書怎樣被搜集在一起,即是說﹕當時這些書卷已經被搜集和編號。

新約﹕有幾位教父曾訂下一系列書卷的名字,認為只有這些書卷才可接受。坡旅甲 (Polycarp),猶斯丁(Justin Martyr) 老早列舉新約正典的目錄,就是現在的二十七卷書。

新約舊約正典成立的會議,只是最後出開正式的承認罷了。

其他未被入選的書籍,有一些叫次經,有一些叫偽經,是按照它們有多可信,和有多少人支持,這兩類有時界線難分。

天主教在改教運動時,接納舊約次經為正典,為了支持自己的傳統。再者,天主教稱偽經為次經。

我記得,當多馬福音(新約偽經之一)等書出土之後,有人建議修改聖經正典,但是評論的人說﹕需要神跡,才有可能!

果真如此,我們看見神的手保守,所以這66卷,沒有被修改,可算神跡。

參考資料:

參考連結: http://

好回答

92


內容檢舉
發表人: Bible-reader
回答日期 : 2011/09/22

網友評論:

發表評論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