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滿家庭特會」探討家庭問題
重申家庭為基督教核心價值
2013年10月30日
    
    
    現今社會愈趨多元及複雜化,家庭層面亦面對很多挑戰。香港啟發課程於十月廿四至廿六日,舉辦題為「祝福家庭•社會蒙福」的講座,討論如何面對家庭在社會所受面對的問題。在第一場大會上,天梯使團總幹事黃若娟分析目前的家庭處境時指出,現時社會的離婚率高,面對很大挑戰,但她指出社福界一向用來對應相關問題的方法,往往把人的需要分割來處理,並不足以應付現有問題。
黃若娟(左圖)在講座上指出,現今家庭面對很多不同的挑戰,例如社會離婚率高,每兩對半夫婦便有一對離婚,比率於亞洲地區僅次於台灣及日本。她又認為,現時男女平等的觀念,令家庭性別角色愈來愈淡,但她相信在上帝創造的計劃中,男性與女性的屬靈素質不同,故丈夫與妻子的角色不能替代。此外,她亦認為,現今社會的性傾向及性文化的衝擊,亦為家庭帶來衝擊。
不應把社福服務分割
黃若娟指出,整體人口變化,令家庭的結構備受壓力,她舉例指在社團服務的東涌區基層家庭中,每四個家庭便約有一個為持雙程證婦女,由於這些婦女時常要回內地為居留權續期,無暇照顧子女,會出現獨留兒童在家的情況。另外,社區內貧富懸殊的現象,亦為家庭產生張力。她說:「以往,我們相信教育是脫貧的出路,現在卻不然,因為大專生畢業後便是失業,社會並沒有向上流的機會」。她又指出,政治及社會生態衍生了大量「人權、民主、抗爭文化」,讓小朋友學懂抗爭,亦為親子關係帶來張力。
面對上述挑戰,她表示過往社福界強調的「技巧、資源及服務」三個方面並不足以應付問題。她指出,不知從何時起,便把人的需要分割了,需要食物便建立食物銀行,小朋友需要補習,中心則給予服務,但是其實家庭內在的聲音,是很想有出路的,需要從家庭整體去看問題。
家庭展現創造和諧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九龍堂主任陳德昌牧師引述聖經創世記經文,指出一男一女結合的婚姻關係,是展現創造的價值和諧的重點。他指出,個人本身不能自滿自足,須藉著一男一女結合,組織家庭,方能得到滿足,重申基督教以家庭為信仰的核心價值。
英國聖三一堂的李力奇牧師及李希拉師母是家庭教育家,他們來港分享於倫敦舉辦「美滿婚姻」及「親子教育」課程的經驗。李加奇指出,他們所屬的倫敦聖三一堂自從舉辦這兩個系列的課程後,反應熱烈,成功推廣至附近的社區,這些課程除在教會舉行,亦會在社區中心、餐庭、咖啡室舉辦,參加者一半為非基督徒,成功把基督教信仰的家庭觀帶進社區。現時,這系列課程已翻譯成中文並推廣至香港,他們期望這套課程能幫助香港社會重整家庭倫理關係。
重視關顧信徒家人
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陳謳明指出,聖公會過往重視個人的信仰,並透過學校做很多福音工作;不過卻漸漸發現這種重視培育個人的方法有所不足,因為當信徒升讀大學、出來社會工作,以及組織家庭時,均因難以抵受社會衝擊而流失,故教會內部現時亦推動以家庭為重點的工作,例如在教會主日學以外辦家長組,並會為將要領洗學童的父母設計課程,藉以幫助他們重整婚姻關係。
第一場大會於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九龍堂舉行,主辦單位表示共有近二百人參加,其中約五十名教牧同工。
  
黃若娟(左圖)在講座上指出,現今家庭面對很多不同的挑戰,例如社會離婚率高,每兩對半夫婦便有一對離婚,比率於亞洲地區僅次於台灣及日本。她又認為,現時男女平等的觀念,令家庭性別角色愈來愈淡,但她相信在上帝創造的計劃中,男性與女性的屬靈素質不同,故丈夫與妻子的角色不能替代。此外,她亦認為,現今社會的性傾向及性文化的衝擊,亦為家庭帶來衝擊。
不應把社福服務分割
黃若娟指出,整體人口變化,令家庭的結構備受壓力,她舉例指在社團服務的東涌區基層家庭中,每四個家庭便約有一個為持雙程證婦女,由於這些婦女時常要回內地為居留權續期,無暇照顧子女,會出現獨留兒童在家的情況。另外,社區內貧富懸殊的現象,亦為家庭產生張力。她說:「以往,我們相信教育是脫貧的出路,現在卻不然,因為大專生畢業後便是失業,社會並沒有向上流的機會」。她又指出,政治及社會生態衍生了大量「人權、民主、抗爭文化」,讓小朋友學懂抗爭,亦為親子關係帶來張力。
面對上述挑戰,她表示過往社福界強調的「技巧、資源及服務」三個方面並不足以應付問題。她指出,不知從何時起,便把人的需要分割了,需要食物便建立食物銀行,小朋友需要補習,中心則給予服務,但是其實家庭內在的聲音,是很想有出路的,需要從家庭整體去看問題。
家庭展現創造和諧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九龍堂主任陳德昌牧師引述聖經創世記經文,指出一男一女結合的婚姻關係,是展現創造的價值和諧的重點。他指出,個人本身不能自滿自足,須藉著一男一女結合,組織家庭,方能得到滿足,重申基督教以家庭為信仰的核心價值。
英國聖三一堂的李力奇牧師及李希拉師母是家庭教育家,他們來港分享於倫敦舉辦「美滿婚姻」及「親子教育」課程的經驗。李加奇指出,他們所屬的倫敦聖三一堂自從舉辦這兩個系列的課程後,反應熱烈,成功推廣至附近的社區,這些課程除在教會舉行,亦會在社區中心、餐庭、咖啡室舉辦,參加者一半為非基督徒,成功把基督教信仰的家庭觀帶進社區。現時,這系列課程已翻譯成中文並推廣至香港,他們期望這套課程能幫助香港社會重整家庭倫理關係。
重視關顧信徒家人
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陳謳明指出,聖公會過往重視個人的信仰,並透過學校做很多福音工作;不過卻漸漸發現這種重視培育個人的方法有所不足,因為當信徒升讀大學、出來社會工作,以及組織家庭時,均因難以抵受社會衝擊而流失,故教會內部現時亦推動以家庭為重點的工作,例如在教會主日學以外辦家長組,並會為將要領洗學童的父母設計課程,藉以幫助他們重整婚姻關係。
第一場大會於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九龍堂舉行,主辦單位表示共有近二百人參加,其中約五十名教牧同工。
| 網友回應 |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新聞導覽
- 上一則:美國阿拉伯裔基督徒人口急增
- 下一則:蘇穎智收回批評崇基神學院言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