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81氣爆職能重建計畫 行過死蔭幽谷,回歸愛的懷抱

2015年09月01日

教會公報

推薦本篇新聞 : 31


◎留樺楨(社工員)
◆補助款無法解決的問題
氣爆發生後,高雄市政府的處理,主要分許多部分分頭進行,包括:罹難者撫慰、傷患的復健及醫療、建物的重建工作,所以在人力投入上,便依勞工局、社會局、衛生局、營建署及各個相關部門分頭工作。身心障礙關懷中心在過程中發現了以下問題:
一、分工過細,無法即時統整回應問題
各項補助工作由社會局統籌,職業回歸由勞工局負責,建物重建則由營建署規劃,分層管理雖有其專業性需求,但也發生個案無法得知自身權益及應當尋找何種管道才能方便取得資源。即使資訊發達,個案也都有專案社工主責,但如何讓資源管道更公開,使個案更方便取得相關的資源管道,是政府單位可努力的目標。
二、生命問題重於金錢補助
客觀了解傷患及家屬的問題後,發現主要是心態及生活改變帶來的衝擊,這些問題都非只是發放補助款能夠解決。媒體所關心的議題似乎是罹難者家屬究竟能獲得多少理賠金,但是卻無人關心當事人在妻子及孩子同時喪生後的生活及心情。發放補助款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教會在理解這些議題時,觀點應放在金錢以外的地方,畢竟這是攸關生命的事。
三、專業無法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機構甚至教會所能做的,遠比不上政府現在所做的。但是縱然有專業服務,案主卻無法走出悲傷,也是實際發生的情形。心理諮商及相關專業服務如悲傷輔導,由於時間點及社會文化普遍的思維,政府單位很難介入。因為一般人對於諮商服務的認識還停留在病理治療,罹難者家屬或傷患自認是受傷的人,不認為需要心理諮商。而且第一年,案家們還處在危險期及混亂期,不太可能走入釋放與心靈重建階段,但案發後的一年期間卻是新聞熱烈報導時期,也是經費較充足的時候。過了這段時間,傷患及家屬該如何走下去?或許才是教會機構陪伴工作的開始。
民間單位部分,中心目前接觸的有81氣爆自救會、陽光基金會及氣爆案發地附近的陳信瑜議員服務處,發現一些與職業重建無關的個案故事。
有一位弟兄家中同時有兩位至親喪生,他在自救會擔任重要的角色,雖然他說已經走出來,但也坦言在回歸社群及悲傷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能陪伴他的人還是很少。另外,中心主動接觸的陽光基金會,服務主要集中在氣爆案顏面傷患的復健工作,在其他相關的傷患並沒有介入關心。
◆教會的工作正要開始
與災區附近教會接觸上,教會無法獲得81氣爆專案經費以支付相關支持服務是主要的問題。各地方教會皆有當前的事工及經常費用負擔,若再承接81氣爆關懷工作,費用及人力預算將是一大支出。雖有教會的社區協會想推動,但計畫內容無法符合任何政府計畫補助項目,甚至也不符合81氣爆相關補助項目,是以地方教會牧者及長執對此類關懷事工裹足不前。
81氣爆案受害者分為三類:罹難者家屬、傷患及財損者。目前身心障礙關懷中心直接接觸過前兩者。在罹難者家屬部分,主要協助尋求法律途徑,也初步有理賠之新聞報導。關於傷患,中心透過與勞工局接觸,了解當前有就業需求的人,但因個人信仰因素、已就業、已轉介及居家照顧等因素,也未接受中心的服務。
中心真正接觸到的案主,皆屬於重傷患,有的骨盆破裂、截肢,有的因神經壓迫而癱瘓。這些重傷患者目前需求是復健及居家照顧,且在未來一至二年間,希望能訓練生活自理的種種能力。礙於本計畫目標乃「職能重建」,無法對案主提供實質幫助,此乃計畫目前困境所在。
究竟個案該何去何從?目前住院的傷者個案,礙於健保給付原則,在8月1日後就無法繼續住院。個案及家屬只能依照醫療規定辦理出院,回家後再以門診方式持續進行復健治療。
家屬在過去一年間,已經耗費許多人力照顧傷患,未來也需持續投入人力來陪伴傷患的復健工作。他們沒有辦法放著傷患不管而進行就業,這些問題慢慢地衍生中。教會或機構是否能夠在傷患復健及居家照顧過程中,提供喘息服務或家屬支持性團體?也是我們未來可能的規劃目標。
直接服務最大的好處,正是能邀請案主一起禱告,通常台灣民眾不會拒絕平白而來的祝福,在直接面對面的狀況下,案主能直接感受教會或機構的關懷,並且能透過關心與對話,觸摸到個案與家屬的心。希望教會能繼續為傷患們代禱,使他們在未來復健及居家照顧等方面,得著主耶穌及眾教會的愛與祝福。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詩篇23篇4節)
(攝影╱陳怡萱)


愛,沒有隔閡
──與81氣爆自救會一席話
◎王玲琇(身心障礙關懷中心主任)
2014年8月1日凌晨發生高雄氣爆事件,造成32人死亡,308人受傷,災民肢體殘缺、顏面傷殘,部分無法回到原有的職場工作,必須接受職能重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社委員會擬定了「職能重建計畫」,幫助災民職能重建,期盼協助受災者早日重返社會過正常的生活。
平安基金會所屬身心障礙關懷中心,義不容辭成為此計畫的執行單位。今年2月,中心開始與自救會及社會局聯繫,期待3月能親自拜訪彼此連結資源。
3月25日我與社工宜真拜會了自救會總幹事、主任秘書及幹事秘書。三個年輕人守護著氣爆的災民,我好奇地問總幹事及主任秘書:「為什麼會投入自救會的工作?」
總幹事王奇鴻語重心長說:「我家在台北,我南下原是要協助『澎湖空難』的後續問題,沒想到兩個小時後,就發生高雄氣爆事件。」
接著主任秘書李奕憲說:「我自己因著一場公安意外,失去工作的好夥伴,也失去自己熱愛的工作……」兩人看過了許多的苦難,也難掩落寞的心情,他們自認自身的生命經驗有限、無法承載生命的無常,有時也為自己無能為力而難過。
然而當話題回到災民,兩人的溫度馬上回升,談到有一個受災者A個案,是教社委員從氣爆發生後就開始關懷與陪伴,7月必須從台北榮總轉回南部,兩人說:「其實我們很擔心A個案,醫生已經宣布醫療的治療已經到了極限,我們想,一方面家屬是不肯放棄任何希望,二來也很難面對漫長的未來……而且A個案後續還有心理諮商的需求,我們很焦慮到底要轉給哪個單位……很高興你們就來了!」
見到面竟無一點生份,是什麼讓我們沒有隔閡?是「愛」吧!道別時我握緊幹事秘書千惠的手,告訴她:「當我們面對世界無能為力時,只有天上的『愛』能改變這一切。」感謝自救會提供許多災民訊息給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期待下一場與社會局的見面。(相片提供╱身心障礙關懷中心)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