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新聞封面圖

天主教會如何選出下一任教宗?

天主教學者詳細解釋將決定教宗方濟各繼任者的秘密會議 (Conclave) 流程。

2025年04月28日

來源: Christianity Today 推薦: 0 分享: 分享至 LINE

(作者 Mathew Schmalz – The Conversation)隨著教宗方濟各的逝世,各界的目光轉向了選出繼任者的過程。下一任教宗將在一個被稱為「秘密會議」(Conclave) 的程序中選出。Conclave一詞源自拉丁文,意思是「可以上鎖的房間」,或更簡單地說,就是「封閉的房間」。

樞機主教團的成員們將在梵蒂岡著名的西斯汀小堂內,在關閉並上鎖的門後投下神聖的一票。這座小堂以米開朗基羅繪製的天頂壁畫而聞名。由歷任教宗親自擢升的樞機主教們身穿鮮紅色長袍,肩負著選出新教宗的重要任務。年齡未滿80歲的樞機主教方有資格參與秘密會議並投票。在目前252位樞機成員中,有135位符合投票資格

身為一位研究全球天主教的學者,我特別關注這次會議,因為它將成為天主教會歷史上最多元化的一屆秘密會議。

幾個世紀以來,樞機主教團一直由歐洲人主導,尤其是義大利人。事實上,直到20世紀,才有非歐洲籍的樞機首次在秘密會議中投票,那是1903年巴爾的摩總主教吉本斯 (James Gibbons) 參與教宗選舉時的事。如今,樞機主教團成員來自90多個國家,而其中近80%是由方濟各任命的。

透過舉行秘密會議來選舉新教宗,是天主教長達數百年的傳統。這個傳統始於1274年,由真福教宗額我略十世 (Gregory X) 確立,起因是他自己的當選過程一度陷入混亂,持續了近三年。雖然這項傳統歷史悠久,但選舉結果有時仍令人驚訝,例如2013年方濟各的當選——他成為近1300年來首位非歐洲籍教宗,也是歷史上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秘密會議開始前

在秘密會議正式展開前,樞機主教團將召開所謂的「一般會議 (general congregations)」,討論教會當前所面臨的各種議題。這些會議同時也是新晉樞機主教和來自遙遠地區的成員彼此認識、交流的機會。

這段期間也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政治角力」。在過去,曾有傳聞稱政治角力中甚至包含賄賂行為,例如1492年博爾吉亞家族出身的教宗亞歷山大六世 (Alexander VI) 當選時就曾被指控以賄賂換取選票。如今,樞機主教若為自己爭取教宗之位,通常會被視為不體面且不吉利的行為。以金錢或其他利益收買選票的行為被稱為「買賣聖職罪 (simony)」,是教會法律明令禁止的。

在教宗葬禮結束後的兩到三週,秘密會議將正式展開。樞機主教們將先列隊前往西斯汀小堂,屆時場內會啟用電子干擾設備,以防止竊聽,並阻斷Wi-Fi和手機通訊。在進入小堂時,樞機主教們將用拉丁文唱頌《求造物主聖神降臨》(Veni Creator Spiritus),隨後,他們會手按福音書宣誓,承諾對秘密會議的過程守密。

完成這些儀式後,教宗禮儀事務負責人將以拉丁文高聲宣告:Extra omnes! (所有無關人員請退出)。隨後,西斯汀小堂的門將被鎖上,秘密會議正式開始。

投票程序

參與選舉教宗的樞機主教們,將依照聖秩高低排列就座。

通常,樞機主教團團長會坐在第一位。不過,現任團長若望·雷 (Giovanni Battista Re) 樞機主教已超過投票年齡限制,因此不會參與本次秘密會議。這次教宗選舉將由梵蒂岡國務卿彼得羅·帕羅林 (Pietro Parolin) 樞機主導進行。

當所有樞機到齊後,將隨機抽選九位樞機來負責選舉事務,其中三位將擔任「投票監察員 (scrutinizers)」,負責檢查選票並當眾讀出選票內容。

樞機主教們在選票上寫下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姓名後,會將選票帶到小堂前方,將選票放在置於投票監察員面前聖堂中央的甕上的一個盤子上,再用托盤將選票投入甕中,同時宣告:「我以基督我主作證,祂將審判我,我所投的票是按著我在天主前認為應當被選立之人的心意。」

新教宗必須獲得三分之二多數票當選。如果第一輪投票未能達成此一門檻,所有選票將被投入爐中焚燒。當西斯汀小堂的煙囪冒出黑煙時,便向外界傳遞訊息:選舉尚未結束。這項傳統始於1914年本篤十五世 (Benedict XV) 的選舉。為了確保煙霧顏色明確,現今會添加化學物質來產生黑煙,因為在若望·保祿二世 (John Paul II) 當選時,曾因煙色不明而引起混亂

從第一天起,每天最多可以進行四輪投票,直到達到三分之二多數票為止。過去,本篤十六世 (Benedict XVI) 和方濟各 (Francis) 都在相對較少輪次中當選——本篤十六世在第四輪、方濟各在第五輪。根據本篤十六世所制定的新規定,如果經過13天仍未選出新教宗,將安排一天的禱告與反思。之後,投票將在得票最多的前兩位候選人之間進行,且其中一人必須獲得三分之二多數才能當選。

有些評論者認為,這項新規定可能導致秘密會議時間拉長,甚至陷入僵局,因為更難在兩名領先者之外找到一位折衷性的共識候選人。

淚之屋

秘密會議通常時間很短,例如1939年選出庇護十二世 (Pius XII) 時,只經歷了三輪投票。不過,歷史上也有過投票過程極為漫長的例子——最長的一次是1740年的秘密會議,歷時181天,最終選出了本篤十四世 (Benedict XIV)。

然而,無論時間長短,最終都會選出一位新教宗。一旦某位候選人獲得足夠票數,便會被問道:「你是否接受依教會法所進行的最高牧職選舉?」只要他回答「Accepto (我接受)」,便正式成為天主教會的新領袖。此時,投票過的選票將被焚燒,產生白煙,向全世界宣告秘密會議結束,新教宗誕生。

新教宗當選後,會立刻選擇自己的名號,例如伯格里奧 (Jorge Mario Bergoglio) 當年首次選擇了「方濟各」這個名字。教宗選擇的名號,特別是若與前任教宗有直接聯繫時,通常也象徵著新教宗治職方向的某種暗示。例如,方濟各選擇此名,正是為了向聖方濟各 (Francis of Assisi) 致敬——這位13世紀的神秘主義者以簡樸及熱愛自然聞名於世。

隨後,新教宗會被引導至「淚之屋 (Room of Tears)」。這個房間位於西斯汀小堂旁邊,新教宗在此將有片刻時間默想肩負的沉重責任,這常常讓剛當選的教宗不禁落淚。在這裡,他將穿上白色長袍及其他象徵其牧職的標誌。教宗當選後的正式公告將由聖伯多祿大殿 (Saint Peter’s Basilica) 中央陽台向世人宣告。

隨後,新教宗會從陽台向聚集在廣場上的群眾問候,並頒賜他的第一次宗座降福。自此,一個新的教宗任期正式展開。

馬修·施馬茲 (Mathew Schmalz) 是聖十字學院 (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 宗教研究教授。本文最初刊登於《The Conversation》。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回到新聞總覽

新聞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