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新聞封面圖

越來越少香港青年對神學院有興趣

許多年輕人對教會在過去幾年動盪中的消極與缺乏行動感到失望。

2025年10月28日

來源: Christianity Today 推薦: 推薦 0 分享: 分享至 LINE

(作者 Peter Maize)在基督教媒體與學生事工服事十多年後,劉姊妹 (CC Lau) 決定報讀香港頂尖的神學院之一,以回應自己成為牧者與傳道人的呼召。她目前在宣道神學院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兼職修讀線上課程,同時兼顧工作與照顧母親。她希望明年能到位於離島長洲山上的校區全職就讀。

劉姊妹希望能親身體驗校園生活,在攻讀道學碩士學位的同時,與教師和同學直接交流。她說:「面對面時,你可以看見那些隱藏的互動,也能看到老師的榜樣,以及更專注地學習。這樣更容易與大家交換想法,理解也會更全面。」

然而,劉姊妹所嚮往的牧職之路,在香港正變得越來越少見。根據今年三月發布的《香港教會普查》,2019年至2024年間,本地全職神學生人數下降了23%,從929人減至716人。由教會自行開辦的培訓課程 (例如位於灣仔的iSee Church所設的學院課程) 註冊人數則從54人銳減至12人。

根據《香港教會普查》資料顯示,這項下滑趨勢早在十多年前就已開始。自1993年起,《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每五年便進行一次普查。教會出席人數自2014年以來也下降了超過30%。會眾年齡層逐漸老化,且過去幾年有數以萬計的基督徒因應2020年北京在反送中運動後實施《港區國安法》而選擇移民。

神學生人數的減少,還受到另一個因素的影響:在這座擁有700萬人口、基督徒比例不到兩成的城市中,香港的神學教育機構數量龐大。全港共有20間神學院與教會培訓機構在招募學生。許多中國本土最具歷史的神學院——例如於1899年在梧州創立的宣道神學院 (Alliance Bible Seminary)——都在中共建政後遷至香港。

因此,「最優秀的中文神學書籍與最傑出的華人神學家,至今仍在香港,」亞洲神學協會認證秘書Jonathan Ro說。

中國神學研究院 (簡稱CGST) 是香港最具聲望的神學院之一,但即使是這所成立超過五十年的學府,也無法倖免於目前香港基督教教育界所面臨的挑戰。

「我們每年都會遇到財政上的困難,」院長黃國維 (Bernard Wong) 表示。與十年前相比,該院的全職學生人數已減少超過三成。

國維指出,香港許多年輕人感到心灰意冷,因為他們覺得教會在過去六年間席捲全港的社會動盪中,未能給出足夠的回應——從遍地的抗議行動、隨之而來的大規模逮捕,到嚴苛的新《國家安全法》的實施、言論自由的受限,以及「愛國者治港」的新立法機制。

雖然年輕人仍然愛教會,但「他們看見教會需要改變,」國維說。

然而,讓敬虔的年輕基督徒轉離傳統牧職之路、尋找其他信仰實踐方式的,並不僅僅是教會對時事缺乏具體回應。許多人也不再認為神學院學位是必要的。

「很多人會來問我,他們是否需要去聖經學院就讀,」從事武術事工的Sammi Wong說道。「他們覺得神學院或聖經學院只是給那些想全職事奉、有薪事奉的人就讀的。而他們本身就是很好的基督徒,也很有服事熱忱。」

Sammi原本也走在傳統的牧職路上。他在澳洲一所聖經學院畢業後,回到香港擔任地方教會的副牧師。然而幾年後,他漸漸感覺香港教會未能觸及許多有需要的人,包括貧困者與少數族裔。於是他辭去牧職,全職投入本地基督教非營利機構的事工。

如今,Sammi負責「香港福音武術事工」,透過功夫在香港最貧困的地區之一,深水埗——傳福音。他常遇到一些不願在本地教會服事的年輕人,因為「他們覺得教會裡有太多框架、制度或規條……這些都成了事奉的障礙。」這些年輕人渴望有更多自由,可以直接回應社區的需求,而不是「花大量時間做行政工作或與長老開會,」Sammi說。許多這樣的年輕基督徒最後選擇投身扶貧或社會工作等領域。

對仍想接受神學教育的香港年輕人而言,許多人會轉向線上學習,那裡資源豐富且多數免費。Jonathan Ro表示,這有時會讓他們覺得不必走傳統神學院的道路。

香港的神學院與聖經學院近年也開始開設線上課程,但有時是出於不得已。

「過去,線上神學訓練被視為品質較低、難以被接受的方式,」Ro說。「但疫情後,每個人都會用Zoom。從那時起,學校也開始採用線上模式,作為面授模式的替代選擇。」

此外,許多香港神學院也推出週末班與兼職課程,以配合學生繁忙的生活節奏。然而,這些彈性的安排並未觸及更深層的問題——也就是為何這麼多年輕人開始質疑神學教育的價值。

「年輕人……在質疑教會,也在質疑社會,」《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梁國全指出。「他們覺得教會無法對社會公義的變遷作出回應。」

梁國全認為,神學院需要進行「改革」,以回應香港社會與本地教會所經歷的劇烈震盪。這包括主動向「離教」的年輕人伸出手——其中許多人是在看見牧者對反送中運動與政府鎮壓事件保持沉默後,選擇離開教會的。梁國全說,牧者們需要親自與年輕人互動,透過社交媒體接觸他們。

Ro進一步指出,如今年輕人關心的是:神學院是否能以「整全且深入的神學方式」探討他們關於政治與宗教的疑問。若要想生存下去,神學院必須準備好回應這些問題。

「如果你什麼立場都不能表明……那你就是在真空裡教授神學,完全不處理那些你無法面對的現實,」Ro說。「那些仍然選擇進神學院的年輕人,往往覺得自己如履薄冰,不確定自己是否可以發問。」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回到新聞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