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忠、周震聲對談聖禮與聖潔
2025年11月14日
(報道:黃海恩)【時代論壇訊】早前在一個以「恰如其份的信徒」為題的新書對談會上,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總幹事蔣文忠博士及中國宣道神學院講師周震聲博士,提出聖禮在香港教會群體之中常被低估,而聖潔(尤其是關乎道德範疇的)卻被過份重視,撰書盼讓讀者反思個人與上帝及受造的物質世界,應保持恰當的關係。
周震聲觀察到當信徒談論得救,常想到要在道德上成長,便容易判定自己或他人是否聖潔的人;但他提醒,聖潔應從自身與上帝的關係開始。而當教會談及聖潔,多把性與道德的問題放大,少講論上帝自身的聖潔;而其著作《從聖潔到聖別:寫給華人教會四種成聖觀的類型學研究》是關於三一上帝(尤其指向「上帝為我們」)的聖潔。
周震聲解釋書中「聖別」一詞並非中文或基督教慣用字眼,那是來自《呂振中譯本》對「分別為聖」的翻譯。他在書中除了引介John Webster對聖潔的理解,論證成聖是即時的,還加上賈玉銘(認為成聖是漸進的)、倪柝聲(破碎自己,與神旨意契合)及趙鏞基(代表靈恩或五旬宗,屬外顯類,通過醫治得福等成功神學,與靈界之潔淨有關)的對照比較。他借董家驊牧師在序言的形容——他盼讀者像交換禮物那樣,去欣賞這四種類型。
關於聖禮,蔣文忠表示,改革宗傳統高舉宣講的道,亦把聖禮看為有形的道,甚至把大公教會之中的靈修傳統、聖像都拋棄;而其書寫旨在從普世合一的向度出發,盼不同宗派傳統的讀者都能對聖禮有更廣闊的思考角度。他期望著作除有助人把聖禮放在神學框架裡思考,更希望讀者能把有關聖禮的思考,延伸至日常生活,在物質世界裡體察上帝工作時,經驗其中的節奏、操練,以及自身與受造界的關係。
蔣文忠坦言撰寫《聖禮》主要是按其興趣並配合事工,這是其機構推出「輕神學」系列的第一本書,旨在讓學生「handy地」手執一本,以輕巧而不輕率的方式了解神學。此外,他又特別提到該書涵蓋哲學討論,從哲學去理解事物如何發生及其本質,深願重建哲學在神學之中的位置;至於聖禮的歷史演變、教義爭論,他亦會在書中以其角度去演繹。
上述對談會在10月25日於本屆基督教聯合書展內舉行,由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主辦,德慧文化協辦。
| 網友回應 |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