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鑾:華人教會易忽視苦難中的掙扎 約伯記引導讀者聆聽受苦者歷程
2025年11月18日
(報道:黃君華)【時代論壇訊】每當提起約伯,大家會否覺得他是位堅毅不拔的屬靈英雄?可有想起他在苦難中對神的呼喊和質詢?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科助理教授胡俊鑾博士早前於第40屆基督教聯合書展的講座中,藉分享新書《創傷的呼喊——重讀約伯記》,剖析約伯記中最常被忽略的對話內容,如約伯對神的質問及神的回應,從而引導讀者更立體地認識約伯的故事;並了解這位被無數信徒看為信仰典範的人,如何在困苦中對神發出看似「不屬靈」的聲音,最終仍得神的接納。他又呼籲信徒應學習聆聽受苦者的掙扎歷程。
約伯記用了不少篇幅記錄約伯對神的懷疑和質問,但胡俊鑾認為,華人教會不常把重點放在這些章節之上。他指出,大家習慣樣板化地看約伯,認為他是一位「屬靈超人」,很堅忍,最後更蒙神賞賜;但其實約伯對於苦難有很多掙扎和矛盾。
胡俊鑾指,每當弟兄姊妹面對苦難,牧者很多時候都急於以「神有佢嘅心意」、「呢個係你要學嘅功課」等說法,去解釋他們面對的創傷,忽略了身陷苦難裡的情緒和糾結。他表示,創傷與整個人的身心靈、價值觀,以及信仰上的靈性有關,且是一個歷程;而約伯記則盛載了這歷程的聲音,「約伯記點解寫咁長呢?其中一個原因就係(要描繪)一個歷程。」這讓人從中看到約伯如何跟苦難周旋。胡俊鑾說,約伯對苦難的回應,由教會角度來看,並不太敬虔或屬靈。他面對苦難時,會跟神有角力的時候,但在聖經中是被容許的。「約伯記本身唔係提供答案,反而係呈現一啲問題,同樣echo(反映)緊我哋生命嘅問題。」
他形容,創傷的經歷是「熟悉的陌生者」,即人們雖親身感受過,但卻很難言說,因為創傷使生命敘事變得割裂。就如約伯記三十章描述的內容,約伯覺得神今非昔比,彷彿當刻的神,與他過往所認識的有所不同。但他強調,即使約伯面對沉重的苦難,仍然跟神對話,沒有間斷。縱使他的話顯得像位「離教者」,但其實是向神呈現了自己在苦難中最真實的一面。胡俊鑾提醒,信仰和靈命毋須一步到位,有些東西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一段歷程。而過程中,我們能藉著與神對話,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向祂呈現。「透過重新描繪約伯的故事,引導我們更深去聽;首先是去聽,不是講。」胡俊鑾籲信徒莫太快簡化或太早以神學整合約伯的經歷,以致錯失了聆聽其面對苦難時的矛盾、掙扎與悲傷。
| 網友回應 |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