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第七章問題及以色列優先問題
聖經新舊約
當我讀到馬可福音第七章講到關於婦人女兒附鬼的故事
7:24.耶穌從那裡起身,往推羅、西頓的境內去,進了一家,不願意人知道,卻隱藏不住。
7:25.當下,有一個婦人,他的小女兒被污鬼附著,聽見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他腳前。
7:26.這婦人是希利尼人,屬敘利腓尼基族。他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他的女兒。
7:27.耶穌對他說:「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7:28.婦人回答說:「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
7:29.耶穌對他說:「因這句話,你回去吧;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
7:30.他就回家去,見小孩子躺在床上,鬼已經出去了。
第一個問題:
敘利腓尼基族是怎麼樣的族群? 在聖經歷史上有怎麼樣的評價與地位,看起來似乎是屬於"外邦人".....
但耶穌說這句話:「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這是甚麼意思?在這段敘述中好突兀的回答
阿婦人回答「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
莫名其妙的耶穌就讚許他的信心?! 有沒有解經高手可以解出這故事的其中奧妙和奧秘呢?
我是個基督徒,基本上對於一些聖經還有些理解,簡單的屬靈用語勉強可以看懂哈哈
第二個問題:
之前讀聖經也讀過這段,但就讀過去。今天突然看到這段就覺得想繼續深究
我的理解是大概是耶穌的佈道醫治的政策大概有點類似「以色列優先」的感覺...
後續彼得也隨之跟從這樣的一個策略。保羅雖然是"外邦人的使徒",但也沒有苛責或拒絕這樣的一個政策
綜觀整個聖經歷史與脈絡,幾乎可以嗅出「以色列優先」的味道。
不得不說舊約也寫道:以色列是上帝所揀選的子民
雖說後期新約有解決這外邦人和以色列人中間的這衝突問題,指示耶穌已經拆毀了那一道牆,同時確立了因信稱義的真理根基
讓基督徒單單因為相信上帝並倚靠基督耶穌救贖的恩典得救,而不是要"先成為猶太人"才能成為基督徒.....
但近年來也是有很多教會漸漸倡導所謂的"以色列風",也不得不說聖經也是以以色列猶太背景為基礎下去寫的,我也聽過相關的教導是說
福音要先在猶太以色列這裡傳遍,然後是外邦地區之類的教導......
面對這樣的"以色列猶太優先"的宗教文化或說是信仰風格,身為外邦人信徒的我感到疑惑? 而在這樣的一個文化對於我在職場和生活上傳福音到底有甚麼幫助或者提醒呢?
這真的弔詭而且令人疑惑
或許我有些用語可能比較不對或者不洽當,如果不清楚可以在問,我會在後續補充
希望大家懂我的疑惑點.....並且獲得大家的回應XD
發問者: 愛玩君
發問日期: 2017/10/14

楓 的回答:
平安!
我曾經用類似的平行經文,也就是在馬太福音十五章21-28節,講了一篇道
節錄我當中的內容,提供您參考
--先說明一下,因為我們教會講道,是使用信義宗的三代經題,所以,講道的經文會有三段,舊約引題、新約福音題、新約書信題,這三段經文,彼此是有關連的
--------------------
引題經文讓我們看見第一個重點:神對外邦的心意:在救恩上有份!神如何落實這個心意呢?在福音題的經文裡,耶穌親自告訴我們,或者說,祂親自示範,祂會怎麼做。
這裡一開始說,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推羅西頓在哪裡呢?我們從這一張地圖來看,本來耶穌在這裡,馬太福音十四章告訴我們,當上個主日講的耶穌在水面上走,這個神蹟之後,他們就來到革尼撒勒這裡,接著被一群找麻煩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問說,吃飯為什麼不遵守洗手的傳統,耶穌罵了他們一頓,然後,就退去推羅、西頓,在這裡,是屬於腓尼基的境內,也是外邦人居住的地方,在那裡,他跟一個迦南婦人對話,後來也醫治了他的女兒。
這件事情結束之後呢?第29節說,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加利利海在哪裡呢?在這裡!有沒有發現這個動線很奇怪? 主耶穌先往北那麼遠,然後再回過頭來,到比原先地方還南邊一點點的海邊,感覺上,就好像他是刻意往北,然後再往南,而且革尼撒勒跟推羅、西頓境內的距離,不是100公尺或1、2公里的距離。
我們看這個比例圖,它是至少60公里的距離。60公里是多遠呢?大概是從我們教會到石門水庫,走國道三號來回的距離。我們現在開車、騎車來回,都很簡單,但當時的人是沒有這些交通工具的!
這裡讓我們很清楚看見主耶穌是刻意到了推羅、西頓那裡,回應了我們開始的時候提到的救恩的真義,就是神主動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今天信息的第二點:神對外邦的心意:主動接近,尋找回歸。....
接下來,我們看到另一個很有趣的反應,不只是門徒的反應,耶穌的反應其實也十分有趣,甚至我們不太能一下子明白。我們剛剛可以理解,耶穌基督是主動到外邦人的境地,主動且刻意地到迦南婦人熟悉的那個地方,那祂既然已經主動出現在那裡了,為什麼當迦南婦人來到祂面前祈求的時候,祂卻一言不答呢?這裡我就想到上個主日苗牧師跟我們分享,當我們呼喊,主啊!救我,的時候,在之前需要先理解的兩個事情,就是:認識自己是誰?還有,認識耶穌是誰?...如果我們對主的認識是錯誤的,那就會影響我們怎麼看身邊的風浪,甚至於影響我們跟隨主耶穌的動機,就好像五餅二魚的神蹟之後,跟隨者對主的動機改變了,跟隨主只是為了可以吃餅得飽。
同樣的,在這個地方,我們看見的是,當耶穌面對迦南婦人的祈求,祂一言不答的時候,門徒對這件事情的認識是什麼呢?他們還停留在以前對外邦人的認識,覺得這一個女人,在我們後頭喊叫,一定是打擾了耶穌,因為這個喊叫,原文是尖叫,就像我們教會的小男生,常常尖叫,嘶喊,很吵。耶穌一言不答,原文是說,耶穌根本沒有回答她,嗯~門徒想,耶穌一定是生氣了!可惡的婦人,她讓耶穌不開心。耶穌沒回答的表情應該不會是微笑的不說話,所以,表情可能是非常嚴肅。而接下的那一句話: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這句話就說對了,耶穌啊!祢跟我們是同一國的,對呀!這個外邦人,她不配得到醫治,嗯~耶穌的心意跟我們一樣!
主耶穌為什麼不立刻幫助這個迦南婦人呢?都已經走了這麼遠的路程,花了這麼長的時間,特別來到這裡,不就是為了要幫助她嗎?那為什麼不立刻伸手給予援助呢?因為耶穌要讓門徒,要讓那個迦南婦人,認識他們自己是誰?認識耶穌是誰?認識救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如果這個婦人沒有認識到這幾點,當她不計形象向主大聲呼求,換來的是耶穌的一言不答,可能有兩種反應,一個是認為唉!反正我本來就是被神踢出去的,我本來就不是蒙恩的以色列人,算了,我走!另一個呢?可能咒罵耶穌沒有愛心,都不願幫助我這個可憐人,那就很可惜!
這些門徒呢?認識自己是誰嗎?認識耶穌是誰嗎?認識救恩的意義是甚麼嗎?不,看到的都是這個外邦人如何影響我們,聽到的不是她的迫切呼喊背後的那個急切需要,而只是覺得她很吵!求神幫助我們,在面對弱勢者需要的時候,調整我們,看見的是這些人真正的需求,而不是這些人會不會影響我們!
接下來的經文不是很容易理解,當迦南婦人來到主面前拜祂說,主啊!幫助我,耶穌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婦人回應,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很多人會把焦點放在狗,覺得不是耶穌基督講話難聽,罵人家是狗,而是說這個狗是家裡的寵物。其實我在思想的是,耶穌雖然特別到那裡去,但是不表示,祂的救恩是隨便的,是廉價的。耶穌的救恩是白白的,但,確是貴重的,貴重在哪裡呢?在於人可以知道自己的有限與軟弱,認知到神對人的真正心意。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是人在救恩上沒有功勞。
請大家看這兩節經文我用黃色標示的部分,兒女的餅,他主人。這個意思是甚麼呢?從一開始引題經文裡,我們看見原先的以色列人對救恩的理解,就是這個救恩是僅限於以色列人的,因為以色列人是神揀選的,是從萬民中分別出來的,所以,這個餅,這個救恩,是僅屬於兒女的!外邦人是無份的。
但,甚麼樣的外邦人可以吃這個兒女的餅呢?就是理解到,這個主人也是他自己的主人,而且有信心相信,這個主人,是把我也視為家裡的一部分。凡外人不可吃聖物;寄居在祭司家的,或是雇工人,都不可吃聖物;倘若祭司買人,是他的錢買的,那人就可以吃聖物;生在他家的人也可以吃。利廿二10-11
這個迦南婦人的信心在哪裡呢?在於她相信耶穌基督是她的主,而她自己,也是屬主的,雖然我在血統上是外邦人,但我卻是稱呼耶穌為主的,而我也相信,耶穌也是同樣的看我。這就又回到引題經文說的: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要事奉他,要愛耶和華的名,要作他的僕人。賽五十六6。迦南婦人是與主聯合的,迦南婦人是這樣看自己的,因此,這個兒女的餅,即便僅有碎渣兒,她都相信,她和她的兒女,都能領受,也相信,不會因為只有碎渣兒,神的能力就被打折扣,因此,聖經說,她的女兒從耶穌說話的那個時刻,就得了醫治。
------------
上帝祝福您!
網友評論
發表評論或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