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QR 9月16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全民塗鴉牆 快人快語 生活分享 愛秀圖片 我心經句
我的部落格 分享快人快語 分享生活分享 分享愛秀圖片 分享我心經句

您尚未登入網站,無法參與回應及分享 [我要登入]

耶穌、稱義與公義

分享人: 彼得✣
分享日期: 2013/03/13
檢舉內容: 檢舉不當內容/回應
回應:
1個人說哈利路亞    有4個人說阿門   
推薦給好友:

對反對耶穌替代贖罪公正性的回答 作者:阿波杜·默裡

一天,一個聰明老師的弟子們正在辯論神的本性,這時,這位老師走近他們。“同學們,你們在爭論什麼?”

一位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我們遇到了一個我們不能達成一致的難題,我們聽到有人說完全神聖和公正的神要求罪惡必須償還。我們也聽說因為神完全愛所有的人,他們都是罪人,他贊同耶穌為我們贖罪,讓我們的罪得以寬恕,使神的神聖公義得以實現。”然後,這位學生失望地問道,“但是如果神允許耶穌為他人的罪而受到懲罰,神怎能仍是公正的呢?”

老師用一個比喻回答這一問題。“有一個人欠了貸款人很多債項,但他沒有能力償還。也有一個富人,他沒有自己的債務需要償還,而且他同情那欠債人。這位富人希望親自向貸款人擔保他會償還欠債人的債務。貸款人很清楚這位富人沒有債務要償還,並且可以償還欠債人的債務。由於對欠債人的同情和鑑於這位富人的品格,這位貸款人同意富人可以擔保償還。”

“債務到期之時來了。欠債人除非傾家蕩產、流離失所,否則不能償還債務。因此,貸款人轉而向富人要求償還。這位沒有任何債務需要償還的富人完全償還了債務。因為債務已經被償還,貸款人得到滿足,貸款人和富人封固加印債務書,蓋上標有“完全償還”的印章。”就此,老師結束了他的回答。

“老師,這個比喻的意思是什麼呢?”他的弟子們問道。

“欠債人是每一個有罪並因此欠神債的人。貸款人是聖父,他是債務要償還的對象。富人是聖子,他是無罪的,沒有自己的任何債務並且有能力償還。久債人,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免除他的債務。但聖父必須公正,並要求債務必須完全償還﹔否則他的標準就沒有任何意義。聖子可以償還債務,因為他是無罪的。由於愛我們,他樂意為我們償還。聖父,同樣愛我們,同意聖子償還債務。因此,神是公正的,因為聖子不是被迫去償還,並且神充滿了愛,因為他沒有要求我們償還債務。” 完美的公義和完美的愛毫無妥協地表達出來。因此,神是公正的,並且是叫人稱義的一位。

“老師,”他的弟子們說道,“你說的是對的,我們現在理解了。”

儘管前面所敘述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它的主要難題——神最終的公義和他最終的愛的平衡——是真實的,並且深刻影響我們如何察覺我們與神的關係。這一難題可以總結為一個問題:“神怎樣才是最終公正的,要求對罪的懲罰,但仍是最終慈愛的,想要每一個罪人得到寬恕和救贖?”《福音書》的回答是神通過耶穌贖罪來確保他的公義和神聖,通過允許耶穌,而不是我們,去償還懲罰來表達他的愛。在許多人尤其是穆斯林的想像中的異議和上述的虛構故事中弟子的異議是一樣的:“如果一個無罪的人被安排遭受有罪應得的懲罰,神怎麼是公正的呢?”就像常言道,罪責其人。

但是,這一難題是任何的信仰所必須解決的,而不單是基督教。只有《福音書》獨特的訊息可以提供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一些信仰傳統通過堅持認為因為神是全能的,他就可以選擇去寬恕罪而不要求償還,來試圖回答這一難題。這一回答再引起了這同樣的問題,因為它實際上完全沒有回答這一難題。它等於在說神可以是如此的慈愛以至他可以忽視罪而折衷自己的公義感。但是這些宗教同樣也堅持神的屬性不變的觀點。於是,對難題的這一回答是內部矛盾的,並且最終是不合理的,它就好像說神是如此全能什至他可以製造方形的圓圈。

其他的信仰說每一個人必須補償他自己的惡行。例如,印度教教徒和佛教教徒相信因果報應的觀點,即在我們過去生命中的惡行導致在當前生命中我們不幸的境遇,並且,如果我們有善行,我們可以逐漸消除我們的因果報應,一旦我們消極的因果報應被還清,我們最後可以逃離苦難。主流的伊斯蘭教宣揚每一個人或者可以補償他的惡行或者可以通過善行來超越惡行。這些觀點中每一個難處就是沒有充分的理由去相信善行可以贖先前的罪。那些罪是對完全神聖的神的冒犯,神的完美公義感要求罪必須償還。善行不可能為罪“將功補過”,因為善行是有罪的人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甚至額外的善工(不是某一個宗教法規所嚴格“要求”的善行)不能使救贖有效,因為從邏輯上和概念上講,善行不能抵償惡行。比方說,服從速度限制以每小時五英里低於它的速度行車和在每一個轉彎處打信號仍不足於償還一個先前的超速行駛的罰單。

另一方面,基督教用獨特的方式解決這一難題。神的絕對公義要求贖罪。他不能只是選擇去忽視它,因為這樣做會降低神的絕對“公義”標準。既然這樣做和神的絕對本性相對立,那麼這些任意的寬恕是不合理的,從而也是不可行的。但是,因為神是也是絕對慈愛的,他提供了一個替代者——耶穌基督。耶穌基督自願選擇償還我們的債務。這樣,罪被贖還,同時神的公義感得到了滿足,但是人類就不必要接受這一懲罰,同時神的愛也充分地表達了。在其他世界觀中,沒有一個像在基督教中那樣解決這一難題。

但是,這怎樣回答這一異議,即是因為一個清白的人受到處罰,罪就不被懲罰,公義仍然沒有得到確保呢?乍一看,這看起來是一個強大的挑戰。但是當我們明白這一說法開始於關於罪本質的一個錯誤的假設——罪是要求以補償的形式償還的犯罪行為——這一挑戰開始動搖。儘管罪可以被看作是需要補償的反對神的罪行,但不一定是這樣。

在最為基本的階層上,罪可以被看作是債務的招致。這一觀點不局限於基督教。例如,在印度教因果報應的觀點裡暗含的為過去的惡行補償直到因果報應被消除的觀點。這聽起來非常像債務的償還。為了到達天堂,穆斯林必須使他們的善行超過他們的惡行。再一次,這暗含一次交易——一種賬目清算。事實上,伊斯蘭教同基督教和猶太教共享亞伯拉罕按照神的要求企圖犧牲他兒子的故事。古蘭經故事和聖經故事共同的事實是神不僅阻止了亞伯拉罕殺害他的兒子,而且提供了一隻公羊,作為償還罪的替代犧牲品。確實,《古蘭經》稱這隻公羊為“一個重要的犧牲品”,藉著它亞伯拉罕被救贖了。(《古蘭經》章節 37:107)

在《福音書》中,耶穌明確地把罪看成債務的招致,把審判看作是債務的賬目清算。(太18:23-25﹔路 7:43)。在《主禱文》中,耶穌教我們請求神赦免我們的“債” (太6:12)。但是最令人注目的是,在歷史上意義最深遠的時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折磨結束的時候,因為他在償還我們的罪所作的工作,耶穌講了這樣幾個字“成了”。 (約 19:30)。《福音書》中所記載的原來的希臘文是“tetelestai”,字面的意思是“完全償還”。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世紀的巴勒斯坦,這一詞被用於表示債務完全被償還並因此被“寬恕”。

根據罪的這一觀點,我們可以轉向現代法律舞台去看耶穌替代償還我們的罪的公正性。法律包含個人擔保人的觀念。對一些人來說,申請貸款買房子是很平常的。但是如果那個人的信譽很差,貸方不能確信欠債人將能夠償還債務。事實上,考慮到欠債人不好的信譽,貸方會確信貸款將不能被償還。那麼,解決方法是什麼呢?個人擔保人來了。擔保人的信譽是可以信賴的,他向貸方保證如果欠債人拖欠的話他就親自償還債務。貸方同意,因為擔保人和欠債人不同,他有良好的信譽。否則,如果擔保人有和欠債人一樣的不完美的信譽,那麼貸方就沒有真正的保証債務能由兩者之一來償還。有這樣一個願意償還的債務擔保人,貸款就成功了。很多次,欠債人將拖欠貸款。但是,貸方可以指望擔保人償還,而不是房子被接收或者人被逐出。擔保人償還,債務就被寬免,久債人的家也保存下來。

這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並且我們不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因為擔保人自願選擇承擔欠債人債務的責任,讓擔保人負責不是不公平的。事實上,我們不但認為這是公平的,而且我們鼓勵這樣的交易讓那些不能正常獲得貸方接納的人可以得到,即使這不是他們應得的。

關於《聖經》的救贖教條最值得注意的是,它遠遠超過了我們世上的法律觀念,因為欠債人沒有如此輕易就脫身。儘管欠債人沒有被要求償還他的債務,但是在耶穌和罪人之間出現了另一種交易。聖子以償還債務作為某些東西的交換。那某些東西不是善行,而是願意允許聖子通過聖靈進入罪人的生命從根本上改變罪人的心。基本上,耶穌說,“我將免費償還你們的債務,但是你們必須知到真誠地接受這一禮物的後果是我將開始每天改變你們,使你們成聖。”如果罪人同意聖子願意成為擔保人的後果,交易就完成了。如此,罪人如果沒有在這一過程中參與一部份,就不得脫身。這一部份並非罪人的功勞,而是他只是將控制和意志交給耶穌基督。他允許耶穌用自己的鮮血償還了債務之後,為他的償還獲得某些東西。他擁有我們的心和靈,使我們變得更好、更完美。

人沒有夢想過也不可能夢想到一個比這更美麗的交易了。只有在神的心中,才可以想象到如此奇異的恩賜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以上廣告為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廣告連播系統,歡迎教會機構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