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6月17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全民塗鴉牆 快人快語 生活分享 愛秀圖片 我心經句
我的部落格 分享快人快語 分享生活分享 分享愛秀圖片 分享我心經句

您尚未登入網站,無法參與回應及分享 [我要登入]

忘恩與感恩

分享人: BALL
分享日期: 2014/12/05
檢舉內容: 檢舉不當內容/回應
回應:
3個人說阿門   
推薦給好友:

忘恩與感恩

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太7:2)

舊約歷代志下11-12章描述分裂後南王羅波安的統治歷史,他治國十七年,期間國家興盛僅前三年(11:17)。復興原因:分裂後北國祭司和利未人對耶和華的盡心侍奉遭耶羅波安拒絕,於是受逼撇棄家園到猶大(11:13-14)。南北國全體祭司和利未人匯集一處,凡北國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的也都隨從他們,在耶路撒冷敬拜神,由此帶來了南國復興,使國家強盛三年(11:16-17)。

隨著王位的堅立和國之強盛,舒適生活使王漸生的惰性,敬虔之心也漸鬆弛。上樑不正下樑歪——舉國上下開始疏離神,並且王因受外族母親亞捫人的影響,率領人民行耶和華眼中之惡—崇拜外邦偶像,惹神憤怒(王上14:21-24),從而失去神同在,以致京城受埃及王示撒出兵攻擊(12:1-4)。經先知示瑪雅提醒,猶大領袖向神回轉,神饒恕了他們(5-7),不過人得自食其果(8-11)。但人若自卑,神仍有憐憫——讓羅波安的南國王位持續十七年,若非因他沒有立定心意尋求神,他的國還會更蒙恩。

由此可知:一個團隊——無論是國家、教會,還是團契、小組,屬靈領袖同心合意的敬虔,會帶來整體大復興﹔若稍有鬆弛便會導致全體受虧損。人若不持守委身於神,只是三心二意、若即若離,人以為不太為過——不過鬆懈一下,生活輕鬆些、禱告放鬆些,但神卻看為惡(代下12:14)。因舒適生活會引發天然惰性,使人忘恩而無感恩之心,不知覺中就認為神理應向人施恩,以至漸漸疏離神(代下12:1)。

這又使我聯想到(路17章)十個蒙恩的麻風病人中,僅一個外族人因覺不配蒙此厚恩而想起回頭感恩,其余皆因自身的民族優越感,自以為是亞伯拉罕之後裔,忘卻了還需感恩。"理所當然、自然而然"早已成了人們心中共有的固化理念,古今中外皆如此,聖經的描述的確生動而貼切。人的天性使忘恩之心與生俱來,因為人本性的驕傲會高看自己,想不起自己在神面前是低微的,就如那九個猶太人,蒙了恩也覺自然、無意感恩,即便有時稍有意識也難以啟齒、隨後便忘,因人對神和人的恩情記性是差的﹔而禱告若無蒙垂聽,或出乎自己期待之外,便易心生怨恨,甚至持久揮之不去。

對神如此,對人也然,在親子、夫妻、親友等關係中,我們都可瞥見端倪。人天然的貪慾使自己對熟人總是要求完美,忽略對方之長,因而無感恩,表現便是寬於律己,嚴於待人,以致造成不和,這種裡面的共性在華人群體中更顯突出。

耶穌卻說:"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3)。"

顯而易見,各人問題不同,主要求我們先看清並擺正自己,才可客觀地面對別人的問題,且也較易以感恩的心接納別人了。總之,我們只有隨時以感恩之心待眼前之人,才會以感恩之心待神。求主幫助我們時刻警醒,願意改變自我吧。

http://www.globaltm.org/index.php/item-main-new/itm-atc-3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以上廣告為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廣告連播系統,歡迎教會機構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