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5月6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全民塗鴉牆 快人快語 生活分享 愛秀圖片 我心經句
我的部落格 分享快人快語 分享生活分享 分享愛秀圖片 分享我心經句

您尚未登入網站,無法參與回應及分享 [我要登入]

需要?不需要?

分享人: 風飄飄
分享日期: 2014/12/08
檢舉內容: 檢舉不當內容/回應
回應:
6個人說阿門    有2個人回應
推薦給好友:

相信有不少人聽過<有一種需要叫不需要>的故事:美國紐約唐人街有家酒店,剛開張時生意興隆,但過不久就開始遭人冷落,老闆為此傷透腦筋。酒店從硬體到服務員的水準都是一流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
一天,一位富豪邀請了幾位朋友在此用餐,老闆頓時受寵若驚,為了表達敬意頻頻上前敬酒,使出渾身解數與富豪套關係,他認為這是個不可多得的客源,無論如何也要拉住他。而站在一旁的服務生則顯得很沉默,在一邊暗暗地觀察老闆的一舉一動。
當那位富豪離開時,老闆又親自送到門口。返回酒店時,小夥子卻叫住了老闆,說:「看來我們酒店的生意不怎麼好。」
「是的!」老闆說。
「假如這樣下去的話,我們的生意將會更糟!」小夥子說。
老闆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有點兒不高興地說:「那你認為應該怎樣做呢?」
「請讓我做一個月的主管,但在我做主管的期間不要干涉我。」小夥子從容地說。
「但是你用什麼來證明你的實力呢?」
「我敢肯定,剛才你送走的那些客人將不會再來了。」小夥子說。
老闆於是就半開玩笑地說:「如果他在一個月裡果真不來,我立刻讓你做主管。」
一個月過去了,那批客人真的沒來,而且酒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差,這時老闆想起了那個小夥子,打算讓他做一個月的主管。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這些天裡老闆只是暗中觀察,他發現那個小夥子對任何客人都只是微微一笑、一點頭,更要命的是他從來都不向客人敬酒、攀交情。
但是讓他不敢相信的是:自從小夥子上任以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老客戶也一天比一天多了。
一個月的時間到了,老闆問:「生意為何一下子好起來了?」小夥子回答:「你認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麼?」
「當然是儘量滿足客人的需要啦!」老闆說。
「說得很對。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客人們的<需要>當中,有一種<需要>叫做<不需要>,而你只知道客人<需要>什麼,卻不知道客人<不需要>什麼!」
「有一種需要叫做不需要?」老闆愣住了,說實話,他真的還沒去想過客人不需要什麼。
「當然,瞭解客人<不需要什麼>與瞭解客人<需要什麼>一樣重要。」小夥子說。「你們一見到有身份的客人就不斷地去敬酒,但是他們來這裡的目的是什麼呢?是來吃飯,是參加他們自己的聚會,你去敬酒實際上是在打擾他們,這絕不是他們所需要的。還有,同一宴席上,有主次之賓,你在向主賓敬酒的同時,也在向同一桌上的其他賓客做暗示:我不在乎你們。」
老闆聽後茅塞頓開,從此,他除了揣摩顧客需要什麼,更是下大力氣研究顧客「不需要」什麼?
20年後,他的酒店在全美國都開設了分店。而當年那位小夥子,就是當今著名的成功學專家陳安之。

這是多年前不經意看到的一則小故事,卻在近日有頗深的體悟。
有一回,老大的同學(曾是我的學生)在fb上跟我閒聊,隨口提到負笈北上的老大重感冒,當時,恰巧我也正在msn和老大對話,就問他:「感冒了有沒有去看醫生?」他說:「妳怎麼知道我感冒?」「你的同學剛告訴我的。」我說。
過一會兒,我收到學生的msn:「老師,我被妳兒子罵多嘴,幹嘛跟妳說他感冒!」我問為什麼!
「他說我媽在南部,妳跟她說我感冒,只會讓她擔心!」學生回答。
這件事讓我明白為何老大會在fb上封鎖我。
有一回,他在動態中發佈:「眼窩到底怎麼啦?」我看到馬上call他,語氣頗著急:「你的眼窩怎麼了?受傷了嗎?」
「啊?」他很納悶:「沒事啊!妳怎麼會這樣問?」
「我看到你在fb上寫:眼窩到底怎麼啦?」
他好像完全忘記自己曾發佈什麼,過了好一會兒才想起:「齁~~那是我剛好在讀<眼窩>這部分的課程......」
隔天,當我再次上fb他的動態時,發現已被他封鎖(或者刪除好友也不一定呢!)
<有一種需要叫不需要>!孩子長大了,有時他<不需要>父母親太過於在意他的一切,也許是因為不想讓父母親擔心,也許是他必須發展自己的獨立性格,不能老是活在<被需要>的照顧中。
所以,我和這家餐廳老闆一樣,慢慢學習用心去觀察、體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們<需要>我做什麼,<不需要>我做什麼!我慢慢「放手」,僅提供適時的需要、他們有主動提出的需要!
於是,我發現自己更能放心豁達的過日子;兒子也覺得老媽不再像從前一樣,有時關心過頭讓他們覺得困擾!
戴勞爾•肯寧有一本書叫<做傷心人的好朋友>,也是教導我們做為一個陪伴者,我們要能更確切了解被陪伴者(包括生病的、困苦的、摯愛親人離世的、心寧受創的......)他們<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我們給的話語、我們的行為舉止、或者好心致贈的物質,是他們需要或不需要的呢?
這是一門必須用心去學習的功課。
有一個發人省思的小笑話:有一隻小白兔去釣魚,第一天一無所獲。第二天,它又去釣魚,還是如此。第三天它剛到,一條大魚從河裡跳出來,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蘿蔔當魚餌,我就扁死你。」
有時我們給的真的就是自己想給的,而不是對方需要的。對於我的家人、我的學生、我的親朋好友、教會的弟兄姐妹......一切認識與不認識,被神帶到我身邊的人,求賜各樣智慧的神教導我更能瞭解他們的<需要>與<不需要>,才能給人最確切的幫助!
(飄飄曰:本文刊在2014.09.18基督教論壇報上)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寶同 †

有時我們給的真的就是自己想給的,而不是對方需要的。

的確是如此!


發言日期:2014/12/08

KLC

了解別人的【不需要】,比別人的【需要】同樣重要!

發言日期:2014/12/08

以上廣告為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廣告連播系統,歡迎教會機構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