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串聯貼紙 6月16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全民塗鴉牆 快人快語 生活分享 愛秀圖片 我心經句
我的部落格 分享快人快語 分享生活分享 分享愛秀圖片 分享我心經句

您尚未登入網站,無法參與回應及分享 [我要登入]

轉貼:消沒的恩典

分享人: Blue Sky
分享日期: 2015/01/12
檢舉內容: 檢舉不當內容/回應
回應:
3個人說哈利路亞    有3個人說阿門    有5個人回應
推薦給好友:

基督教論壇報

2015-01-12 | 特約記者譚亞菁╱編譯

美國知名基督教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在新書《消沒的恩典:福音究竟怎麼了?》 (暫譯,Vanishing Grace: What Ever Happened to the Good News?)談到教會的負面標籤、一般人對基督教負面的刻板印象,以及如何克服這困境。

楊腓力的著作《恩典多奇異》是過去十五年來的基督教現代經典作品,在這本書中,他深入地探討恩典實際的樣貌;然而去年秋天,楊腓力發表新書《消沒的恩典》,新書名稱感覺像是與《恩典多奇異》相對立的概念。難道他對恩典的看法有所改觀嗎?

教會界傳遞「恩典」不理想

他接受基督教雜誌訪問時表示:神的恩典從未消失,然而很顯然地,教會界在向人傳遞「恩典」這方面做得並不理想。在社會上,基督徒獲得「道德警察」的名聲,以某種方式遠離那群所謂「不好的人」,但耶穌在世所吸引的正是那群人。

楊腓力表示,自己偶然間注意到巴納集團的一組調查統計數字顯示,於1996年,在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當中,有百分之85的人對基督徒仍存有好感;但到2010年,只剩百分之16的人對基督徒有好印象。

他說:「如果你問非基督徒:你對基督徒的印象是什麼?他們通常會用下面這些詞來形容基督徒,像是:指責批判、自以為是、偽善的,以及許多『反對』的詞彙如『反科學』、『反墮胎』、『反同性戀』等。

現今基督徒被視為社會上的道德警察。但耶穌在世上被指控與罪人來往,譬如他與娼妓、稅吏交談,他時常與那些看似不好的人互動。我們避開那群所謂『不好的人』 ,而耶穌則是吸引他們前來。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沒有確實有效地向人傳達『恩典』的信息,那就是我們真的有『活水』,能解除乾渴,那乾渴的心就在我們周遭,即使沒有辨識出來。」

有效傳遞恩典的三種人

當楊腓力受訪談論該如何脫離基督教的負面標籤時說到:他發現有三種類型的人,特別能有效地傳遞恩典,分別是行動派、藝術家和旅行者(天路客)。

行動派是指那些用實際行動來關懷幫助他人、展現仁慈。這樣的行動能觸動人心。

楊腓力說他到不同的地方旅行,發現有些基督徒雖然從未談論他們的信仰,然而卻持續以仁慈的行動向他人表達關懷,這是一種長期效應。他們能影響人心,甚至最終那些受關懷的人想要知道:「為什麼你願意這麼做?」

藝術家也能有效地傳遞恩典。藝術能藏在人的潛意識中。在歷史上,教會是藝術的支持與愛好者,而現今,有些教會仍是,有些則對此無動於衷。雖然藝術家較不受控制,但他們卻能有效地與抗拒福音的社會溝通,向社會傳遞恩典,傳揚福音的好消息。

最後一種類型是旅行者(天路客)。我們可以說:「你看!我們都同樣在人生道路上旅行,但我們知道人生的目的地,而這確實能幫助我們的生命。」而不是說:「我們在門內,你們在門外。你們不聖潔。你們會下地獄。」
 
楊腓力繼續說,如果去看耶穌的故事,談到失喪的人,以及失錢、失羊,和浪子的比喻。這讓他開始去看周遭迷失的人。許多人只是在徘徊流浪,他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在這裡,要如何生活,該做什麼決定。而身為天路客,同樣走在人生道路上,我們可以說:「這裡有些線索,我們已從中得益。」

基督徒在與社會互動的過程中,往往容易自築城牆,我們成天跟與自己類似的人在一起。但耶穌說:「我差派你們出去,好像羊進到狼群中間」,而不是要我們安全地躲在穀倉。

在訪談最後,楊腓力強調他的態度是,我們要成為神國的開拓先鋒,以不同的方式向世人展現身為「人」 的價值!就如希伯來書十二章15節所說:「你們要小心,免得有人失去了神的恩典。」(新譯本)如果我們在這一生格外留意這一點,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我們就會挺身而出,向世人呈現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資料來源:Relevant Magazine)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Blue Sky

關於「道德原則」的堅持,重點還是在於怎麼看待和對待他人,是不是真的把罪和人分開,不贊同罪,但真誠愛人、平等待人、付諸行動助人。

發言日期:2015/01/12

Blue Sky

心靈的戰場一直在發生,你可以選擇加入
紛爭或是走出來,走一條光明的路。
……………
這篇文章照亮我心,扶持弱勢、轉化生命是
神的作為,也是跟隨神的人透過福音和關懷
行動要做的,只是我們有時自己也陷在紛爭
怨懟中,忘記了愛人如己、施比受更有福。


發言日期:2015/01/12

Blue Sky

以上的訊息簡單來講,就是傳達「去愛」,有行動力地愛靈魂。

除了反省外,這段很觸動我:

『恩典』的信息,那就是我們真的有『活水』,能解除乾渴,那
乾渴的心就在我們周遭,即使沒有辨識出來。」

因為神,我們可以是真理、愛和能力的管道,更重要的是我們可
以把福音帶給其他不認識的人,我們有沒有看到這是多大的祝福?
福音帶著大能可以改變、拯救人、讓人得到永生,我們看到自己
的使命,並且充分地去幫助身邊的人嗎?

這幾年我常常被黑暗拉住,陷在爭戰、不饒恕中,在神的光照中
我看到生命可以更有意義地去使用、人生有更美好的價值,只是
在情緒的困擾和傷害中,看不到了,當我看到時,心中充滿平安,
覺得自己的事情不是那麼重要,有更重要、更好的事情。

如果我們不想虛度生命,我們是有一條路可以走的,那是與神同
行的路,但如果我們一直在斤斤計較、與人比較、只關注自己,
我們會感到煩惱、空虛是正常的。

只往身外物追求也是同樣的問題,留不下來什麼。








發言日期:2015/01/13

Blue Sky

其他不認識"神"的人 (剛才打漏字)


發言日期:2015/01/13

Blue Sky

以某種方式遠離那群所謂「不好的人」

>> 這是一個很真實的問題,我認為指的在弟兄姊妹間畫ㄧ條線區隔
好基督徒(禮貌、知識水準較高、穿著言談得體、比較認真追求神、
身家清白、有正當職業、無惡習...)、壞基督徒(有被社會鄙視的身
分、職業、言談粗俗、有還沒改掉的壞習慣、貧窮、比較無知...)。

這條界線不見得是在外在,常常是在內在。

教會中人和人在外在有界限,要看狀況,有時是有些考量,像姊妹和
弟兄,獨處的安全問題等等,但內在的分別比較是問題-不平等的態
度、對人貼標籤、半放棄態度等等。


發言日期:2015/01/13

以上廣告為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廣告連播系統,歡迎教會機構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