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5月25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全民塗鴉牆 快人快語 生活分享 愛秀圖片 我心經句
我的部落格 分享快人快語 分享生活分享 分享愛秀圖片 分享我心經句

您尚未登入網站,無法參與回應及分享 [我要登入]

打坐?冥想?紓壓? 基督徒應當操練的靈修生活

分享人: BALL
分享日期: 2015/09/26
檢舉內容: 檢舉不當內容/回應
回應:
1個人說阿門    有1個人回應
推薦給好友:

打坐?冥想?紓壓? 基督徒應當操練的靈修生活

你是否常常為小事抓狂?是否常常覺得全身緊繃,焦慮不安,如同一只冒著白煙,幾乎快要炸開的滾燙茶壺?現代社會步調飛快,忍受長期性的焦慮似乎已經變成在現代社會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

而這種焦躁似乎還會傳染,即便是自認為身心健全的正常人,也有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失控,就連牧師也不例外。揚森(Michael Jensen)牧師便坦言自己有次在停車時發生擦撞,火大地差點下車怒踹護欄,而他事後也對自己當下的反應感到吃驚。

社會流行正念內觀紓壓
後來揚森牧師發現,現代人為了紓解壓力,一種稱之為「正念內觀」的心理技巧變得相當熱門,透過自我覺察,在焦慮不安的生活中重新找回控制和動力。不少人透過這種方式度過沮喪憂鬱的低潮,其中並不乏信仰熱切的基督徒。

「正念內觀」其實源自於佛教,後在西方被用於心理疾病的治療,並逐漸演變為一種現代生活管理技巧,廣泛應用於個人及團體的壓力釋放。推廣此一技巧最力的卡巴金(Jon Kabat-Zinn)教授描述,這是一種「在當下,不帶任何批判,刻意貫注全副精神」的練習,關注身體當下的感受,並浸淫其中。重要的是要將自己抽離出來,成為客觀的旁觀者,並排除一切負面自我批判的聲音和無法遏抑的萬般雜念。一般建議每天固定撥出一段時間好好關照內在的自己。

到此為止,「正念內觀」逐漸走向與宗教無關的技巧,它雖源起於佛教,今日已與佛教經義的關聯不大,就好似今日的奧運也與希臘的異教文化不再有關。

然而在斯里蘭卡長大,原本信奉佛教的澳洲伯斯英國聖公會牧師拉菲爾(Kanishka Raffel)表示,自我覺察是佛教徒常見的修行,與自我控制的善果有關。但與基督教不同的是,佛教中的自我覺察希冀達到七情六慾的超脫,但基督徒的默想是為了獻上感謝、禱告,並與神有更深的交通。

如何能不為生命憂慮
對於「正念內觀」的練習,揚森牧師則認為有兩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新約中耶穌的登山寶訓曾告訴信徒「不要為生命憂慮」。保羅也曾寫道「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這是聖經中對於憂慮與愁煩的明確教導。

有人認為對飽受焦慮煎熬的人而言,叫他們不要憂慮通常只會導致反效果,這是誤解了耶穌與保羅的本意。耶穌與保羅教導我們要用福音的眼光看待事物,如果我們了解福音夠深,就有充分的理由能夠處之泰然,充滿信心。從這角度去看世界,就能明瞭一切都是由神出發,獨獨由神開始,唯有在祂裡面能夠安然自若,而神也願意我們繁盛。

基督信仰豐富的靈修傳統
此外,當我們面對自我時,也需同時面對自己的信仰。揚森牧師認為,一些基督徒透過其他方式處理壓力與焦慮,反倒忘記基督信仰中已有經文默想與個人祈禱等豐富傳統,實在可惜。這不只是基督徒個人的挫敗,也是整體基督教文化的挫敗。從西元六世紀聖本篤提倡的「聖言頌禱」「神聖閱讀」(Lectio Divina),到喀爾文、巴克斯特牧師、潘霍華等推崇並倡議的內省祈禱式的經文默想,乃至於當代盛行的「敬虔時刻」(quiet time)等比比皆是。

在基督徒的默想中,聖經經文並非用來研讀的資訊,而是神在耶穌基督裡又真又活的話語。揚森牧師建議每日反覆默讀一小段經文,而非沉浸在長篇章節之中。透過這樣的操練,知道自己時時在主裡、在主的話語裡,也在主豐盛的愛裡,知道自己的現在與未來都在主手中,是無比的安穩與確據。每日操練對現實生活的反省與覺察,能帶來莫大幫助。

主並未應許我們天色常藍,但應許我們一切有祂掌管。生命中若能常常與主有豐盛的相遇,時時更深更有意識地沐浴在主的恩典中,面對危機時就能更安穩從容。

http://www.ct.org.tw/1264772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行動者

優哉的生活變成一種夢想

發言日期:2015/09/26

以上廣告為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廣告連播系統,歡迎教會機構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