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愛諾園上線 5月19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全民塗鴉牆 快人快語 生活分享 愛秀圖片 我心經句
我的部落格 分享快人快語 分享生活分享 分享愛秀圖片 分享我心經句

您尚未登入網站,無法參與回應及分享 [我要登入]

十個童女的比喻

分享人: Eno
分享日期: 2010/09/10
檢舉內容: 檢舉不當內容/回應
回應:
1個人說哈利路亞    有2個人說阿門    有1個人回應
推薦給好友:

十個童女的比喻

陳終道


經文: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1-13節



  1. 在這個比喻?,有很多人物或時間似乎有屬靈的意義,其實都不是比喻的重心。當中如十個童女的“十個”這數字;又分為“五個”愚拙,“五個”聰明。她們所預備的“油”象徵甚麼?她們的燈象徵甚麼?新郎遲延的時候是甚麼時候?半夜是甚麼時候?為甚麼沒提到“新婦”等等。這些都不是這個比喻的重心。整個比喻的重點是這十個童女被分作兩類:一類是聰明,一類是愚拙。聰明的童女聰明在甚麼地方?聰明在她們除了燈?的油以外,還另預備了油。所以她們的燈光在新郎來的時候還會發亮。愚拙的在於她們除了燈本身的油以外,沒有另外預備油,所以新郎來的時候,她們的光不能繼續發光,因為油沒有了。



  2. 換句話說,新郎來的時候,童女的燈是否發光是比喻的焦點。也就是說,除了燈本來有的油以外,另外預備的油是甚麼意義,是解釋這十個童女的比喻的重要關鍵。若燈光象徵信徒的好行為(太五:14-16),那麼,另外預備的油象徵聖靈是信徒發光的能源是合理的解釋。



  3. 還有一點是在這比喻的最後一節,主耶穌講完這比喻之後所作的結論--“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那日子,那時候,你們不知道。”(13節)這是耶穌基督講這比喻的結論,也就是講這比喻的目的。

  根據本節可見,這比喻中那五個聰明的童女就是“儆醒的”,五個愚拙的就是“不儆醒的”。但注意:本來“儆醒”的反面就是“打盹”;不打盹才可算為儆醒。但在這比喻?“儆醒”的反面卻不是“打盹”,因為新郎遲延的時候,這十個童女全都打盹睡着了(5節)。不過那些已經另外預備了油的童女,雖然同樣打盹,卻還是算為儆醒。那麼,所謂“儆醒”,“聰明”全在乎在新郎來到以前是否另外預備了油,這就是這比喻中“儆醒”的獨特意義了!



  4. 愚拙的童女愚拙在哪?呢?愚拙在既不知道新郎甚麼時候會到,竟沒有另外預備油。她們可能自以為她們原有的的燈油足夠應付等候新郎遲延的需要,她們那麼自信地不另外預備油,結果卻證明她們的估計錯誤,因為在新郎來的時候,她們自己說:“我們的燈要滅了。”事實證明她們經不起考驗而被算為不儆醒。”所以“儆醒”在這比喻?有特別的意義,不能按着普通意義來領會。



  5. 主耶穌藉這比喻教導我們怎樣預備祂的再來。怎樣才算儆醒?不是在乎你會不會打盹,是在乎你是否一早就預備好了油。知道主耶穌一定會再來而預先另外預備好了油,那就算是“儆醒”;知道主耶穌會來而竟然沒有預先另外預備油,那就是不儆醒,也就是“愚拙”了。

  按本章第十節的意思看來,事先預備了油的童女,就被算為“那預備好了的”。新郎來的時候想到去預備的,就被算為未預備好了的。儆醒與不儆醒,聰明與愚拙,預備好了或未預備好,就全在乎新郎來以前是否已經預備。



  6. 我們若留意把這比喻,與上文第二十四章那忠心有見識的僕人,按時分糧的比喻互相比較,就知道這兩個比喻有一點相同的重要教訓。上文第二十四章四十五至五十一節那兩個比喻,要講明怎樣才算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也就是隨時預備等候主人回來,那就是忠心有見識。而上文所說的那個惡僕「惡在哪??」他的惡不是因為他不要預備,而是因為他想等到主人快回來的時候才預備。所以那惡僕和那些愚拙的童女在這一點上,情形相似。上喻中的“惡”與本喻中的“愚拙”相同,他們自以為聰明而不及早預備好,反倒成為愚拙。



十個童女的比喻 (太 25:1-13)

林皙陽



一、 前言



16世紀德國路德會尼可萊(Philip Nicolai, 1556-1608) 牧師於1597年寫歡迎新郎歌(Wake, Awake, For Night is Flying)或稱為聖民速醒,長夜快盡(Sleepers, wake! A voice astounds us)。這首聖詩被稱為聖詩之王,後來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把它用在清唱曲140號當中,其歌詞取自馬太25:1-13節。

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們私下來問他:「請告訴我們,這事甚麼時候會發生呢?你的來臨和世界的終局有甚麼預兆呢?」(太24:3)耶穌說了祂第一次降臨和第二次再來之間會發生的事情;然後,耶穌談到將要發生在猶太人中間的災難;之後,人子要在大榮耀中再來。耶穌說了這些終末的預兆後,怕門徒不明白,祂相繼地又說了三個比喻。第一個:忠僕和惡僕的比喻(太24:242-51);第二個:十個童女的比喻(太25:1-13);第三個:才幹的比喻(太25:14-30)。目的就是要門徒做好準備,警醒禱告,等候基督的再來,因為主要在哪一天來臨沒有人知道。接著耶穌又說了綿羊和山羊的比喻,告訴門徒上帝末日審判的標準。這些都是耶穌的終末比喻,也就是耶穌再臨。



耶穌把天國比做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如果新郎代表耶穌,我們都是童女,都在等待他的再來,燈油則是象徵愛心和信心。意思是,信徒得到邀請成為基督徒還不夠,還要活出信仰,隨時準備好迎接主的再臨。更重要的是: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必須自己去經營預備(24: 40-41、45-51),是無法向別人借的。一個人無法借得到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他自己必須要有這種關係。而且要在基督再來(parousia)前預備好,若等到基督來了再預備就太遲了。



二、 十個童女的比喻(2~12):



巴勒斯坦的婚禮有個習俗,全村都會陪伴新人進入新房。新郎在娶新娘前,由親朋好友陪伴走遍全村每一戶,接受人的祝賀,這可能走到三更夜半,再去接新娘。還得與岳父談論至半夜,新郎才能見到新娘。因此新娘何時被接走是理解這段經文的關鍵。人們遠遠看見火光便會高喊:「新郎來了!」但是天黑路窄,沒火把看不見,所以需要有童女去迎接新郎,為他點燈引路。童女是伴娘,當新郎與童女入屋坐席後,就會關上門,直至筵席或宴會結束。巴勒斯坦慶祝婚禮要一星期,在這星期內新人要留在家中,預備豐盛的食物與全村人共享。童女的比喻,完全取材真實情況,二千年前如此,現在仍然如此 (楊牧谷,亂世豐筵, pp. 64- 67)。

v. 1-5 關鍵詞是新郎,不是童女。舊約時常將耶和華比做新郎,把以色列比做新娘(賽54: 4-5,62:5;耶2: 2;何一至三章)。門徒等候彌賽亞太久,他們好像比喻中的童女等候新郎一樣,但是新郎來的時候,童女的燈是否發光是比喻的焦點。

v. 3火炬用布頭包起木棒頭做成的,蘸上油點火照路的。

v. 4預備油器皿是一種細長頸的瓶,倒在布棒上蘸油,維持火炬不熄滅。

vv. 5-7 新郎來遲,是因為要和岳家互相作一些婚姻的約定而拖延了時間 (Jeremias, The Parables of Jesus, pp. 172-174 )。這是當時猶太人的風俗,所以耶穌再來的應許有如猶太人娶親的應許一樣。來遲的主題可見 (馬太 24:48,25: 19)。本來在等待新郎的時間,她們可以先處理缺油的問題,但是她們懶得去做,或許覺得時間還早,結果一拖就睡著了,最後被關在門外。真可惜。我們是不是也常把事情留到最後才處理,結果是越拖越難處理。你可能會覺得,事情很棘手不想面對,但是耶穌要我們盡量把某一件事情在一天內處理好,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

v. 6 半夜有人喊著說:『新郎來了』,這不會只喊一次,差不多整晚都會有假警報的。只要有人路過,手拿著火把轉過路口,人們就以為是新郎迎親的隊伍來了,就叫喊一次,然後才發現是一場空歡喜。就好像每次一有戰爭就有人引啟示錄,說世界末日到了一般!假警報報得太多了,童女累了就睡著了。耶穌沒有責備這些童女睡著,而是責備沒預備油。

v. 7童女拿起火把,蘸上油。新郎的延遲,往往是不能控制的。

vv. 8-10半夜她們要到哪裡去買油呢?或是她們到處去找鋪子,結果趕不回來迎接新郎。而這些準備足夠油的少女,她們拒絕借油給這五位愚笨的少女,因為那油是要自己去培養預備的,不能懶惰只想借用別人的,來享受別人的成果。就好像是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別人無法給我們,也無法奪去。所以我們都必須為自己得著油努力。

vv. 11-12其他的少女隨後也到了;她們喊著:『先生,先生,請給我們開門!』新郎說:「我不認識你們(7: 22-23、路13: 25)」是當時一句公式語,多用在老師對學生說的。學生行為不軌,老師會講這句話表示不接納、不承認學生,與學生「割席」七日,暫停學生上課的資格,以示懲罰,七日之後才准許學生回來。耶穌在這裡應用這句公式語,並不是說這五個童女是得救還是永遠被棄的問題,而是說,不好好地預備主回來,到時候就會弄得自己措手不及,滿面蒙羞了(楊牧谷,亂世豐筵, p. 71)。

v. 13這一節經文是整個比喻的中心,沒人知道那要來的時間(24: 36、42、44、50),唯有上帝(主人、新郎)知道。娶親筵席也可以看作是彌賽亞的筵席(參見22: 1-14)。



三、 結論:



童女的愚拙在平時看不出來,直到新郎遲延的時候才被顯明,她們的愚拙是在於沒有意識到主再來是在人始料不及的情況下,因此沒有好好預備。我們不能像愚拙的童女,等到聽見“新郎來了”的呼聲才覺醒過來,然後抓起空油瓶去買油。有這麼一則故事,有個檢察官因車禍案件審問平交道管理員,當火車通過時,你有聽到噹噹響的聲音嗎?管理員肯定地說,有。柵欄有放下嗎?有。檢察官又問,你有拿著燈左右用力搖晃警告來車嗎?當然,這是我的習慣性動作。檢察官放了他,表示管理員沒有打盹失職。這個管理員回到家裡很緊張地向太太報告審訊經過,並摸摸胸膛說:「好在檢察官沒有問:『燈裡還有油嗎?』」這是一句我們需要常常自問的話:「我們的身上有基督的香氣嗎?」



我們必須天天追求屬靈生命的長進,屬靈的生命必須自己付出時間、代價去儲存,不能靠別人分賜;有時我們為主作工,有累的時候,也有打盹的日子,這些都沒有關係,但是千萬不能失去信心,逐漸與世俗妥協。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當忍耐等候上帝,常作預備,忠心作工!因為主何時回來,我們不知道,但有一樣卻是我們知道的,就是要學聰明的童女,時時警醒,加滿油,等候見主的面!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暖暖

學聰明的童女,時時警醒,加滿油,等候見主的面!
阿們再阿們∼  


發言日期:2010/09/10

以上廣告為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廣告連播系統,歡迎教會機構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