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串聯貼紙 6月17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全民塗鴉牆 快人快語 生活分享 愛秀圖片 我心經句
我的部落格 分享快人快語 分享生活分享 分享愛秀圖片 分享我心經句

您尚未登入網站,無法參與回應及分享 [我要登入]

不再是他

分享人: Lucy95133
分享日期: 2010/12/15
檢舉內容: 檢舉不當內容/回應
回應:
4個人說哈利路亞    有3個人說阿門   
推薦給好友:

有位弟兄信主很久,但是個性依舊,而且他自認為自己將來被改變的可能性很低。我 告訴他:主的十二門徒各有不同的個性,可見神呼召我們,乃按我們的本相接納我 們、愛我們。

然而,他的問題卻叫我思想自己信主以後的改變,而且聖經中充滿了信主後生命被 改變的見證人。到底神的兒女需要被改變的是什麼?什麼是祂所在乎的?感謝神, 祂的獨生愛子道成肉身,使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見祂的行事為人,並直接得知祂對 人對事的評價。

當主在世上時,跟隨祂的群眾當中,有許多是姊妹。其中,一位個性獨特、性子急、 做事快的姊妹──馬大,在主一次又一次耐心的教導中,生命有了奇妙的改變。

工作效率高的馬大
聖經對馬大的描述很完整,她的家在伯大尼,是少數幾個有社會地位、富有,而且 與耶穌有友好關係的家庭之一。聖經中沒有提到她的父母,很可能早已雙亡,只剩 下姊妹倆和一個弟弟。身為家長的馬大,有著獨當一面的個性及高效率的工作能力。 人們對馬大、馬利亞這兩姊妹出自同一家庭,卻有迥然不同的個性,雖是不解,卻 也習以為常。如何得知呢?

在約翰福音十一章,因耶穌的耽延,以致拉撒路病死、下葬。然而一聽到耶穌前來 的消息,馬大一如平日,立刻飛奔而出,迎接耶穌。此乃違反常情之舉動。按照猶 太人的習俗,家中有親人去世,居喪之家至少七天不可出門見人。所以馬利亞聽見 主來,仍舊停留在家,合乎常理。然而這些習俗和規定,如何能阻止馬大急切想見 主的心呢?當馬大飛奔而出,村人早已見怪不怪,也就隨她而去。

當馬大結束與耶穌的談話,回到家裡,「暗暗的」告訴馬利亞:「夫子來了,叫妳。」 馬利亞就立刻起身。馬利亞的「急忙起身」,使那些在家裡安慰她的猶太人,以為 發生了什麼急事,所以也都跟了去。可見村人對兩姊妹的個性,有不同的解讀和回 應。

我們對馬大的第一印象是她殷勤待客。她「接主到自己家裡」,「聽見耶穌來了, 就去迎接他。」(約十一20,30)她對主和門徒主動而熱情的接待,甚至在她還不 是十分認識主之時,就開始了。這個溫馨熱情的家庭,對於「沒有枕頭地方」的主 耶穌,有很大的意義。雖為女子,面對當時文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的敵視態度,馬 大卻不改其熱情和好接待人的本性,引導家人公開接待耶穌和門徒。她不向惡勢力 低頭的個性可見一斑。

馬大也是一位心直口快、勇於表達的姊妹(這一點頗似行事莽撞的門徒彼得)。宴 請耶穌,原本是一件美好又屬靈的事,然而馬大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工作,又看到 本該一同忙碌的妹妹,坐在耶穌跟前,讓自己單獨面對工作。她所有的興奮和熱情, 都一掃而空,代替的是滿腔怨恨、不滿。

服事的死胡同
忍不住心中的怨氣,馬大便來到主面前抱怨:「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 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路十40)馬大在服事主的路上,來到一個死 胡同。

身為家庭主婦多年,我何等瞭解馬大的心聲啊!同樣的家事,有時就變成瑣碎無趣 的重擔,當喜樂的心悄悄溜走,留下的就是不知何時開始發芽長葉的自憐自艾。

馬大,豪邁而直爽的個性,直接將怨言向主傾倒。

面對馬大的抱怨,主輕柔的回答,卻一句句指向馬大內心深處:「馬大,馬大,妳 為許多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份,是不 能奪去的。」(路十42)
直接詮釋主的話語,就是:「親愛的馬大,你可知道世事中,有些是不可少的,有 些卻是可有可無的。你的心,已被絆倒在可有可無的事物中,充滿憂慮愁煩。然而 我的本意,是要與你分享那豐盛的、屬天的福份。馬利亞已經在其中享受,你為何 要叫自己被圈在門外呢?」

主耶穌的回答,表面上似乎在責備馬大,實際上,卻是為她開了一條出路。憂慮愁 煩,是因為服事的對象不是主自己;她在不知不覺中,已將服事的對象從主身上, 轉向工作表現和自我期許。馬大辦事能力強,對事情的要求一定高。能幹的她使出 渾身解數,想讓平日餐風露宿的主和門徒,享受豐盛的招待。經歷一番忙碌之後, 她終於心力交瘁。突然瞥見坐在主前安舒快樂的妹妹,相形之下,馬大便落入嫉妒、 自憐的陷阱。更令人氣結的是:主耶穌竟然沒有為她的「可憐困境」說一句話。

馬大的出路
馬大卻沒有想到,若與主同在的時刻是最要緊的,其他的事就不必盡善盡美。雖然 服事仍須有人承當,但是不必以此為目標和偶像。主的同在既是優先,必要時,人 訂的工作標準應可降低,手中的工作也可放下。這是馬大的出路。

約翰福音十一章記載,這家唯一的弟弟拉撒路因病過世,馬大和馬利亞悲傷欲絕。 即使耶穌與這家庭有親密的感情,他們仍不能避免人間疾苦。馬大再一次走到信仰 上的窄路。

人不管有再深厚的屬靈根基,當直接與「死」面對面時,都要從頭開始整理自己對 「生」的認識。馬大對天國真理的渴慕,在親弟弟死時,達到最高點。在村子外, 馬大立刻用一貫莽撞的口吻責問耶穌:「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的弟兄必不死。」 〈約十一21〉(稍後馬利亞也說了同樣的話。)似乎感覺到這話有些不妥,馬大隨 即加上一句:「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什麼,神也必賜給你。」雖然 嘴如此說,她並沒信心主會立刻使拉撒路復活。因為她接著說:「我知道在末日復 活的時候,他必復活。」

在馬大的信仰過程中,她必是受了許多美好的教導--神的道Logos,而記得天國與 復活的真理。主耶穌當著她的面,親自宣告他的話語Rehma:「復活在我,生命也在 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在信心上反反覆覆的馬大,雖聽到主親自說 的話語,當主來到拉撒路的墳墓,叫人移開擋住的石頭時,她又忍不住提醒主,拉 撒路必定已經臭了。

我很驚訝主耶穌對馬大的耐心。在經過漫長的教導過程後,她仍舊無法明瞭主要做 的事,主也未責備她的小信。當拉撒路困難的從墓中走出的那一刻,馬大遲鈍的心, 終於豁然開朗,自責的淚水充滿眼眶。村子外對主所說的那一句話,此時在馬大心 中有了更新的意義: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

經歷兩次幾乎走不過去的信仰窄路,馬大,仍舊是馬大,個性一樣大而化之,熱情 好客,身手仍然俐落,烹飪家事依舊少不了她。但是此時的馬大卻不是原來那個馬 大,在她心中,有主同在,便是天堂。一樣的晚宴,她在一旁伺候時,喜樂洋溢。 正當所有賓客都專注享用她所預備的筵席時,馬利亞拿出了極貴重的真哪噠香膏, 馬大沒有反對,她支持妹妹的行動,為耶穌的安葬做準備。

我們信主後會改變嗎?是的,但有所變,有所不變。神造你和我,看我們為手中獨 特的傑作。雖然有特色,卻仍未完工。神是一位耐心的藝術家,在祂細細的雕琢下, 我們會越來越美。有次我看到一部汽車,後面貼了一張貼紙,寫著:Be patient! God hasnt finished with me yet!(請忍耐!上帝在我身上的工作還沒完成呢!) 但願我們對人對己,都有這樣的信心和耐心。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以上廣告為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廣告連播系統,歡迎教會機構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