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愛諾園上線 6月10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全民塗鴉牆 快人快語 生活分享 愛秀圖片 我心經句
我的部落格 分享快人快語 分享生活分享 分享愛秀圖片 分享我心經句

您尚未登入網站,無法參與回應及分享 [我要登入]

閱讀是信仰的力量 張大虹

分享人: 陳光漢
分享日期: 2012/06/04
檢舉內容: 檢舉不當內容/回應
回應:
3個人說阿門    有1個人回應
推薦給好友:

西坡的奧古斯丁影響基督教神學一千六百年,他怎麼有那麼大的能耐?關鍵就是:屬靈的閱讀。年輕的奧古斯丁,原是放蕩不羈的老師,悠遊希羅哲學,過著縱慾的生活。在母親莫妮卡長年的代禱下,奧古斯丁的心靈逐漸在空虛中尋求答案。他想靠著自己的修養來過個有道德的生活,卻屢屢失敗。有一天他在院子徘徊,正覺痛苦不堪,忽聞牆外兒童嬉鬧聲,小孩唱著:「拿起來讀,拿起來讀」,這時石桌上正好擺著聖經,他拿起來,翻到的正好是羅馬書十三章13-14節:「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
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他藉著屬靈的閱讀,遇見了上帝,展開了千古神學之旅。
誦讀聖言與屬靈閱讀
從屬靈閱讀的濫觴來看,原四世紀修道院的「誦讀聖言」(Lectio Divina)是藉著閱讀聖經、默想聖經、用經文禱告、觀看世界及體驗經文等過程,來聽上帝的聲音,並回應上帝的指引。這是閱讀聖經的方式之一。印刷術發明之前,西方抄寫的書籍不多,主要就是聖經。我想,聖經被稱為「The Book」,大概是說,只要說到書,就是指聖經吧!到了後世,書漸漸多了,閱讀,就不單是聖經。如今,我們閱讀與基督教信仰相關的書,也可用誦讀聖言的方式,成為我們的屬靈閱讀。屬靈閱讀與誦讀聖言一樣,都是為了與上帝相遇。屬靈閱讀雖不是讀聖經聖言的本身,卻是讀聖徒們的所思所言,某種程度來說,就是聖徒相通。正確的屬靈閱讀,同樣讓我們認識上帝,經歷上帝,靈命長進,榮神益人。因此,屬靈閱讀本身也成為靈修的一部分,可成為我們操練敬虔的一種方式。誦讀聖言,我們會選擇聖經的語言及版本,同樣,屬靈閱讀也必須有所選擇,不然真是汗牛充棟,「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箴十二12)聽屬靈前輩的介紹或看著述內的參考書目,不失為較好的方法。
堅定信仰
兩年前,同事在看一本瑪莉蓮•羅賓森(Marilynne Robinson)的《管家》,我借來看後,覺得寫得很好,就找到作者的另一本著作《遺愛基列》(Gilead)。這部小說描述一位七十七歲的牧師寫信給他七歲的兒子,整本書就是一封信。令我動容之處,在於老牧師對兒子的愛,怕自己見不到兒子成長,就寫了這信,我想到自己對小孩的關係,感受到這位父親的心靈。或者反過來,這位父親愛子的殷切,觸動了我的愛子感情。這本書幾乎都在講基督信仰,當然是因這父親的牧師角色。對上帝恩典的信仰,是牧師可以留給兒子的最佳遺產。
閱讀《遺愛基列》,引起我許多信仰認識及省思,但因他不時提起費爾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質》,於是我又重新拿出這本書來讀。讀的時候,真像在礦坑中採礦,一鋤鋤挖掘的都是堅硬的石頭,但採下來的礦石,卻如金銀寶玉。費爾巴哈被歸入人本學派的神學觀點,或許不見容於某些神學家;但其真誠面對信仰的邏輯思辨,卻堅定了我自己對神的信仰,對外在環境知所應對。這兩本書串在一起,讓我看到屬靈閱讀的益處及重要性。
有益屬靈生命
過去一年,因服事上遭遇挫折,讓我心情掉到谷底。正不知如何抒發,就看到了《一個鄉村牧師的日記》(Diary of a Country Priest)這本書。作者伯那諾思筆下的年輕牧師,備受牧養教會會友的輕視嫌棄。書一開始,牧師說他牧養的草場「令人厭煩」,信徒的表面工作與信仰無知,讓這位虔誠又勇於真實的牧師無法有效牧養羊群。當然我不敢自況這位鄉村牧師,但他信心的領受告白,讓我得到安慰,也讓我能繼續走信仰的天路。
一般華人基督徒比較喜歡看實用的、理論的屬靈書籍,或者是偏向閱讀培靈研經性的書,對於小說散文類型的書不重視。其實拿聖經來說,舊約就有許多卷書是類似小說的敘事體經文,如以斯帖記。小說有其靈活表達信仰意義的空間,在不那麼困難閱讀之下,容易產生「於我心有戚戚焉」。故而在屬靈閱讀時,不需屏棄小說類型的書。
經典書籍,也是我們做屬靈閱讀時很好的選擇。經典,必定是獲多數人認同,並一致好評的書,有些是世紀之書,有些是當代鉅作。我一直將《師主篇》(或譯《效法基督》)作為我的案頭書,是隨時可拿來翻閱研讀的。這本由中世紀聖徒坎培思所著的靈修書,是經典中的經典,字字句句都鼓勵我們反省自我,奔向基督。我之前對聖餐的感覺是一種儀式,象徵說、化質說讓我搞不清楚。但在《師主篇》中,詳細講到我們領受聖餐的預備,讓我讀的又感動、又慚愧。之後按著書中所言思想,領聖餐時就有一番不同的滋味了。
還有一本公認的經典之書,也給我很大幫助,就是C. S. 路易斯的《如此基督教》(或譯《返璞歸真》)。這本書深入淺出地把基督教信仰說清楚講明白,真是「大師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本書可當信仰入門,也是初信造就書,更是讓基督徒溫故知新的屬靈書籍。基督教信仰教義千頭萬緒,《如此基督教》卻抽絲剝繭將神與人的關係,以及天國與世界的互動清晰闡明。看過這本書後,我就不覺神學教義是那麼高深莫測了。
培養屬靈閱讀的習慣
有言:「知識就是力量。」我們在屬靈閱讀上,得到屬靈的知識,再將知識化為內在的動力,將之活化出來,就是我們信仰的力量了。基督徒不能單單指望禮拜天的講台就能使靈性得飽足;而教會牧長也可藉由推動信徒屬靈閱讀,來建立信徒屬靈品質。台北市士林區有一間教會,牧師很注重讀書。他常在週報上刊登屬靈書籍的摘錄,更在教會牆外的電子佈告欄上打出屬靈書籍的格言。有一次還連續顯示著名小說《小屋》的片段,讓人看到屬靈閱讀的重要。
中國北宋學者黃庭堅有言:「一日不讀書,語言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放到基督徒身上,如果信徒不注重屬靈閱讀,認為只要讀聖經就可以了,別的書都是世俗小學,若是這樣,我們傳福音時,雖不致面目可憎,卻很可能是語言乏味。基督徒應重視屬靈閱讀,不只為自己的靈性成長,更可因著屬靈閱讀,豐富自己的福音動力,將天國的好消息,「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我們應該將屬靈閱讀排入日常生活中,固定的、有計劃的去實行。相信我們的靈命必可藉此增長,天國的眼界必將更加寬闊。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星月

沒有錯!基督徒要大量閱讀有益身心的書籍裝備好自己,這樣在服事的道路上才愈加寬廣順暢。

發言日期:2012/06/04

以上廣告為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廣告連播系統,歡迎教會機構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