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邱國榮台北報導】9月18日晚,原貌文化協會舉辦 「聽聽北投纜車,讓你認識馬英九」座談會,邀請帶領北投居民抗議政府、成功使台北市政府停止北投纜車開發工程的公民記者謝明海,談政府在北纜計畫過程中的顢頇,以及政府明顯勾結財團利益的鑿痕,特別是總統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時,為讓北纜成為其任內政績,面對抗議民眾態度傲慢,溫良恭儉讓的形象根本是假象。 台北市政府蓄意規避環評的北投纜車開發案,起於時任台北市長的黃大洲,北投居民與環保團體經過15年的長期抗爭,也進行1年半訴訟程序,高等行政法院於今年7月3日宣判,北投纜車環評撤銷訴訟案,原告的北投居民勝訴。 「北投纜車原始計畫的車站起點,是現在的溫泉博物館,這是日式建築,而國民黨對待日治建築,一律拆,因此拆除常會包裹在工程開發案裡進行。」謝明海說,黃大洲接任市長時計畫北纜開發案、藉機拆除日式建築,後經少數在地菁英努力,才喚醒居民認識在地歷史文化,掀起保衛建築文史浪潮。陳水扁擔任市長,撥9千萬元整修日式溫泉旅宿,成為今日美麗的溫泉博物館。 「馬英九根本沒有政績,北纜興建,將會是他唯一政績。」謝明海說,北投居民連署3000份民意,要求市府停建北纜,向馬市長陳情,可是馬的回應是:「很好很好盡量簽,我也可以連署萬人。」態度輕蔑。此外,馬市長的政策都是「代行」,目的是不承擔政策責任,到他今日擔任總統,這點始終如一。 謝明海指出,北纜計畫的重頭戲碼是解編陽明山國家公園土地,讓財團進駐興建飯店,但問題是,要在國家公園大興土木事情敏感,因此市府明修棧道,以「研習宿舍」名義暗渡陳倉;又宣稱我國中央標準局規範纜車路權寬度並無法律效力,卻參酌中國政府規範,使近11公頃需要環評的計畫,立即降低到無需環評的9.972公頃,顯然是政商勾結,行徑可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