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加入會員
│
會員登入
│
點數說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
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7月14日 星期一
聖經
知識
辭典
詩歌
新聞
網站
好友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聖經閱讀
NIV
靈修
日記
每日閱讀
計算機
本日金句
聖經學苑
資訊
今晚禱告
智慧搜尋
主題聖經
聖經彙編
新聞
教會
活動
詩歌
好站50
工具
英文
讀書會
貼圖
影片
小遊戲
社群
儀錶板
部落格
朋友
交友
塗鴉牆
不能少!
知識
聖經檢定
知識庫
主題辭典
人名
地名
分享
找講道?
禱告廣場
為教會
為孩子
感恩牆
文章
見證
遊戲
聖經書櫃
經頭腦
經攻戰場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重回原點 歷史檔案館今啟用 歷時30年努力 匯集珍貴信仰文物 為人民儲存宣教記憶 傳承萬世代
編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於11月20日舉辦落成啟用感恩禮拜,館內收藏19世紀迄今的洗禮簿、議事錄、紀念刊、書信、地契、手稿、照片、教會古匾、台灣第一部印刷機等文件及器物,俾利教會歷史研究與典藏,歡迎各界捐增或託管資料。本期新聞帶讀者一窺部分樣貌。
(2019年11月28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
【特稿/夏文學】在眾教會千呼萬喚下,一座全新現代化建築與專業設備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以下簡稱總會檔案館)終於在11月20日舉行落成啟用感恩禮拜,奉獻給上帝也呈現給台灣教會及社會。回顧這段籌建的歷史,雖可說是一波三折,許多史學前輩與牧長,都在不同時間點貢獻出他們的智慧與心力,檔案館的落成不能說是哪個人的功勞,但眾人的同心付出,上帝的保守成全應是大家共同的心聲。
歷史脈絡下的總會檔案館
我在年少時期,長老教會正好迎接設教百週年,總會當時成立了「歷史委員會」,並編著出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台灣信仰名人略傳》等一系列叢書。這可說是長老教會有正式官方史冊出版的劃時代里程碑。除編撰書冊外,歷史委員會另一重大貢獻就是藉由收集到的檔案史料以及歷史文物,也順勢成立了「教會歷史資料館」,館址即設在台南神學院的巴克禮牧師公館(現已拆除)。
幾年後,我成了台南神學院的學生,當時的教會歷史老師林信堅牧師,也兼任歷史資料館館長,每次參觀歷史資料館時,他為我們解說每件文物、檔案的由來,及其典故與信仰意義,每一件文物、檔案就像是他的寶貝一樣。受派至地方教會牧會後,回神學院拜訪師友或研習進修時,才知道歷史資料館因為老舊又無防火及溫濕度控制的設施,發生過文物被偷盜事件。
在不得已下,幸商得當時長榮中學蘇進安校長的允諾與協助下,歷史資料館正式遷往長榮中學,與該校的歷史展示館合併使用,讓這批珍貴史料暫時有了棲身之處。而就在90年代,筆者首次有機會受銓派為歷史委員會的成員,也就此參與了尋求成立長老教會永久檔案館歷史任務的行列。
鍥而不捨終達願望
一晃眼就是將近30年,歷史委員會成員雖然囿於法規限制,任期屆滿必須輪換,也間接造成某些重大事工無法傳承連貫,但他們並沒因此氣餒,這其中有部分同工仍因職務或歷史專業,能貫穿其中持續傳遞推動建立檔案館的異象。因緣具足下,總會常置委員會於2014年成立了「總會歷史檔案館籌建小組」,正式啟動檔案館的建造程序。更奇妙的是,興建檔案館的位置竟然重回原點,回到歷屆委員一致期盼、最具象徵意義的台南神學院校園。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委員會諸成員也積極收集資料,分別在2013、2015年,參訪英國、加拿大母會及美國長老教會所屬檔案館與宣教師史蹟、史料。就是希望在檔案館興建前,能充分收集硬體建物結構設計,及館內檔案存放的櫃位擺設規劃、動線,還有最需要的溫濕控制與防火、防水機件設備、檔案收存的流程、文件規範,館內借閱辦法等。同時,委員會也積極研究草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檔案管理條例」,並於2017年4月21日獲得第62屆總會通常議會通過,如此軟硬體的配套也大致底定。
檔案館的興建,在在需要專業人員與大筆經費,非一個委員會所能勝任,所以總會常設委員會藉由銓派獨立檔案館籌建小組,前後共5年。而所需4000萬元的經費,原先計畫由各中會、機構,依比例分攤籌募,後來在2018年的63屆總會通常議會通過,由總會所結餘的預備金款項撥付。雖然這讓歷史委員會諸委員少去募款負擔,不過若由原先參與興建的初衷來看,全台募款應該會讓大家對檔案館的關注與支持增加才是。
成立檔案館的意義
也許許多人對所謂檔案館、文物館、博物館的名稱、本質與區隔,並不完全釐清了解;更多人也許認為這種場館可有可無,反正這些資料文物本來就在各地存在著,何必大費周章?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人,也都活在歷史中,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小心翼翼妥善保存個人照片、日記、書冊、紀念品……,因為這裡面充滿著故事與珍貴的回憶。既然如此,一個國家或團體、機構,她們共同的記憶,若要保存完整無缺,則又要透過完善的檔案館加以收集、保存;並藉由分析、研判與整理,進而詮釋出它顯示的意義。換句話說,教會有沒有檔案館,或裡面的設施、管理是否完善,會具體而微的顯露這個教會的格局、視野與文化高度。
如一句話所說:「讀什麼樣的歷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若吸收偏差史觀及不正確史料,不知不覺就影響一個人的思維與認知;我們常說不要數典忘祖,但更危險的是「數錯典,認錯祖」。台灣剛走出威權黨國史觀的戕害,更清楚什麼樣的歷史,會造就什麼樣的人。
總會設立檔案館,不只是要以最高規格來收集保存史料,更重要的是期盼邀集更多人來參訪查考、研究及捐獻提供史料,讓舊史料重新與現代對話,傳播正確的史實與聲音。當然檔案館還肩負著傳播教育和推廣普及的任務,要讓每一世代的基督徒都能持續閱讀、聽聞前輩先人為宣教與福音的見證與努力,也能推廣至每個教會、機構,都能有收集保存史料的觀念與技法,培養出新一代更優秀的歷史研究者,為呈現繁茂歷史枝葉而努力。期待這全新並配置專業館員且與神學院結合的檔案館,能成為台灣眾教會一個活的歷史教育園區,讓古老的歷史文件,賦予全新的生命。
忝為歷史委員會的一員,能在這感恩的時刻,參與劃時代意義的檔案館興建,實在無比欣慰與感動。但更要感謝這多年來,凝聚諸多各層面、不同專業前輩牧長們鍥而不捨的努力,才能順利興建完成,畢竟其功;願上帝親自記 念每一位同工的付出與奉獻。(作者為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主委)
歷史檔案館巴克禮特展文物
巴克禮獻身文
年代:1865年
授權單位:台南神學院
巴克禮牧師,從1865年16歲生日起,之後每年生日都於獻身書上簽名。1892年結婚後,夫人伊莉莎白亦隨同簽名;伊莉莎白於1909年去世,而巴克禮於1925年安息,生前其簽名從未間斷。萬榮華著Barclay of Formosa一書收有英文原文。
部分譯文如下:
永遠值得讚美的上帝啊!我謙虛順服,將我獻於祢。我罪惡深重,本不配站在天上主宰、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面前;尤其在此立約之時,更覺得羞愧,然我信有祢的恩典與計畫。在祢聖子的身上顯明俯就,祢的恩典使我心服接受。我知我是有罪的,得像稅吏搥胸痛哭,求憐憫與赦免。我到祢面前是藉聖子的名,是依靠祂的義,求祢代念子,憐憫我這不義的人。請不要再記著我罪,求接納我這背逆者。我確信一切權柄屬於祢。
在我離世之後,凡是活著的朋友,發現這與祢所立的約時,也能把這約當作自己的約,願祢的恩典允許他有份於藉我們的大中保與祢立約的福分。願讚美、榮耀永歸於聖父、聖子與聖靈。阿們。1865年11月21日,巴克禮,16歲立書。
廈英大辭典增補
年代:1923年
授權單位: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歷史檔案館
1873年,宣教師杜嘉德編輯出版《廈英大辭典》,之後曾於1899年又修訂。然而,半世紀過後,已出現許多新的科學和社會用語。為適應時代需要,1913年英國教士會請平時即勤於學習、記錄在地辭彙的巴克禮增補。往後十年間,巴克禮利用空閒收集辭彙,且獲得同事梅監務(Campbell N. Moody)提供400多張字彙和備忘錄。
資料蒐齊後,巴克禮在廈門編纂約3個月,並由牧師楊士養協助最後校訂,1922年自英國休假回來後立刻交付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正式出版。《廈英大辭典增補》全書281頁,篇幅約達杜氏原著之半,且加上漢字對照。其資料蒐集完備、說明清晰詳盡,出版後大受歡迎。
台南神學院學生會公印
年代:1938年
授權單位: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歷史檔案館
1938年,台南神學院因戰爭因素被迫關閉,此印由當時學生會長吳克立保管,1996年神學院創校120週年慶,吳克立將此印轉交學生會,後由歷史檔案館珍藏。
活字版印刷機(含排字架、鉛字組及裝訂機)
年代:1880年
授權單位: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歷史檔案館
1880年,英國基督長老教會馬雅各醫師,奉獻一部英製印刷機給台南府城的英國教士會(含排字架、鉛字組及裝訂機等)。巴克禮牧師於1881年返英休假時,特地在格拉斯哥的印刷廠學習撿字、排版等技術。1884年初返台,利用英國友人捐贈的150英鎊興建印刷所並裝設機器。同時派工人蘇沙到汕頭學習印刷技術3個月再回來工作。1885年7月《台灣府城教會報》(今《台灣教會公報》)創刊,成為台灣最早的印刷業、最早的報紙,也是19世紀末英國宣教師留給台灣教會和社會的寶貴文化遺產。
巴克禮睡袍
年代:1935年
授權單位: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歷史檔案館
黑灰毛呢表布,內織黑紅格紋。腰間束帶為黑、白、紅三色織繩絞編。晨袍之領、袖、膝部多有修補。其中,膝部破損為巴克禮牧師生前每日跪著禱告磨損所致。
巴克禮簽發台南神學院畢業證書
年代:1912年
授權單位: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歷史檔案館
此證上有巴克禮西式簽名和中文印章,上載「茲證明本校之全教科卒業」,校名「台南基督長老教福音書院」,1912年3月30日,第108號,畢業生楊世註。
巴克禮使用的打字機
年代:1900~1915年間生產
授權單位: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
巴克禮牧師所有的Under Wood打字機為英國製,替他完成許多文字工作和書信撰寫。巴克禮將此打字機轉贈高德章,高德章於1933年將史密斯(J. Paterson Smyth)《平民的基督傳》譯為台語羅馬字,即是透過此打字機完成。
巴克禮書桌
年代:1935年
授權單位: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歷史檔案館
巴克禮藏書23冊
年代:1935年
授權單位: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歷史檔案館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被時間侵蝕的作品反思人生短暫 陶土藝術家李如詩:人是一團泥的造作,當追求永生盼望
(基督教今日報)
「上帝祢在哪裡?」家人命在旦夕,在禱告爭戰經歷神蹟 學習饒恕後婚姻蒙福
(基督教論壇報)
你正走在好轉的路上》 林應群老師:一次一點的改變、勇敢戰勝憂鬱
(基督教今日報)
鳳山長老教會點燈揭幕 環保瓶罐佈置分享生命祝福
(基督教論壇報)
「消除性別暴力16天運動」全球起跑 妮可基嫚發聲呼籲終止侵害婦女行為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網站服務由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 提供
Serve by Chinese Christian Network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切換成行動版
│
索取酷卡
│
網站說明
│
內容檢舉
│
連結本站
│
聖經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