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4月30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1919機器人課程陪讀班 找回孩子的希望未來

(2025年04月06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邱國榮整理報導】兒童節前夕的4月2日,基督教救助協會公布的《1919陪讀計畫112學年度上學期成果報告》,逾五成受助學童來自解組家庭,顯示「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在弱勢兒少中普遍存在,對其身心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該報告指出,在1919陪讀計畫全台320個陪讀班、共2,293名受助學生中,有37%孩子的父母離異,6%喪偶,另有32%因家庭成員身心疾病、酗酒、暴力或其他不當教養問題而處於高風險家庭環境中。面對缺乏照顧與資源的處境,這些孩子亟需外界介入與支持。

為翻轉孩子的逆境童年,1919陪讀計畫提供課業輔導、品格教育、營養晚餐與家庭關懷,並推出多元學習課程,鼓勵孩子探索興趣、建立自信。去年12月更首度引入與台北美國學校合作的「FIRST青年機器人計畫」,於台東三個陪讀班舉辦機器人體驗課程,透過機器人組裝、程式設計與英文教學,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邏輯與創造力。

救助協會服務管理組主任梁佳宏指出,雖然童年逆境經驗不是無法改變的命運,但只要有適當資源與關懷,孩子就能重新找回自信,擁有充滿希望的未來。台東自由成功陪讀班的鄭琇文牧師分享,過去缺乏學習動力的孩子,參與機器人課程後,主動表達興趣、積極參與,有的甚至回家與鄰居分享學習心得。像三年級的小玲(化名),家境困難、缺乏自信,但在長期陪伴與新課程的刺激下,不僅勇敢參與教會話劇演出,學期末五科成績更進步77分,轉變令人驚艷。

類似的故事也出現在屏東沿山陪讀班,該班透過烘焙、工藝、運動等課程幫助孩子發掘潛能,並定期舉辦戶外活動擴展視野。三年級的小牧(化名),父親植物人、母親離家,由祖母撫養。曾被誤認為自閉症的他,經老師細心引導後,因對昆蟲的熱情而打開心房,如今常帶笑說:「我希望每天都來陪讀班,因為這裡有人關心我。」

自2004年推動以來,1919陪讀計畫已協助超過8萬人次弱勢學童。113學年度計畫將持續資助全台233個陪讀班。救助協會呼籲社會大眾持續支持,讓更多弱勢孩子能在愛與陪伴中迎向光明未來,擁有一段值得回憶的快樂童年。(相片提供/基督教救助協會 )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柏林宣道會來台參訪 見證宣教歷史與需要 (教會公報)
敬業績優 伊甸基金會兩社工獲全國肯定 (教會公報)
8歲女童吞髮導致毛結石 彰基兒醫呼籲重視兒童心理健康 (教會公報)
東基營養師建議清明連假飲食健康與安全守則 (教會公報)
「沒有白走的路!」妻子遭槍殺 他選擇饒恕,用傷痛伴人走出創傷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