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漢整理報導】富勒青年研究所(Fuller Youth Institute,FYI)於2021年發表《重新審視今天的青少年》(A new look at today’s teenagers)研究報告,發現他們面對三大核心問題:身分認同、歸屬感及人生目標,盼望成熟的弟兄姊妹能陪伴他們度過難關,找到神給他們美好的計劃。
FYI向2200 名青少年進行問卷調查和焦點小組訪談,並與其中27 名學生多次深入訪談,包括莉莉。研究員認為,如果不了解下一代最迫切的問題,就永遠無法激發他們的熱情。
青少年三大核心問題
一、身分認同問題:我是誰?
青少年他們常常發現對做「自己」似乎有幾步,甚至幾公里之遙,其中一個原因是「做自己」的標準太低了,想追求更崇高的目標,成為「最好的自己」。例如當莉莉犯錯時,她的情緒會陷入低谷:「我知道犯錯是人之常情,卻讓我整天鬱悶不已,讓我感覺非常糟糕。」
儘管「自己」意味著單一的自我,但一般青少年都會不斷在多重身分之間切換,試圖弄清楚在某一刻應該扮演哪一個「自己」,因為他們都感受到來自於學校、家庭和教會等不同環境的壓力。莉莉決定不在社交媒體填寫個人簡介,因為她不想被貼上標籤,也不想疏遠任何朋友,她也承認自己不知道如何將不同的「自我」整合起來。FYI的研究顯示,許多青少年都表達了「我就是別人所期望的那樣」的感受,深受家人、朋友和其他長輩的影響。
二、歸屬感的問題:我屬於哪裡?
這是與他人的連結的問題,以便自己能融入人群。當我們和真正認識、理解並接受我們的人在一起時,可能才會說:「我們屬於這裡。」身處於一個孤獨而疏離的社會,社群媒體只是提醒誰沒有關注我們,或者我們不屬於那裡。歸屬感是這個世代最大的屬靈渴求之一。
青少年非常渴望得到歸屬感,以至於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甚至隱藏或改變自己部分身分。在訪談中,安全感被列為歸屬感中最重要的條件:「我在感覺安全、能夠做自己的地方才感到有歸屬感。」當他們感到舒適、被他人無條件接納、被包容、無需偽裝時,才會有歸屬感。
例如莉莉在家中感受到最大的歸屬感,家人之間非常親密,並且在任何時候都會互相支持,在學校的團體也一樣。然而,她在教會團契中卻沒有這種感覺,因為大多數人都來自不同的學校,讓她感到被排斥,甚至懷疑別人的善意是不是真心。
三、人生目標的問題:我能做出什麼改變?
每個人對人生目標的理解都會不斷變化,並在青少年時期和成年早期起了重要的作用。FYI研究團隊發現,受訪學生普遍渴望幫助他人,3次訪談中至少提到了1次「幫助」,意味著:「當我幫助別人時,就會有所作為。」
這次研究顯示,那些利用自己的資源和技能造福他人的年輕人往往更感到幸福,但同時對許多學生來說,幫助他人需要付上代價的。莉莉回應:「當我試圖讓別人快樂時,我的身體、精神和情緒健康有時都會受到影響。隨著他們的快樂增加,我的快樂有時會減少,但我仍然想繼續伸出援手,所以我就這麼做了。」
人生目標也給青少年帶來壓力,尤其對尋求神的旨意的基督徒而言。莉莉緊張地承認:「我心中有一份理想職業,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神對我的期望。如果我追求它,但如果最終發現並不是神對我最好的選擇,該怎麼辦?我要花4年時間學習某件事情,最後卻要放棄,重新開始,以致要不斷改變自己,但也無法確定在明白神的最終旨意之前,自己要改變多少次?」
莉莉很大程度上受到初中牧師的影響,只知道是要推展神的國度,卻不知道如何實現,也不知道哪一條道路才是神的旨意。她以往把「幸福生活」簡單定義為:「對神及祂所賜予的一切感到滿足,學會忠心不抱怨」,但現在她要重新審視:自己是誰?自己適合什麼位置?自己能帶來什麼改變?
當青少年看到的只是失敗和死胡同時,你是不是也可以看到神對他們的身份、歸屬感和目標的潛力。當他們努力尋求神的最佳答案時,你也可以與他們建立更好的聯繫並積極對話。
【本信息經Fuller Youth Institute授權整理與華人教會分享】
禱告焦點:
1. 求主興起更多成年基督徒成為屬靈父母或導師,引導青少年在耶穌基督裡找到身分、歸屬感及人生計劃。
2. 求主挪去青少年心中的壓力和混亂,學習倚靠神,並遇到屬靈生命的導師,活出神所命定的樣式。
A new look at todays teenagers文章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