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採訪:譚秀貞)【時代論壇訊】假如耶穌是一位聾人,祂會怎樣在加利利海邊呼召彼得跟從祂、怎樣指斥法利賽人?在滔天巨浪中,一位沒有聲音的耶穌會如何止息風浪?全球首部由聾人製作及演出的耶穌傳記手語電影,於去年6月在美國公映,香港手語聖經翻譯協會(下稱協會)取得該電影的香港放映權,將於這個復活節呈現於本地的大銀幕,並供本地教會放映。早前,協會在The Vine Church舉行首映禮,更邀得該片導演與監製,同為聾人基督徒的Joseph D. Josselyn及Michael Davis從美國遠道而來,與觀眾分享製作歷程。
這部名為《耶穌行傳》(Jesus: A Deaf Missions Film)的手語電影,製作團隊包括導演、監製、演員及攝製人員,全部均為聾人。演員以美式手語代替對話,也是觀眾第一次有機會觀賞以全美國手語來演繹的耶穌故事長片。電影中,演員從聾人角度演繹四福音記載的耶穌言行,包括祂呼召門徒、教導群眾、行神蹟、轉化生命、挑戰宗教領袖,以及最後遇難與復活等情節,讓聾人觀眾更能感受到當中內涵。影片同時附有字幕、音樂和聲效,故健聽人士同樣適合欣賞。
台前幕後皆為聾友 展現聾人出色技能
導演Joseph談到製作源起,指自己和Michael同樣熱愛電影和表演藝術,並一直希望能攝製福音電影;因著這個共同夢想,二人一拍即合,用了近兩年時間為這部電影搜集資料,再花了兩年時間攝製。他自言,能夠完成這部作品,令他深刻經歷神的帶領。Joseph續指,聾人看電影一般只能透過字幕了解內容,但手語電影能令他們更有感受、更投入其中。
不過《耶穌行傳》的拍攝過程並不容易。由於Joseph和Michael希望能做到健聽人士電影的效果,故參考了荷里活電影的成本訂定及電影流程安排,而製作費便高達480萬美元。但在神的帶領下,電影獲得很多人贊助。過程中,另一個令團隊深深經歷神的,是拍攝耶穌在風浪大作的黑夜海上行走一幕。他們以一個大水池作場景,卻要拍出大海和海浪翻騰的效果,極具挑戰,拍攝歷時幾個夜晚。
兩位製作人提到,是次有逾百位演員參與演出,當中一半是新人。他們透過社交媒體招募演員,並需通過試鏡考驗演技。例如試演彼得一角時,他們會請面試者演繹對耶穌的愛,若表情不夠豐富而未能呈現那種愛,便不能入選。Joseph表示,很高興有那麼多聾人能參與這部電影,無論台前幕後的人員,都展現出聾人是有出色的技能,而他最希望見到聾人透過參與製作、演出,來享受這部電影。
配合港人閱聽文化 刪一小時片段
《耶穌行傳》原片長兩個半小時,但為配合香港觀眾的觀映習慣,香港的版本濃縮至一個半小時,並且由敘述香港人生命故事的紀錄片平台「港故仔」的創辦人詹家俊協助剪輯。詹家俊在首映禮上分享,兩個半小時的電影,香港人一定「頂唔順」,所以他將電影濃縮,惟當中許多精采的耶穌傳道經歷被剪走,叫他內心「好唔捨得」,亦感到很大壓力。他感謝導演的謙卑,能接納為了配合香港觀眾閱聽文化而作的刪剪。
詹家俊更分享自己在剪片過程中備受聖靈感動的時刻。他保留了彼得在黑夜中按耶穌指示行在海上但跌倒的一幕,並把此段情節放在彼得3次不認主後作為回憶,形成「閃回」(flashback)效果,喻意彼得雖然跟隨了耶穌,但環境仍會令人跌倒。
近年關注聾人需要的事工逐漸增加,是次首映禮亦邀請了多個參與聾人事工的教會及機構出席,其中一個為「國度歌珊禾田藝術中心」。該中心主席呂嘉琪提及,他們每月會聯同香港手語聖經翻譯協會及語蜜工房,為聾人福音事工和福祉祈禱。3個機構未來有4個相關事工發展:手語教師培訓、支援聾人牧師設立手語聖經學院、聾人藝術培訓,以及設「手語禱告殿」,招聚聾人每週有3天以手語為列國祈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