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4月30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什麼耶穌的復活對「巴勒斯坦裔基督徒」如此重要?

我們都需要在以基督為中心的框架下,重新解讀空間、時間、歷史、身分和土地的意義。
(2025年04月17日)
推薦本篇新聞 : 2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作者 Interview by Geethanjali Tupps)在聖週期間 (復活節前一週),我們常會反思十字架如何使人類與上帝和好。但對於生活在以色列,經常面對逼迫和歧視的巴勒斯坦裔基督徒而言,復活節所彰顯的、能夠使猶太人與外邦人和好的大能,才是他們最大的盼望。

「基督的復活,是這個世界『可以被改變』的終極證明,」巴勒斯坦裔以色列神學家卡塔那喬 (Yohanna Katanacho) 說。

巴勒斯坦基督徒會慶祝東方和西方傳統下兩個不同時間的復活節。目前有約16萬名巴勒斯坦裔基督徒擁有以色列公民身分,其中約有三分之一人口住在約旦河西岸 (West Bank) 和加薩 (Gaza)。

卡塔那喬教授出生於1967年,在長達數十年的阿以戰爭中成長。這場戰爭引發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仇恨和敵意。這位曾經主張無神論的年輕人,在19歲時歸信基督,如今是以色列拿撒勒福音神學院 (Nazareth Evangelical College) 的教務長與聖經研究教授。

他在《從巴勒斯坦人的視角讀約翰福音》(Reading the Gospel of John through Palestinian Eyes) 一書中探討了約翰是如何因著基督,重新詮釋傳統猶太教的觀念,他說:

使徒約翰看見,「擁有基督」是人們ㄧ生最大的祝福。若沒有基督,我們便一無所有 (約3:36)。因此,我們都需要在以基督為中心的框架下,重新解讀空間、時間、歷史、身分和土地的意義。

本刊全球書籍編輯Geethanjali Tupps於本文採訪卡塔那喬,探討復活節對巴勒斯坦裔基督徒的意義,以及卡塔那喬教授對約翰福音的解讀如何挑戰普世教會。

可以分享你信主的過程嗎?

我的家庭信奉羅馬天主教,但我在青少年時期成為了無神論者。19歲那年,我經歷了一次上帝親自改變我生命的事。約莫在凌晨三點,我聽到鐘聲響起,醒來後卻發現自己全身無法動彈。我嚇壞了,試圖用各種方法來解脫自己,但都沒有用。到了早上五點,我對上帝說:「若這是祢加在我身上的,我向祢承諾,我會開始尋找祢。」就在我說出這句話的那一刻,我恢復了行動能力。

這次經歷之後,我開始參加耶路撒冷舊城裡一間基督教宣道會的小教會。在那裡,我對上帝說:「為什麼祢是以色列的神,卻不是巴勒斯坦的神?」我禱告,把我的心思意念交給上帝。隨後,我夢見一張臉,為我的心帶來平靜安穩的感覺。我醒來後,感到有人在我耳邊低語:「卡塔那喬,這就是恩典和行為的差別。如果你想靠自己的努力來跟隨我,是不可能的。但若你在基督裡,你是蒙受保護的,祂是我給你的禮物。」

於是,我內心的障礙開始瓦解,我的屬靈旅程也就此展開。我不再主張無神論,我開始在伯利恆大學帶領查經班。其他巴勒斯坦大學也陸續出現更多基督教事工。

是什麼促使您將學術研究重點放在約翰福音上?

世界各地有不少人讀約翰福音時,認為它存在反猶主義 (anti-Semitic)。但這是不公正的,因為首先,約翰自己就是猶太人。這是一場猶太人內部的辯論——是跟隨耶穌的猶太人,和沒有跟隨耶穌的猶太人之間的辯論。我們應該為約翰平反,讓人們更清楚地聽見他的信息。

我寫這本書的動機始於我的一個研究問題:「約翰是如何掙扎於自己的身份認同的?」我注意到,約翰在他的福音書裡極其關注身份認同的問題,特別體現在耶穌的七個「我是 (I am)」的宣告中 (約翰福音6:35, 8:12, 10:7、11, 11:25, 14:6, 15:1)。

身為一個具有以色列公民身分的巴勒斯坦人,我在猶太人占多數的社會中,不斷掙扎於我的身份認同。我希望能夠慶賀上帝為我設計的多重身份。然而在現實中,這些身份之間常因「政治議程」及「與聖經價值觀不符的文化價值」而彼此衝突。我的多重身份——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耶穌的跟隨者——讓一些人感到不安,因此他們試圖消音掉我身份中他們不喜歡的那部分。

和我有同樣情況的巴勒斯坦裔基督徒若研讀《約翰福音》,能有機會好好探索我們身份中錯綜複雜的層面。約翰是在一個猶太人占多數的文化背景中跟隨基督的人;而我則是在以色列這個猶太人占多數的社會中生活的基督徒。我們都在為身份認同而掙扎,也都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處境中活出宣教生命 —— 這意味著我們要建立以愛上帝及愛鄰舍為根基的關係,將祂愛的國度帶入一個充滿仇恨的世界。

在你的書裡,你探討了哪些在聖週發生的事件?

我寫了關於耶穌受難日所處的社會及政治層面的現實。在許多福音派圈子裡,十字架總被視為救贖的象徵。但十字架還有其他重要的神學層面,例如,十字架是「締造和平」的象徵。

當羅馬試圖透過劍與暴力在「羅馬治世 (Pax Romana)」中帶來和平時,基督卻是透過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來帶來和平。當羅馬透過壓制先知的聲音及延續不公義來實現所謂的和平時,基督的和平則透過轉化壓迫者的內心來帶來赦免,並打開人心與上帝和解的門 (路加福音23:34, 47)。

生活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會面臨哪些形式的壓迫?

我們常被當作二等公民對待,面對壓迫性的法律和結構性的社會不公。如果你是巴勒斯坦裔的以色列公民,並且與來自巴勒斯坦地區 (如約旦河西岸或加薩) 的巴勒斯坦人結婚,你的配偶無法獲得以色列公民身份,甚至連身分證都拿不到,這讓他們很難在以色列工作或獲得醫療保險。

自以色列建國以來,政府從未建立過任何阿拉伯城鎮。像在尼格夫 (Negev) 的一些巴勒斯坦村莊,自1948年以來至今仍未獲得以色列政府的正式承認。即便居民們全額納稅,巴勒斯坦裔以色列城鎮的資金仍十分有限,導致基礎建設非常落後。他們缺乏醫療、教育及政府服務。由於這些地區的房屋常被認定為「非法建築」,居民的家園也常被政府拆除。

2000多年前的聖週所發生的事,如何對你現在的處境說話

耶穌在十字架上揭露羅馬帝國對暴力的偏好,並正面對抗暴力的邪惡之處。祂藉著與受苦者一同受苦,揭示羅馬的殘暴,就像祂與那兩位同被釘十字架的強盜一同受難一樣 (路加福音23:32-43)。

耶穌看顧婦女、窮人和邊緣群體,不只是透過醫治和賦權,更是透過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來支持他們。這個新世界的力量來自復活。透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苦難,我們來到這復活的時刻。祂的復活帶來盼望及生命被轉變的可能,也終結了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敵意。這個「新的文明」的曙光,終結了一個將人區分為一等及二等公民的國度,祂以一個「所有居民皆為一等公民的國度」取代世上的國度。在基督裡,猶太人與外邦人全是平等的。

耶穌的復活激勵我,使我看到愛、憐憫及平等如何指向這個新的「文明」,而基督徒就是這個文明的宣教士:我們如何在通往和解的道路上,實踐公義及真正的饒恕?我們可以藉著與那些無辜受苦的人一同受苦,並對抗那同時傷害了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社會不公義。

你的書為何對全球教會很重要?

我的書邀請全球教會不僅反思《約翰福音》,也思考以色列巴勒斯坦裔公民的處境神學 (contextual theology),特別是在「平等」及「身份認同」這兩個議題上。

關於地緣政治的討論往往集中在建立兩個不同的國家,一個是屬於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一個是猶太人的以色列。但在今天的以色列國裡,有超過20%的公民為巴勒斯坦裔。當我用希伯來文和我的猶太鄰居說話時,我的口音會透露出我是巴勒斯坦裔的以色列公民。一旦以色列遭受炸彈威脅,我也在威脅的範圍內,但此時我不會被視為以色列公民,而是巴勒斯坦人。我的某部分身份會被攻擊。

彼得也經歷過類似的處境。在他去耶路撒冷的路上,他的口音暴露了他的加利利背景 (太26:73)。處在耶路撒冷猶太人之中的彼得,因自己加利利人的身份感到緊張,於是他否認了自己在文化和語言上的身分,導致他否認了自己的道德標準,接著再否認了基督。

這段經文具有處境化神學和宣教上的價值:我們如何在肯定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身分的同時,也堅定地認同我們在基督裡的身分?身為巴勒斯坦裔的以色列公民,我該怎麼做?我又該如何防止我的基督信仰被我邊緣化?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很真實的問題。

為什麼你的書對巴勒斯坦讀者而言很重要?

猶太人希望耶穌是猶太人;巴勒斯坦人則希望耶穌是巴勒斯坦人。我認為這兩種立場都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會使我們偏離敬拜耶穌為我們的王和救主。

如今普遍存在一種觀念,即認為以色列國是為「種族上的猶太人」所設的。這種想法排除了即使擁有以色列公民身分、但不是猶太裔的人。這樣的認知並不符合福音對耶穌「猶太人身分」的理解。

耶穌的猶太身分應從「末世論」的角度來看:耶穌以包容的方式重新定義了猶太教,並體現了其最深層的盼望。祂是「那位完美的人類」,代表著一個充滿愛及容納性的人類種族,而不是以種族為中心來分類的人類。

舊約時代的人曾夢想有朝一日,律法能刻在以色列人的心上 (耶利米書31:33),意味著對上帝深刻且親身的認識。這個夢想在耶穌身上具體地實現了。像保羅這樣的新約作者明白明白「耶穌的猶太身分與末世相關」,所以他說割禮不只是「外在肉身的」,而是要求人心的轉變,也就是受了聖靈的割禮 (羅馬書2:28-29)。

耶穌「末世視角的猶太身分」不再是巴勒斯坦人的威脅。這是一種邀請性的猶太身分,邀請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一同在基督裡合而為一,而不是一種排他的猶太身分,把其他族群排除在外。這正是教會當下迫切需要宣講的信息。

 



其他新聞快報
當現代醫學成為我們的假神 (Christianity Today)
義光教會首度舉辦逾越節晚餐 帶領會眾體驗傳統儀式 (教會公報)
士林教會主日學受難週 帶領兒童體驗苦路十四站 (教會公報)
台中中會第二小區受難週聖餐禮拜 思考犧牲的恩典 (教會公報)
法國受洗人數創新高、英國經文公車上街,宣揚耶穌復活!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