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魯凱族宣教的起源——好茶部落(Kucapungane),曾經歷過兩次遷移,第一次是配合政策與環境變遷,從舊部落遷到新部落(Tulralregelre);新部落30年期間經歷三場重大風災,最終於2009年莫拉克颱風中被砂石完全淹沒,全體族人從霧台鄉遷至瑪家鄉的「禮納里」永久屋部落。在今年4月18日,Ngudradrekai(魯凱)中會Kucapungane教會首度回到新部落的教會遺址,上午整理環境為受難週勞動事奉,下午眾人回憶當年,連結耶穌的受難與復活,以平安度過患難的見證,感謝上帝從過去至今始終看顧魯凱族人。
在新部落的Kucapungane教會,比部落家屋還高出約六公尺,而部落又比河道高出18公尺;然而如今站在教會前一眼望去,只有石頭河床和雜草樹木,而教會僅剩下一半的二樓建物未被掩埋,代表性的「紅色十字架」亦不見蹤影。在正式開始整理環境前,Kucapungane教會牧師Palri Aruladenge(盧天武)邀請弟兄姊妹們思考:雖然大半被淹沒,但為何上帝讓教會仍然佇立在這裡?教會遺址不只是一次重大災害的見證,也訴說著「焚而不燬」的盼望。
1996年,賀伯颱風造成土石流,有四位族人罹難;2007年,聖帕颱風外圍環流帶來豪雨,造成教會旁、好茶國小後方土石流,校園與多間住宅受損,所幸無人傷亡。然而,新好茶部落被判定為危險區域,緊急撤離的村民們部分依親、部分被安置在內埔鄉的隘寮營區。隔年,莫拉克颱風造成的山洪,大量砂石把部落淹沒,族人們不得不面臨第二次遷村,也徹底揮別家園。
這次整理,眾人以石頭、樹枝為欄杆,將教會建築破口封上,並以油漆書寫「請勿進入」等警語,避免有不知情的遊客誤入而發生危險;另外重新製作紅色十字架,固定在教會屋頂,最後掛上說明牌,介紹新好茶部落的故事。整理過程中,弟兄姊妹回憶起在這裡生活的往事:有人在舊好茶部落受洗、在新好茶部落獲選執事,如今已是教會長老;有長輩隨手能指出誰家的農地在哪個方向,連種植什麼作物都記憶猶新。
教會長老蔡信登在分享見證時談到,遷到新好茶部落時,是Vedai(霧台)教會協助族人拆搬舊建材,後得到台灣世界展望會奉獻新台幣40萬元為新好茶教會建堂經費。他也提到在2007年的八一三水災中,自己因受傷而不便於行的兒子居然能夠站起來,還有位過去因為酒醉而不願到教會禮拜的族人,都到教會避難,並一同祈求上帝保守;而莫拉克颱風那時,族人們都已撤離,只有獵人何宗雄弟兄一個人到教會避難,直至聽見滾滾洪水聲,隨即撤到更高處的工寮而保住性命。
而長老郭金丁則回顧從舊好茶遷村、眾人四處尋覓適合地點的經過,最終是鄉公所的負責人員帶領他們來到這裡。郭金丁全程參與新好茶教會的興建、擴建等工程,並在八一三水災時背著一位行動不便的長輩到教會避難。而長老鞏桂月過去是新好茶教會的管理員,八一三水災時留在教會裡照顧避難的族人,哪怕她的家就在這場災難中被摧毀。她至今難以忘懷眾人在教會迫切禱告的聲音,她與丈夫更是最後一批搭直升機撤離的人。
在2007年時任地方民意代表的長老柯連登,則將自己位在水門的店舖作為救災指揮中心,在八一三水災當時,協調電力公司、消防隊等資源,並與族人齊心、花了兩天時間以自製流籠幫助族人撤離。他也補充,不是建設好新的部落後才搬遷,而是遷移後,先建設暫時安置所,才開始抽籤、劃地、建設;但哪怕在那樣艱辛的時期,族人們仍然為教會設立臨時聚會所,每有一刻忘記信仰。
這場重返新好茶部落的勞動事奉與見證禮拜中,眾人雖然有感傷、有哽咽,但透過記念上帝的恩典而能夠向前邁進。回顧這段歷史,是見證上帝的救恩,也是宣告從今以後這重生的生命只為榮耀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