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雄表示,「生態之旅」源自中會部門每年推動之進修與省思活動,過程中發現不少教會在實際推動垃圾分類與減量時面臨困難,遂有此參訪構想,盼喚起更多教會及社區的環保意識。他並指出,焚化廠即便已有完善的密閉設施,仍難完全去除異味,「每多丟一件垃圾,就是對地球多一分傷害」,呼籲信徒正視自己生活中的浪費行為。
面對教會推動環保的挑戰,楊善雄坦言,主因在於「人定勝天」的根深柢固觀念,使人忽略與大地的關係。他呼籲教會引導信徒親近自然、學習傾聽與等候,在靜默中體會上主創造的美好。他分享過往於南投惠蓀林場傾聽鳥鳴之經驗,彷彿聽見聖詩第318首〈誰能使我與主愛隔絕〉的旋律,深刻體會自然與信仰之連結。
台北中會議長張碩恩牧師亦陪同參訪。他表示,環境保護不僅是公民責任,更是信仰實踐的一部分,因上帝已將大地託付人類管理。他說:「環保行動不只是社區事工的一環,更是我們基督徒對造物主的回應。」
張碩恩肯定北投焚化廠在垃圾處理上的專業與嚴謹,透過參訪,信徒不僅能了解焚化流程,更能實際看見政府在垃圾處理上的努力。他指出,當前教會推動環保的一大困難,在於信徒對執行細節的不熟悉及缺乏實務經驗,因此建議各教會可安排類似參訪行程,藉此提升信徒的環保知能與實踐動力。
他進一步指出,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明確指出,若人類濫用上主所賜資源,便是對創造的傷害。因此,基督徒應以信仰為出發點,與上帝同工,守護自然萬物。他說:「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若信徒未能意識到自身行為與環境之關聯,將難以回應上帝託付的使命。」
張碩恩勉勵信徒,從生活中微小的行動做起,如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落實垃圾分類、愛護植物與動物,「敬畏從傾聽與等候開始,實踐則從生活細節做起,這正是信仰的體現。」
北投垃圾焚化廠方面則表示,該廠自民國80年啟用以來,為台北市最大焚化設施,肩負重要垃圾處理任務,亦為「六年國建計畫」中環保建設的關鍵據點。焚化廠採現代化設備與先進技術,致力於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與污染防治,並推動能源再利用,有效舒緩都市垃圾處理壓力。
透過此次「生態之旅」,台北中會盼望將生態關懷從理念落實為行動,邀請信徒一同走進大自然、認識環境議題、並將敬畏創造主的心化為守護萬物的實際作為。(攝影/邱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