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7月14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娃娃臉不應讓教會輕視我的領導力

在多數以亞裔為主的教會中,年齡歧視依然存在。然而聖經勸勉我們要更新我們對年輕牧者及領袖說話的方式。
(2025年05月2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作者 Isabel Ong)去年,我在教會講台上朗讀了一段聖經經文後,一位會眾轉頭問另一位家長:「她是誰家的女兒?」兩年前,我帶領了一場哀悼及敬拜之夜後,一位來賓對我們教會的青少契牧師表示,我們教會的年輕人真有才華。

然而這些人很快就發現,原來我的丈夫是教會的牧師,而我其實已經快40歲了——儘管我常被誤認為大學生。這是一種頗為尷尬的處境:一方面,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讓人感到欣慰;但另一方面,當他人對我的能力、專業或在群體中的位置作出錯誤預設時,卻又令人不太舒服。

在許多亞洲國家、亞裔美國人和亞裔加拿大人的文化中,尊敬長者是十分重要的價值觀。但正因如此,要突破這些文化常規,讓年輕的基督徒進入領袖位置,往往困難重重。

根據「亞裔美國基督教創新空間」(Innovative Space for Asian American Christianity) 去年的一項調查,在超過200間以亞裔美國人為主的教會中,有35%人表示他們的執事會「沒有任何30歲以下的領袖」。

杜卡斯 (Dorcas Cheng-Tozun) 寫道,亞裔美國教會中年輕領袖的稀缺,顯示出「不同世代之間在神學及文化上的重大差異。這些差異影響了教會的群體認同、宣教優先次序、領導多元化及牧職傳承等方面」。

亞裔背景的牧者和事工領袖對這些挑戰再熟悉不過了。我的朋友克莉絲汀 (Christine Yeung) 來自香港,29歲時就擔任加拿大一間聖公會教會的牧師。她經常從會眾或訪客那裡聽到關於她年輕外表的評論。

雖然她有時會感受到,對方暗示她缺乏足夠的人生歷練,無法提供所需的牧養關懷,但她往往以感謝回應,分享自己在青少年時期就領受了事奉的呼召。

克莉絲汀表示,在亞洲文化背景下從事牧養事工,「年齡歧視」是個重大的障礙。有一次,她第一次與某位會友見面時,對方看到她後露出驚訝的表情,皺起眉頭,從頭打量到腳,然後說:「你就是新牧師?這麼年輕啊。」

人們常對以斯帖 (Esther Tan) 說出類似的話。以斯帖是位35歲的馬來西亞華人,現於洛杉磯牧養一間以印尼人為主的教會。她所牧養的會眾多為長者,常讓她感覺自己像他們的孫女。雖然他們尊重她作為牧者的身份,但以斯帖坦言,這個角色有其挑戰性:「因為我們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他們的經歷也遠比我豐富。」有位年長會友甚至告訴她,自己無法與她分享婚姻問題,因為「妳太年輕了」,並請她推薦年紀較長的女牧師來傾訴。

在菲律賓任教的美籍華人伊凡吉玲 (Evangeline Chow) 分享,她那位退休牧師的父親常打趣說:「華人教會總是在尋找一位有60歲資歷、卻有30歲活力的牧者。」

不過,並非所有牧者都認為年輕是一種阻礙。新加坡華人伊迦南 (Canaan Ee) 是我所屬加拿大華人教會的青少契牧師,他認為年輕的外貌反而成為一種優勢,使他能更自然地「融入」青少年群體。他補充說,自己的形象打破了人們對牧者應有樣貌和行為的刻板印象,也讓年輕人更願意把他當成一位大哥哥來親近。

然而,一些挑戰依然存在。在過去的事奉環境中,伊迦南27歲、仍是單身時擔任牧職,讓ㄧ些家長對他有所保留,認為他沒有足夠的資格來教導他們「如何栽培孩子」,即便他所提出的建議如「全家一起讀聖經」、「每天與孩子禱告」等都非常實際且有智慧。雖然伊迦南對關於自己稚嫩外貌的評論總一笑置之,但在一個隱性的、重複出現年齡歧視的事奉環境中服事,影響可能非常的深遠——因為這種環境貶抑了年輕人 (或看起來很年輕的人) 能為教會帶來的恩賜及屬靈洞見。

因此,亞裔/華人教會對領袖的某些觀點及做法,必須在福音真理的光照下被拆毀及重建。即使對牧者或領袖年齡的隨口評論聽起來無傷大雅,甚至可能被視為幽默或讚美,這類言語仍可能強化這一種敘事:年長的人理所當然更有智慧、更有資格領導教會或事工。

但聖經明確地呼籲我們放下這類雙面利刃的言語。保羅在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勉勵他:「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4:12)。

尊榮年長者並沒有錯,智慧與屬靈成熟往往來自人生歷練。但這些品格並不會與年齡劃上等號。保羅呼籲提摩太,無論年紀如何,都要成為眾人的榜樣——如同任何一位合格的長老或教會領袖應有的模樣。

保羅同時認可,提摩太的年輕不是種阻礙,反而是他可以展現基督樣式僕人領袖的契機。他要提摩太採取主動的態度,不要消極地接受他人對其年輕與經驗不足的判斷。

對我們這些成長於「維護群體內部和諧」及「顧全面子」文化背景下的人來說,這種做法簡直難以實行。一位年輕人無論多溫柔地回應/不同意年長者的觀點,仍可能被視為無禮或「不尊敬長輩」。

但若我們以愛為出發點,而不是羞辱或責備對方,這樣的「不同觀點」及對話反而能建立起雙方的互相尊重,無論過程多麼尷尬或不舒服。

另一位使徒的書信也指出,在教會中,共同的謙卑能夠勝過年齡歧視的心態。彼得同時對年長與年輕的信徒說話,勉勵年長者要作智慧與慈愛的牧者,也勉勵年輕人要順服長輩 (彼前5:1–5)。

但彼得接下來的一句話則是對所有人說的。他引用箴言3:34強調: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我很欣賞彼得在這裡所用的意象及方向性。「以謙卑束腰」是一種我們選擇去「穿上」的姿態——讓謙卑塑造我們的言語與行動;並且這樣的謙卑是向著彼此的,是一種完全建立在關係中的操練,使我們不再輕易下判斷、不再含沙射影,而是開放心胸誠實尋問,並追求成全他人、見到他人的生命興旺。

在洛杉磯牧會的以斯帖已在帶領教會的過程中親身經歷了謙卑所帶來的實質果效。自去年起,她教會中三、四十歲的會友開始承擔起領袖職責——在過去,他們教會通常是一個人長年擔任某個職位。

在菲律賓宣教的趙恩惠 (Chow) 過去三年一直在她任教的學校中訓練及培育新同工——包含了應屆畢業生至退休人士。雖然起初也曾有人認為她太年輕,但她認為自己在該校工作的12年經驗,幫助她贏得了尊重及建立關係。

然而,她也坦言,如果自己當年選擇留在北美的母會服事——那裡的長老與執事看著她長大,從小就把她當成「小孩子」——那麼她的服事將會「活在青春的陰影中」。「在他們心中,你也許仍是15歲的樣子,儘管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在我成長的新加坡大型教會裡,年齡從未成為參與服事並承擔領袖角色的障礙,無論是小組、主日敬拜,或教會營會的服事。當時,我身邊的基督徒領袖及同儕並沒有因為我在職場上缺乏資格或經驗而加以否定,反而欣然接納並珍惜我這位青少年為了服事上帝所投入的時間、精力與努力。

如今在我身處的北美教會,即使外表較為年輕,我在敬拜事工及青少年、小組團契的牧養並未因此受限。然而,我也猜想,在我還沒褪去娃娃臉、長出明顯皺紋、或是頭髮變白之前,仍會不時聽到人們對我的外表年齡有所評論。

儘管如此,我仍懷抱盼望——盼望更多「保羅」能在教會中接納「提摩太」,給他們空間及支持,使他們能夠成長、成熟、並興旺發展。我也深信,將會有越來越多年輕領袖,勇於以堅定又充滿愛心的態度,糾正他人錯誤的假設和判斷。我更確定自己有真心渴望傾聽、學習,並與年紀比我年長或年幼的基督徒建立深厚友誼的心意。

正如35歲的以斯帖如今面對類似的評論時的回應方式:「是的 (我很年輕沒錯),上帝正在興起年輕的一代來服事祂。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事,不是嗎?」

Isabel Ong是本刊東亞編輯。

 



其他新聞快報
數位足跡大挑戰 家扶台中發展學園關注網路安全 (基督教今日報)
海地武裝衝突升溫 展望會援助當地居民 (教會公報)
一世人佇我心內 門諾醫院77週年慶以歌仔戲記念薄柔纜 (教會公報)
首例!基督徒立委挑戰世壯運女子帆船賽,神一路帶領,不在輸贏在於突破 (基督教今日報)
國中不雅試題事件遭指「把性當成低俗玩笑」 牧養青少年,教會持守界線又保持關係兩大關鍵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