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聖經網新聞中心-記者劉以琳香港報導)致力於「連結與分享」的異象,盼能分享全球華文基督教資源,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簡稱網協)由秘書長王獻宗帶領團隊,於今年5月12至21日前往香港為期10天,安排與多個宗派教會及機構會面。行程於5月16日午後,拜訪神召會香港聯會會長楊天恩牧師,也是推進全球華人五旬宗運動的重要牧長領袖。
會中,談及協會異象與事工外,也分享這十多年來港台兩地的教會現況、社會結構的不同,在這快節奏的時代的福音工作如何進行。探討到台灣基督教界在青年事工、內容生產及未來發展方向上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從牧者的禱告異象到對當代社會需求的觀察,均顯現教會正尋求新的突破點,以更有效地連結世代,並在聖靈引導下與神同心,進而領人歸主,完成主所託付的大使命。

青年世代的挑戰與屬靈根基流失
秘書長王獻宗表示,對於年輕世代,目前台灣年輕人似乎不再像過去那樣歡迎成功學的說法。然而,年輕人面臨一個景況,即缺乏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讓他們能夠真正靜下來「專注」學習。現今社會有太多不穩定的因素衝擊著年輕人的體系或發展。
過去成長的環境是有一套系統逐漸累積或吸收,但現在年輕人心中缺乏核心或根基,加入再多內容皆很難吸收。缺乏根基也導致難以判斷,甚至可能為了反對而反對,不易溝通。網路盛行的世代中,台港兩地景況,皆需要花心思以愛心來陪伴,特別是如何幫助青少年及早認識自我價值與身分定位、情緒管理及人際交友關係等,從真理與生命來影響青年遇見基督、接受耶穌,都值得教會省思。
建構基督教公共書目、教會新聞平台的計畫
洞悉未來,華語服務與資料庫累積勢在必行。王獻宗指出,針對華文基督教出版品的現況,有計畫建立華人基督教的公共書目,因為目前缺乏一個可供搜尋所有華文基督教出版品的平台。華文基督教出版之所以較難商業化,原因之一是信徒比例尚不足以支撐。此外,資料中也透露希望發展教會新聞內容,從教會的角度產出內容。這樣做的原因是,期待能讓社會大眾對教會的認識更廣泛,而不是越狹隘。
希望教會有能力將過去發生的活動、做過的服務寫成不同內容,作為見證,讓大家有機會認識不同堂會的面貌。他指出,這與追求「統一性活動」不同,而是強調各教會擁有不同的使命,在本地做不同的工作。例如,有的教會可能專注於職場領袖的培養,討論如何在職場轉化或進行善良投資創造財富;也有的教會選擇與受苦的人同在;或是雖然貧窮但追求平安喜樂。
會議中,彼此皆談到目前港台教會的新聞內容產出不多,希望能有更多這類不同教會形態的呈現與分享。計畫不是要談社會議題,而是談教會自己如何經歷神的作為或改變,例如尋找教會的過程、神如何帶領等,這些都可以是報導或見證。目前缺乏這些內容,導致教會容易被公開資訊的偏見影響。每一個經歷神的人故事都不同,若能透過文字、照片及影像,把生命見證故事記錄下來,共同成為神的見證人。
後現代事工取向 聖靈充滿、連結肢體的聚會關鍵
在探討現代與後現代社會背景下的教會事工時,彼此團隊也談到相較於強調邏輯、理性、批判的現代化過程,後現代思潮下的傳道方式有所限制。因此,直接的屬靈經驗,例如預言特會、醫治特會或祝福禱告會等,更容易興起並吸引人。教會若能提供實在的屬靈經驗,如為人禱告後病得醫治或有所感受,這種直接的感受對人有較大的影響。
因此,聚會氣氛變得相對重要。尤其在社會氛圍低迷時,教會若能依聖經教導,建立感恩、喜樂及寧靜的氣氛,提供一種不同的信仰生活方式,這也被認為是一些教會過去一兩年成長較快的原因。這種感受感知的分享方式,比起單純用講的更能讓人領受到主愛、主話語的大能。探討中,彼此分享過去參與過大型的靈性聚會歷程,並觀察到這類事工在特定群體中(如原住民教會、新住民等族群)的顯著效果。
楊天恩牧師為網協異象事工所需資源祝禱
結束前,楊天恩牧師帶著團隊參訪教會場地、聚會空間,「從異象到事工,我都非常認同,也在能力所及之處,與你們同在提供幫助與資源!」楊天恩牧師在其中為團隊祝福禱告說,特別為協會所需的人力、經費及主祢自己的智慧獻上禱告,期盼能夠整合不同的人與事,將最好的獻給神。雖然各方面資源有限,但懇求神憐憫與祝福,賜予團隊有顆平安的心,使眾人能同心前行,各司其職發揮恩賜。深信協會一切所需,求神安排最好的同工、有教會及弟兄姊妹長期地奉獻支持,凡所做的事工都能祝福教會、領人歸主、榮耀神的名,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相關連結與資源
神召會香港聯會FB:https://www.facebook.com/AGHongKong/
泉石復興事工FB:https://www.facebook.com/reviva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