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QR 9月7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高銘謙:現巴力仍盛行 人須悔改仰望 董家驊:明白上帝恩典才能真正得醫治

港九培靈研經會揭幕
(2025年08月01日)
推薦本篇新聞 : 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採訪:黃君華、陳盈恩)

【時代論壇訊】一連十日的港九培靈研經會今日(8月1日)開始。在首日早堂研經會,建道神學院候任院長高銘謙牧師指出,歷史不斷重複,現今也是巴力盛行的年代,現代人在崇拜功效、吸引注意、消費主義等偶像;人須知道神所應許的咒詛必然實行,並悔改仰望祂。而在首場午堂講經會,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董家驊牧師以「禮物」為題,從撒母耳記上一至二章帶出眾人需要重塑敬拜對象,惟有明白上帝恩典,才能以恩慈相待、慷慨付出。

敬拜巴力是「融合性的敬拜」

在早堂研經會上,高銘謙以「巴力盛行的年代」為題,透過列王紀上十六29-34指出時代不斷地循環,人不斷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且從來都不懂吸取歷史教訓。

高銘謙提到,雖然亞哈執政的年代是北國較為平穩和興盛的時期,但列王紀的作者並沒有把重點放在論述王的豐功偉績,只論述「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而亞哈行的惡事比以前的列王更甚(王上十六30)。

亞哈娶了耶洗別後,北國便馬上引入了巴力的祭祠。自此,南國有耶路撒冷和耶和華,北國就有撒加利亞和巴力,這個局面的形成某程度上來自政治上的平衡。這個結果令當時的人以為,北國的巴力與南國的耶和華擁有對等的能力,這時候以利亞的出現,正正是要向世界宣告耶和華才是唯一滿有能力的神。

高銘謙續指,敬拜巴力與敬拜耶和華不同,敬拜巴力是一個「融合性的敬拜」,因為這宗教是多神主義,拜巴力的同時,也可拜別的神,並不存在排他性,「帶來社會和諧,更加容易帶來妥協,正所謂『大愛包容』,你娶老婆,可以娶多幾個,所以這是巴力的敬拜,是融合性的敬拜」。因此「獨拜耶和華」在當時便被人覺得食古不化,未能帶來社會和諧,所以拜巴力才是「政治正確」。以利亞就是要證明巴力並不存在,且不能帶來豐盛。

現代人的巴力:有功效、引人注意、有權勢

「這是巴力盛行的年代,亦是我們身處的年代」。高銘謙引述盧雲所寫的《向下的移動》第二章中,以耶穌在曠野受的三個試探,來帶出現代人的偶像是甚麼:第一種偶像叫「有功效」,魔鬼叫耶穌把石頭立即變成麵包。「原來『功效』是趨之若鶩的誘惑,教會人數跌,只要拜一個偶像,人數就上升。那個偶像能夠令很多事情發生,會不會是個魅力型的領袖?會不會是個很有效的program(節目)? 會不會是非常高招的策略?會不會是引誘你離開耶和華,但令人數增長的魔法?」

第二個誘惑是耶穌跳下山崖,會有天使把他接著。盧雲稱「引人注意」是第二誘惑。高銘謙指,這就如現代人們在意網紅點擊率的多少、講座的參與人數等等。

第三個誘惑是「有權勢」。權勢彰顯在人的重要性之中,造就了自高自大的思維。「基督教信仰淪為消費主義的市場⋯⋯信耶穌就能夠富貴且有地位,我們被成功神學所轄制,世俗化的價值佔據了基督信仰」。

高銘謙指出,第十六章的最後一節,作者刻意提起伯特利人希伊勒為耶利哥城立根基時,其長子及幼子都死了。作者想藉此說明,神所應許的咒詛,無論相隔多遠,都必實行。因此,聖經提醒我們歷史不斷重複,世人犯罪時總以為自己「不一定死」,但上帝已寫下惡人的結局,我們應仰望、悔改,中止墮落行為,復興更新生活。

人所渴望的塑造自己的生命

在午堂講經會,董家驊開首時指出,去年洛桑調研中發現全球華人教會回應大使命時三個瓶頸:缺乏門徒訓練、青年流失以及教會沒合一見證。很多信徒不是缺乏對聖經的理解,而是缺乏結合職場、社會文化與信仰回應,他又指出相比知識,門訓更重要的是轉化對象,在乎他們的心有否被改變。

董家驊提及,在撒母耳記上起首,哈拿面對不能生子的巨大社會壓力,她的對頭、丈夫另一妻子更以說話刺激其痛點。哈拿向上帝的禱告,是種交易式禱告,為了爭一口氣、有人記念,這反映人渴望甚麼,甚麼就塑造自己的生命。他引用James K. A. Smith的《欲望的門訓》一書,提及商場是塑造現代人的重要場景,「祭物」就是信用卡,渴望的是各式各樣的商品。董家驊認為,在日常生活大量影像之下,很多人失去愛的動力,所渴望的出錯了,太小和太有限,不能成就上帝使命。

回到經文,在交易式禱告後,當上帝如哈拿所願賜她兒子,為何她卻遵守向上帝獻上兒子的諾言?董家驊解釋,這是因為哈拿在尋求神的過程中發現,惟有上帝才能真正滿足她,除去其羞恥並記念她。在明白上帝恩典後,她停止了向對手報復的循環,真正得到醫治。董家驊指出,如果人沒法以恩慈待人,可能是一個訊號,提醒自己反思是否真正活在恩典中。

他指出,在高度競爭的現代社會中,因為比較,我們才會覺得不滿足。這樣也令我們看不見生命中上帝的恩典。活出豐盛人生,首先是要承認自己的渴望、與人比較,如果願意承認,我們將走進生命另一面向,過程中能遇見上帝,不須再與人比較。耶穌基督是更真實、美好的兒子,也是永遠活在父家的大祭司,祂自己就是上帝給世人的終極禮物。

左起:董家驊、傳譯李慶宏傳道(網上直播截圖)

第九十七屆港九培靈研經會於今日起至10日(主日)在九龍城浸信會舉行,同時設網上直播。高銘謙主講早堂研經會的主題為「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董家驊午堂講道會主題為「王朝興衰中的恩典記號」。另外,晚堂奮興會由銳意門訓教會全球聯盟創辦人及領袖導師曾金發牧師主講,主題為「門徒宣言:登山寶訓」。詳情瀏覽:www.hkbibleconference.org

 


其他新聞快報
印度立委懸賞殺害基督徒 天主教神父不堪負荷 (台灣國度復興報)
世代缺席的父愛,在神裡重新連結 李宗勳教授的父職悔改與修復之路 (基督教論壇報)
爸爸,也需要有人為他撐傘! 靠主得力的敬虔爸爸祝福家庭和兒女 (基督教論壇報)
台中益人康健咖啡店開幕傳遞異象 期許上帝親自帶領 啟動夢想 實踐生命使命 (基督教論壇報)
走訪歷史場景 思想李庥開創東台灣宣教貢獻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靜得

“聖經提醒我們歷史不斷重複,世人犯罪時總以為自己「不一定死」,但上帝已寫下惡人的結局,我們應仰望、悔改,中止墮落行為,復興更新生活。”阿們!

發言日期: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