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9月7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學生簽證陷入僵局,中國留學生事工仍堅持前行

即使新生人數減少,北美教會仍信實地服事留學生。
(2025年08月0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2009年6月的一個黃昏,尤金 (Eugene Ooi) 正駕車前往匹茲堡大學城。絢麗的夕陽畫面激起了他的靈感。

「我開始想像,這裡有多少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內心正渴望著一個……溫暖又有歸屬感的家,即便遠在他鄉。」

來自馬來西亞的尤金,對這種感受並不陌生——他在17歲那年來美國留學。因此,透過他的教會「匹茲堡華人教會奧克蘭堂」(Pittsburgh Chinese Church Oakland, 以下簡稱PCCO),尤金發起一個新的小組,取名為「新家」,旨在向鄰近幾所大學 (卡內基美隆大學、匹茲堡大學和杜肯大學) 的華人留學生伸出友誼之手。

「新家」小組成立的第一年就經歷了一段令人驚奇的增長季節——「那是我們至今未曾再以同樣方式經歷過的一段時光,」尤金回憶說。當時每十位新來的學生中,就有七、八位信主,許多人如今已在世界各地的教會中服事。這些華人學生渴望群體,也對基督信仰抱持興趣。

「你可以說,這是上帝對我們全心投入校園事工的一種獎賞或印證,」他說。

如今,尤金仍擔任教會校園事工的負責人,專注服事華人留學生。然而,隨著全球趨勢和地緣政治的變化,教會的事工模式也不得不調整。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經濟背景的提升,使教會過去提供的接送服務或免費餐點等實際關懷變得不再那麼有效。隨著中國政府加強對宗教的控管,越來越多學生對與美國基督徒接觸抱持疑慮或恐懼。也由於取得工作簽證的困難性,學生更有可能在畢業後回到中國工作和生活,而不是留在美國。

近期,川普政府宣布計畫將「積極地」撤銷與中國共產黨有聯繫、或就讀於「敏感學術領域」的中國留學生簽證。今年五月,美國一度暫停外籍人士申請學生簽證的程序,並在一個月後恢復,但同時新增要求:所有申請者必須將個人社交媒體帳號設為「公開」,以供政府檢視。

在這樣的不確定性中,像PCCO這樣的華人留學生事工,正在努力調整腳步,尋找新的服事方式。

「如果我們對事工方式有任何改變,那不是因為政治,而是因為我們渴望成長、心意更新而變化,並不斷尋求與學生建立連結的更好方式。」尤金說。

PCCO的校園團契目前在三所大學設有六個小組。團契同工Situ Junqing表示,許多參加這些小組的中國學生,今年夏天選擇留在匹茲堡而沒有返回中國,因為他們擔心之後可能無法重新入境。美國政府近期已撤銷數名卡內基美隆大學在校生和應屆畢業生的簽證,並將他們遣返回國。

「現在普遍瀰漫著一種不穩定的感覺,一種對未知的恐懼,」Situ說。

他指出,來美留學的學生往往背負著家庭的壓力,因為父母在他們的教育上投入了龐大的金錢。此外,學生們也不想回去面對中國高壓的職場文化,因此對於返國的可能性,在情感上是沉重的負擔。「他們的壓力真的很大,」他說。

但Situ也看到,這正是幫助學生將他們的身份認同建立在聖經真理上的契機,而不是建立在他們的職涯或是否能留在美國的變數上。「我相信,這些時刻讓我們能與學生同行,幫助他們將真理應用在生命中,並一起禱告,」他說。

華人散居事工「基督使者協會」(以下簡稱「使者」) 的主任陸尊恩表示,儘管川普政府曾威脅要撤銷中國學生的簽證,但這不一定代表會出現大規模的政策轉變。美國的大學,還有醫學、工程等產業,仍然需要有才華的中國學生。「一旦某些政治或利益上的衝突解決了,情況會回歸基本面,因為對這兩個社會而言,合作的需求遠大於競爭,」他說。

擔任門徒門徒培育資源主任的陸尊恩指出,過去十年來,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人數逐年下降,這一趨勢在COVID-19疫情期間更加明顯。但他也說,許多有抱負的中國家庭仍然希望將孩子送進美國的頂尖學府,而那些實際來到美國的學生,往往比以往更有目標,更願意長期留在美國深造與發展。

「他們會謹慎選擇學校,努力讀書,規劃財務,對基督信仰也有較正面的看法,對美國社會充滿好奇。」陸尊恩說,「從校園事工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好消息……現在反而更容易建立真實的關係。」

匹茲堡的PCCO向學生事工成員進行一項線上問卷調查,以了解他們的需求。尤金 發現,最焦慮的是那些擁有H-1B工作簽證或綠卡的年輕專業人士,因為他們更傾向留在美國,而許多大學部或研究所的學生則打算回中國發展。

今年夏下,尤金安排了一系列講座,幫助學生了解當移民官上門或要求對話時,他們在美國憲法下所擁有的權利。不過,參與人數低於預期,他認為這反映出學生們對此其實並不太擔憂。

「我認為,那些還沒來美國、不了解情況的人,可能壓力比較大;但已經身處美國的學生,對現況已有一些適應,覺得還可以,」尤金表示。

雖然團契領袖們無法確定今年秋天的政策變化會如何影響新生,但他們知道,他們仍會有機會向來自中國的新學生分享耶穌,就像他們的母會近ㄧ百年來所做的那樣。

PCCO是匹茲堡華人教會所設立的植堂。該教會的歷史可追溯至1937年,當宣教士Lizzie Shaw在匹茲堡的唐人街召集13名兒童一起查經。當年,匹茲堡的鋼鐵工廠吸引了許多早期的華人移民,之後又有大量華人學生前來就讀該市的大學。匹茲堡華人教會於1967年正式成立。

PCCO的牧者盛新光 (Steve Sheng) 指出,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校園事工一直是教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會領袖們也希望進一步強化校園團契與地方教會之間的連結。

對許多華人移民而言,大學是信仰旅程的關鍵時期。尤金自小在馬來西亞東部的沙巴教會長大,青少年時期參加一場青年營會時受到呼召,立志投入全時間事奉。他在喬治亞大學就讀期間,積極參與學生事工,並結識妻子Meiru,他們夫婦的心也因此對中國人充滿負擔。

他們原以為這意味著他們將來會去中國做宣教工作,但夫妻倆於2005年搬到匹茲堡,因為尤金要在那裡接受眼科住院醫師訓練。他們開始在PCCO聚會,並投入服事中國留學生的事工。尤金說,他們很快就意識到,「即使是在這座城市,中國學生的禾場也是何等廣大」。

Situ和妻子Yin Shengjun來自上海,兩人是在攻讀研究所期間,在PCCO團契信主。Situ原本來自佛教背景,在Shengjun (當時仍是女友) 與Meiru建立關係並信主後,他一度難以接受基督信仰的排他性。直到2012年,他參加一場PCCO的退修會,在一次禱告會中深刻地經歷聖靈的感動。Situ哭得不能自已,並開始真正明白福音的真義。

尤金夫婦一路陪伴這對情侶,在他們經歷一段艱難的分手期間持續牧養他們,也親眼見證Situ在信仰上的真實成長。「他們真的看著我們一路成長、分手、爭吵、摔門——我不知道他們家的門被我們摔了多少次,」Situ笑著說。

正因為親身經歷過校園事工對生命的深遠影響,Situ夫婦後來也在工作及撫養四個孩子之餘,開始帶領學生。他們深信中國學生事工是全球宣教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們所栽培的門徒,將來會回到中國,或前往世界其他地方。

「門徒訓練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匹茲堡的教會,而是為了上帝的普世教會,」Situ說。

今年七月,校園事工團隊聚集討論如何以新的方式接觸學生。Situ指出,無論是地緣政治的變化,還是世代文化的轉變,都促使他們重新思考事工策略,並在禱告中尋求方向。

「當然,上帝掌權一切事,」Situ說。「我們只需要忠心,並在屬靈與理性上都仔細思量。每當我回顧自己的生命,都會意識到,如果上帝當初任由我們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我們今天就不會在這裡服事了。」

尤金指出,新一代的中國大學生所需要的,不僅是聖經教導,更需要「一種新的連結方式」。

傳統上,華人學生事工常透過舉辦除夕晚餐或大型佈道會來接觸學生。但過去十年,團契領袖們發現,學生對這類大型活動的參與意願愈來愈低,反而當基督徒主動接近他們、與他們建立友情時,會得到更積極的回應。

「我們必須建立深刻的關係,走進他們的生命,了解他們的學業壓力、情緒掙扎和人際衝突,」他說。

這個團契依據學年設計出一個「生命週期」的事工模式:八月歡迎新生,九月至十二月專注於福音外展,一月到五月則進入門徒訓練階段。領袖們會在鄰近學校的教會家庭家中舉辦聚會,也會在校園教室內舉行每週例會,以增加在校園裡的實體接觸、陪伴。今年,他們計畫參加更多由學校主辦的活動,但也會舉辦自己的活動,例如職涯講座或心理健康工作坊,盼望藉此接觸更多學生。

過去幾十年來,隨著基督信仰在中國的成長,越來越多學生在來美留學前就已接觸過基督教,有些甚至已是基督徒。不過,多數中國學生仍是在美國求學期間,第一次聽見福音。

尤金善用這樣的改變,安排中國基督徒學生與屬靈導師配對,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帶領團契在校園裡的各項活動,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歸屬感」。

根據卡內基美隆大學2023年官方統計,中國學生佔該校學生總數的18%。尤金指出,即使川普政府的政策導致來美中國學生減少幾百人,仍然有數以千計的學生等待被福音觸及。

尤金表示,目前許多中國學生正面臨歸屬感的掙扎。「美國不像他們的家,他們面對不友善的態度,也很難找到工作;但回中國發展也不像是更好的機會,」他說。

尤金說,這正是一個讓學生重新思考「真正的家在哪裡」的契機。

「這或許是一個機會,讓學生明白,其實還有第三條路:不是美國,也不是中國,而是耶穌基督,」他說。「所以無論處境如何,我們都會繼續服事。

 



其他新聞快報
風雨無阻弟兄情 中布中會排球賽凝聚向心力 (教會公報)
以運動為媒介傳遞福音 阿美三中運宣大會熱血邁入第六屆 (教會公報)
愛弭平礙 彰基助24罕病家庭無障礙遊科博館 (教會公報)
血染剛果禱告夜非孤案!49信徒殉道、兒童遭斬首,葛福臨呼籲全球守望 (基督教今日報)
不能再等!詩歌、禱告與錘聲交織,芥菜種會修繕開工「修房也修心」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