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homas Anderson)在我桌上,有一張我平常會反面蓋上的照片。照片裡是植堂團隊在我家客廳聚集的場景:27位相信上帝呼召我們去成就非凡事工的人,手牽著手禱告,臉上滿是期待的光彩。那一刻——整整三年的預備、籌劃會議、金錢上的犧牲,以及與神國一樣宏大的夢想,濃縮在這張照片裡。
照片中的那個人,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事工的方程式:忠心加上努力,再加上殷切禱告,就等於可預測的神國果實。他當時還沒親眼看著自己的呼召在現實中崩潰瓦解;他還沒有坐在山洞裡,用外衣蒙住臉,求上帝讓他死去 (列王紀上19:4、13)。
我將那張照片反面蓋上,因為在我牧會最黑暗的季節,我還看不見上帝在做什麼樣的事。祂正在黑暗中成就那在光明中無法發生的事;祂正在教我那些我在屬靈高峰中永遠學不到的、關於祂性情的真理;祂正在向我顯明祂那唯有在谷底才能看見的愛的深度。
如果你讀著這篇文章時,胸口正如同有塊巨石壓著般灰心沮喪——如果你曾懷疑自己是否聽錯了上帝的呼召,或你的服事已成了一場殘酷的玩笑——那麼,你需要再遇見以利亞一次。
不是迦密山上那位以利亞,那位呼求烈火降下、讓假先知顏面盡失的先知。那是我們所有牧者都想成為的以利亞。
我說的是另一個版本的以利亞。那個躲在羅騰樹下的以利亞。那個在親眼目睹自西奈山以來最震撼的神蹟後,因王后的威脅而逃跑的以利亞。
那個沒人想提起的以利亞
關於服事,有一件事沒有人會事先告訴你:你可以在理智上堅信上帝全能的主權,卻在壞消息的使者到來時,依然忘記耶和華是神。《列王紀上》第19章記載,以利亞才剛帶領以色列經歷自摩西以來最偉大的屬靈勝利,然而,當耶洗別威脅要在天亮前取他的性命時,這位曾呼求烈火與雨水降下的先知,卻忘了自己教導過的每一句神學真理——逃命去了。
以利亞的恐懼,並非出於信心軟弱,而是來自一顆破碎的心。以利亞之所以幻滅,不是因為他停止相信上帝,而是因為他曾深深地、熱切地、犧牲地相信祂。他已傾盡所有,只為看見他唯一渴望的事成就:上帝在以色列得榮耀。他渴望看見悔改、歸信與復興;他渴望自己能成為上帝使用的器皿,使這一切成就。
但耶洗別的威脅擊碎他所有盼望,以利亞的世界隨之崩塌。
你懂那種感覺嗎——你竭力禱告、掏心掏肺地講道,但教會多年來沒有ㄧ絲增長。你牧養著65位常為了團契房間的地毯顏色爭論不休的會友,而成功神學的講員卻能輕易吸引坐滿整個體育館的人數;你為新會友的屬靈成長而歡喜,同時因自己的孩子遠離信仰而悲傷。你的妻子愛耶穌,但她對總是要與別人的危機分享你的時間及心力感到疲憊。
以利亞的絕望,不是軟弱的結果,而是夢想破碎的悲傷。他甚至忘了自己名字的意思——「耶和華是我的神」——也忘記了他盼望以色列所接受的那個信息本身。
於是,以利亞逃走了——藏在何烈山的山洞裡,懇求上帝讓他死去。上帝來到他面前,但方式出乎意料。首先,是能撕裂山嶺的狂風;接著是能震裂大地的地震;然後是能吞噬一切的烈火。這正是以利亞一直想要的:一場震撼全地的、上帝大能的彰顯,好使以色列人歸向祂。
但以利亞依然將自己藏起來。他已不再渴望見到榮耀,因為他的夢想已如瓦器碎裂在地。
然後,一陣微小的聲音傳來。以利亞用外衣蒙住臉,遮掩自己不去直視榮耀的顯現。上帝開口了,但不是如人所料地安慰以利亞,而是問他:你在這裡做什麼?這不是你該待的地方。我還有工作要你去做。
接著,上帝給以利亞一個可能是祂歷來對忠心僕人派下的最艱難的任務:去膏立一位亞蘭王、一位不敬虔但統治以色列的王,以及另一位先知,他會完成你未完成的使命。你不是那個能帶來你渴望見到的復興的人。
對一個一生為單一目標而活的人來說,這是令人心碎的話。
但我在自己屬靈乾涸、事工失敗的日子裡學到這樣的功課:
當有聲音低語:「你應該永遠能得到你心中所渴望的事」時,你可以肯定,那聲音帶著蛇信般的嘶嘶聲。
但當你聽見:「你渴望的那份寶貝?你得不到它的——但我會將我自己賜給你」時,你永遠可以完全信任這個聲音的源頭。
上帝不會容許你傳講那個你自己不願活出的訊息。祂愛你,愛到不會任憑你的偶像安然無恙地待在你心裡——即使那些偶像是成功的事工、教會的增長,或看見自己的孩子跟隨耶穌。
上帝無情卻慈愛的憐憫
以利亞接下來的經歷,揭示了上帝性情中一個令人震撼的真理:即使上帝似乎對祂的僕人很嚴厲,祂的供應仍是極其慈愛、慷慨、良善的。
以利亞的故事是如何結束的呢?在《列王紀下》第二章,當他預備將自己的外衣交給以利沙時,發生了一件非凡的事。當以利沙求「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以利亞以奇怪的條件回應:「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看見我,就必得著,不然必得不著了。」(王下2:9-10)。
然後第11節如此紀錄: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
你看見上帝在這做了什麼事嗎?那位曾絕望到無法直視上帝榮耀旋風的先知,如今卻被旋風與火車火馬迎進至榮耀裡。上帝知道祂僕人內心最深的渴望——那位親自接以利亞回家的主,遠比祂曾從他身上奪去的一切更寶貴無比。
而故事還不止於此。在《路加福音》第9章,以利亞再次出現,這次是在另一座山上。他與摩西一同注視著變像的基督面容。那位曾懇求見到上帝榮耀卻被拒絕的人——也是那位曾不願再看見榮耀的人——如今親眼注視著耶穌面容上的上帝榮耀。
黑暗教會我們什麼
在我牧會最黑暗的季節,當我們的植堂計劃在起步前就瓦解——整整三年的預備在幾週內化為烏有,27位忠心的同工分散到不同教會時——我質疑所有我以為自己知道的關上帝呼召的真理。但我同時學到一件我在成功的光亮中永遠學不到的事:上帝對我的愛與我的事工表現毫無關聯。我親身經歷到祂如何用那無情卻強烈的憐憫之愛追尋祂的僕人,剝光我們自以為需要的一切,好讓我們發現祂本身已然足夠。
黑暗重新定義了我:不再是作為一位成功的植堂牧師來定義,甚至不是作為一位忠心的牧者來定義,而是作為一位蒙祂所愛的兒子。黑暗教導我,那份我一直努力爭取的認可,在基督裡早已屬於我——與我所成就的任何事工都無關。
有一件事,是我坐在自己死灰的洞穴裡時看不見的:上帝正在溫柔而緩慢地重塑我的異象、願景。透過失去與限制,祂向我顯明祂性情中一些我在屬靈高峰期永遠學不到的面向;祂向我展現那唯有在谷底才能察覺的愛的深度。
每位牧者終究會面對一個抉擇:我們可以執著於那些失去的寶藏——我們夢想中的事工、渴望的家庭生活、會專注聽我們每一句話的會眾——或者,我們也可以發現,耶穌本身才是那永不能被奪去的寶藏。
那些能持續服事並興盛的人,不是那些從未經歷過絕望的人,而是那些學會一瘸一拐向前走的人,因為他們已經學到上帝的恩典是夠用的,祂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他們已將眼目定睛在祂身上,視祂為最終的至寶,而不是停留在「事情本來可以怎樣發生」上。
宣教士兼殉道者吉姆·艾略特 (Jim Elliot) 曾說:「為得到那不會失去的,而付出那不能保有的,這人一點也不傻」。我想再補充一句:尤其當你不會失去的,是上帝本身。
黑暗能教會你一些光明永遠教不會的事。不要在洞穴的日子裡浪費時間懷念迦密山。讓上帝除去你的偶像——即使是那些「好的」偶像——直到祂成為你唯一的異象、至寶,和你靈魂唯一的滿足。
Thomas Anderson是馬里蘭州富爾頓市恩典社區教會 (Grace Community Church) 門徒培育事工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