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一月底馬頭圍道塌樓事件震動全港,亦震動了教會。天梯使團及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於三月十二日晚上,在敬樂園會址舉行「震動出來的盼望」召集會,鼓勵教會擁抱舊區。聚會邀得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及社會福利署署長聶德權等分享,約二百五十人出席。
教會要填補法例的空隙
林鄭月娥指社會出現問題,政府對此責無旁貸,未來會在立法、預防、執法及公眾教育四方面多做功夫,亦會特別幫助弱勢社群,提供資助。但她認為樓宇安全需要多方面合作:「大城市無可避免會有弱勢社群,故此教會要填補政府及法例無法填補的空隙。」她懇請參加者為屋宇署同事祝福,因為他們在短時間內做了很多決定和事情,她自己也深受感動。例如為令市民安心,屋宇署動員最大人力,在一個月內巡查了全港四千幢舊樓,結果有兩幢舊樓需即時維修,另向九百幢發出維修或修葺令:「數字是冷冰冰的,但數字背後卻很溫暖,有很多職員在做事,特別是那時正值新春。」
聶德權亦分享到,看見有很多人和機構自發幫助災民,他祝願上帝使用參加者成為流通的管子,同時亦請參加者為同事們祈禱。他說政府對有需要人士的資助金額,已在十年間增加了一百五十億元,但他亦坦言很多事情不是金錢可以解決,如長者需要關懷、青年人需要榜樣:「建立一個關愛的社會,便要動員社會網絡,倚靠教會及其他社會組織,發揮力量幫助社區。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
教會要為社會問題負責任
天梯使團同工黃若娟表示,塌樓後使團發起「守望馬頭圍道」行動,連續兩天探訪馬頭圍道的居民和商戶,並舉行了一場安慰禮拜,為那地區守望禱告。她又跟參加者分享如何服事舊區居民:
一、 上門探訪,說問候、安慰的話; 二、 若單位內有裂縫,問准有關家庭後,為裂縫抹油(抹油象徵保護、安慰臨到這家); 三、 為土瓜灣等舊區祈禱。
黃若娟感恩地說,政府後來宣佈可重建的那卅三個門牌,正是他們行區祈禱所走過的。她憶述其中一位街坊被問到有何願望時說:「我最想政府畀錢我重建,你估你個神得唔得?」探訪隊遂為她祈禱。結果,一星期後,政府就宣佈重建了。黃若娟提醒參加者要將貧窮人的呼求帶到主面前,她更表示「主把權柄給了教會,社會出現問題,教會應要負責任。」
香港伯特利教會慈光堂牧師陸劍雄亦有參與「守望馬頭圍道」行動,他表示感受到主的工作,在禱告時,他心裡驚慌的感覺一掃而空:「我體會到我們的祈禱,可以戰勝外圍環境的限制。」
教會就在塌樓現場對面的夏姑娘表示,塌樓時她在教會正要開始聚會,於是馬上與弟兄姊妹一同祈禱。她指是次塌樓事件喚起教會對基層及舊樓居民的關注:「教會要實踐基督的愛,要有行動去到那些有需要的人中間,發揮使命,將耶穌的愛給他們。」
天梯使團義務總幹事黃瑞君牧師分享她從上帝領受到的信息:同一個樓齡的樓宇,有維修與沒有維修的相差廿年。「樓宇日久失修,一震就會塌,不堪一擊,那麼,教會裡又有多少人的生命是日久失修,一震就塌的?」她認為教會有責任為政府官員禱告,故她邀請教會每週崇拜時用一分鐘為官員們禱告,亦請教會有勇氣與區內的官員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