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林大衛牧師 宣教與神學的四種張力

神學教育的省思系列報導七
(2010年03月26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2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聖經網
本次研討會的第六場分享,邀請到海外基督教使團的宣教士林大衛牧師前來分享宣教與神學教育的關係。林牧師事OMF的同工,主要是在中國服事。林牧師今天主要是要從宣教與神學的四種張力來看神學教育。

林牧師表示其實宣教跟神學一直存在著不同的張力。兩樣的先後次序、輕重緩急、教育理念等等,都是一直存在的問題。教會一直希望神學院能建立一個十全的傳道者,但是這通常很難被滿足。教會及神學院有著不同的立場,這也就是張力的來源。

第一種張力事有關心胸與氣度。宣教是一種心胸,而神學則是一種氣度。宣較需要寬度與深度。宣教士的使命,決定了他的寬度,但是如果沒有深度,他就缺乏內涵。因著神學就可以滿足了深度與厚度。具備國度的胸襟,才能突破地域上的限制,超越政治、民族與地域。但這一定必須搭配有氣度的神學才能承載寬大的心胸。

第二種張力是存在於時間與學術之中。宣教著重實踐,而神學則強調學術。宣教是一個實際的行動,他強調整體性的思維以及有效的布局。但神學則是注重於學術專研,強調準確性、嚴謹性和批判性。經過這嚴謹的研究過程,才能發展出不同命題、教義以及信仰宣告。有神學家說:「宣教是神學之母」。不過林牧師道是認為,宣教實踐與神學研究應當是要相輔相成的。

第三種張力是在於處境與反省。宣教士需要面對不同文化、複雜的政治、種族的對立以及多元的社會。他們必須要對不同處境非常的敏感,要對不同情況快速做出回應。但是神學在乎反省,他常扮演的角色是在調和時代處境和聖經真理的反省。

最後一種張力是處於本土及原文之中。宣教善用本土溝通,而神學則忠於研究原文。宣教的一個具體形式,就是活出「道成肉身」的精神。宣教士必須要進入工場,用當地的方式與文化來傳揚基督的福音。神學,在另外一方面,更強調回到聖經當時的語境、嚐試回到最原始的文字、歷史背景中。將聖經原意用於人們能夠理解聯繫的方式,則是神學教育和宣教工場不可迴避的問題。

林牧師最後總結,宣教與神學不應是對立的學科,而是互相彼此關懷的生命體。在彼此的張力中找到平衡點,才能在有寬度又有深度的情況下,完成神給我們的使命。他期盼神學教育單位,可以培育具宣教心的牧者,積極推動、參與、支援和差派宣教士到福音未及之處。
 


其他新聞快報
梁家麟院長看兩岸神學教育交流契機與限制 (台灣聖經網)
由最低工資水平的訂定爭議談起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慈福行動籌五十萬港元賑災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前會友藉課輔班收取錢財 清泉崗聖潔會籲其他教會謹慎 (基督教論壇報)
台北真道教會夢想之家青年中心 無牆教會領人歸主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