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關俊棠:世界成為戰場

「解破七宗罪」講座
(2010年04月13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古往今來,七宗罪是人類極需對付的罪惡。為此,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和塔冷通心靈書舍已於四月十一日下午在塔冷通心靈書舍合辦「解破七宗罪•重建美好人生」講座,由對靈修、倫理有深入探索的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副主任關俊棠神父及信義宗神學院校牧陳國權牧師分析當代的七宗罪,吸引超過一百五十人參與,其中不少為教育工作者。

按陳國權指,四世紀沙漠教父伊域格屈(Evagrius of Pontus)在修行時,曾歸結自己不時出現的八念(thoughts),即是貪饕、迷色、貪婪、憤怒、憂傷、苦悶、虛榮及驕傲;至六世紀,教宗大貴鉤利(Gregory the Great)就將此八念濃縮成七個惡習,即七宗罪。之於罪在聖經最基本的意思,依關俊棠的說法,就是「不中的」(missing the point),即人不作人的本分,而想作上帝或禽獸。這不單指個人層面,並且是集體的不良習性及社會紛圍。


世界成為戰場──七宗罪在社會文化

關俊棠解說七宗罪及其在社會文化上的現象:一、驕傲,在政治、經濟而言就是霸權;在宗教、學術、文化上就是唯我獨尊,非我族類者為非真理等;二、嫉妒,即不願見他人比自己好,又怕自己低於他人的自我折磨;在社會層面上,就是不斷地與別人競爭,國際的軍備競賽更是一例。他歎息道,「最近美國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同意裁減核武器三成,但是現時雙方存有的核子彈頭仍足夠毀滅地球四十次。」;三、憤怒,不適度的憤怒使人失控,對己就是自我傷害,對外即是報復,以暴易暴;四、饕餮(貪吃的人),美食文化圍繞大都會生活,豪宴狂飲者不少──他引述消息指有富豪一餐膳食花費三十萬元;五、情慾,沒有節制地追求情慾滿足、刻意將性與愛分家等皆是此罪的表現,而現代社會更強調對身體的崇拜,如地鐵車廂的「瘦身廣告」;六、貪婪,源於內裡的空虛。按天主教靈修大師梅頓(Thomas Merton)的說法,一個很貪財的大商家與一位隱修士想喝一杯啤酒,兩者同樣是「貪」。他補充,小貪不留神,會變成大貪,而社會性的貪婪則造成貧富懸殊;七、懶惰,指靈魂的不思長進,不求多走一步,做好一點,珍惜上主所賜予的能力去為善、為愛。

關俊棠總結,首三項的罪令世界失去和平,成為戰場(killing field);後三項則造成當代消費文化,只見市場,不見別人存在;而「懶惰」令人失去驚喜,甚至失去希望。


關係缺裂──七宗罪在個人生活

陳國權從個人生活探討,歸類七宗罪為三個範疇:慾望(饕餮、情慾及貪婪)、情緒(憤怒、嫉妒、懶惰〔由苦悶而來〕)和態度(驕傲或虛榮),並認為此三個範疇有助認識自己,檢視自己所追求的,包括是否將所需(needs)及所慾(wants)混淆、情緒起跌過度或另一極端對周遭事物毫無反應、因著自我的優越感而對別人標籤等等。他總結,這一切皆造成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己關係的缺裂。

不少會眾向講員提問,青年一代在七宗罪的紛圍上長大,作為教育工作者及家長,應如何培育?關俊棠回應,在他推動學校靈修教育的經驗中,教導青年人自律,延遲滿足,讓自己成為本能的主人,而不是奴隸,相信會有助年青人抗衡這強調慾望的社會風氣。陳國權亦同意給慾望設限,教導年青人回歸內心,培育性情,尋覓生命的價值的根本。關俊棠又補充,重建美好生命,重點在於長久、內在的靈性修持,即使面對黑暗,仍可保持內心的穩妥。
宣傳圖
 


其他新聞快報
信徒重善行與大公.非信徒重刺激與自決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本月底邀周聯華牧師分享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德天主教性侵犯輔導熱線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媽祖繞行 西海岸教會以禱告回應 (基督教論壇報)
台北靈糧堂災難與方舟論壇 基督徒學者:正視環境警訊 恢復上帝創造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