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2010東亞區畢業生會議

誰的成功?誰的成就?
(2010年08月17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由香港畢業生基督徒團契(HKGCF)、澳門基督徒畢業生團契(Macau GCF)以及國際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東亞區(IFES East Asia)聯合主辦的「二○一○東亞區畢業生會議」已於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假香港馬灣挪亞方舟舉行。大會主題為「從亞洲人角度看市井聖徒」(Christians in the Marketplace──an Asian Perspective),邀得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科副教授李思敬博士釋經,並英國倫敦當代基督教中心行政總監兼資深廣告傳媒人馬可格林(Mark Greene)主講職場專題。來自東亞區十四個地區約三百位信徒,共同探討工作在上帝的創造與救贖計劃的心意,決心踐行使命,作成聖徒。

《時代論壇》派員參與了五日四夜的營會,聆聽各主題講員的分享,以及走訪個別營友的體會,以下為部分內容:


Mark Greene
  信徒每每將工作分類,或神聖的,或世俗的,馬可格林則認為:「上帝很關心我們的工作,不是因為我們作甚麼,乃因為我們被看為要緊。」他強調,工作沒有貴賤之分:「它是來自上帝的禮物,是一個與祂同工的機會,參與實現和好與更新萬有的職事。」因此關鍵在於「為誰工作」,誠如西三23-24說:「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督為賞賜。你們所侍奉的乃是主基督。」「這可視為對一切形式工作的聖經宣言。」馬可格林說。

  現代人也慣常以為一個人重要與否,取決於他的工作成就。「這種工作救贖、我做故我在的想法,是與基督信仰相違背。其實,上帝在創世以先,已經選召了你,叫你從中得以自由。」馬可格林指出,上帝花五天創造世界,目的乃為人類提供一個生命得以繁育(a context for human flourishing)的環境,今天人類工作的目的,也是為了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回復上帝原初創造的美好。

  著名佈道家葛培理(Billy Graham)曾說:「我相信,上帝下一個巨大行動,就是使用職場信徒去作工。」馬可格林說:「你相信嗎?我們每位都是宣教士!職場職事或使命,就是去關心所接觸的人,即使是最低層的員工,都要尊重他們,並為他們的好處著想。」他深信,工作可以祝福他人,展現一種跟隨基督的生活。

   講員李思敬從聖經裡進一步挑戰與會者:務要成聖。成聖不單是信仰的提煉升華,更是自古以來上帝對所屬子民的要求與應許。

李思敬
  班福德(Bob Buford)在著作Half Time就提到,在人生下半場,需要改變遊戲計劃──由追求成功(success)至成就(significance)。李思敬進一步延伸:「那是『誰的成功』、『誰的成就』?在聖經中,更多出現的是成聖(sanctification)。」

   所謂成聖,就是表明自己屬於上帝。在聖經裡,成聖與立約更是密不可分。李思敬指出,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乃為了萬國萬族;挪亞之約更是為了拯救眾生;而基督的福音就是與整個世界所立的新約。「可見上帝選召聖徒(the Saints)不是為了祝福他們自己。」他說:「我們被選召進入世界,是為了非信徒,以至整個受造界,這才是成聖或神聖(holiness)的意思。」

  成聖不在教會的生活,而在平日的生活敬拜。李思敬指,上帝更關心信徒在職場中有否順服祂,因為信徒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他引用賽一說,上帝不喜悅虛有其表的宗教禮儀(包括獻祭、聚會,甚至祈禱),而是關心祂的子民有否守約行善,尋求公義,並照顧忠難中的孤兒寡婦。

  「整卷以賽亞書講明,以色列民被放逐至巴比倫的原因──上帝藉此去教誡(disciplined)悖逆的子民,呼喚他們悔改(repent)、歸回(return)上帝,回到公義與照顧弱者的生活。」李思敬說,以色列民的歷史告誡信徒,要以上帝為所屬,在職場中秉行公義與愛的生活……
 


其他新聞快報
責之切,也愛之深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BlessingU 基督教搜尋器第二週測試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國際化體驗 浸聯會首度與日本合辦福音營 (基督教論壇報)
林長贈:了解肢體需要 彼此幫補 (基督教論壇報)
99台北市第一屆族語聖經朗讀比賽 (台灣聖經網)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