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開普敦的另一片天

南非貧民區一訪
(2010年11月15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上月下旬,第三屆世界洛桑福音大會假南非開普敦舉行。大會為期一星期,會期第四日大會安排不同的導賞團,讓連日來費盡腦汁研討的與會者,能夠親身體會南非的不同面貌。本報記者亦隨其中一團探訪當地一個貧民區:

  在開普敦市中心,街道整潔,商廈林立,可謂是南非的商業及旅遊中心。遊客除可登上桌山(Table Mountain)飽覽開普敦全景外,亦可到海濱餐飲區(Victoria & Alfred Waterfront)欣賞怡人的海岸景致。會議中心附近亦停泊著一輛輛計程車,身穿制服的司機等待著遊客及經商者來至。


Langa貧民區
  當地人說:「開普敦不是南非!你看它市中心,像是澳洲、歐洲的地方。」原來,同一天空下,在城市郊區幾十公里外的鎮區(Townships),就是黑人與其他非白人(the Coloured)貧民區。火柴盒般的房子並排著,向坐在旅遊車上的我,訴說另一個南非的「風情」,也令我對在開普敦大街小巷前來張手討錢的乞丐,多了一點的認知。

  記得旅遊書曾說:南非貧民區是危險的地方,罪惡率高,提醒遊客要有導遊帶領,才出發遊歷。相反,在南非市中心則安全得多。


Langa區內的鐵皮屋(一) Langa區內的鐵皮屋(二)

  貧民區的房子多為單層簡陋的鐵皮屋(shacks)。在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在一九九四年被正式廢除)下,大批黑人被迫遷往離市郊幾十公里的大片土地,居住在沒水沒電、沒有浴室和廁所的屋子裡。其中一個例子是,數十年前在開普敦曾有以音樂藝術聞名的第六區(District Six),本為黑人及非白人雜居之地,但一紙「地區法」把第六區就劃為白人區,超過六萬居民被迫遷居。


民宿內母親正細心照料嬰兒

  第一站導遊領我們到Langa──開普敦首個黑人貧民區,探訪當地的居民。一下車,空曠的空間夾雜著狗吠聲;外人來至,周邊的居民亦出來打聽一番,連踏著單車的居民都停下來,觀看究竟。

  熟悉的面孔、陌生的語言,衣著簡樸的四位男士坐在鐵皮屋內的板凳上分享。間或,導遊講述貧民區的情況時,他們手執自製的飲料食糧,一個傳一個,輪流享用。在這裡,物資缺乏,但居民會彼此分享所得。

  同行的南美洲圭亞那(Guyana)姊妹問導遊:「政府有沒有計劃去重置他們?」導遊說,起初貧民區的小屋只屬暫時性的居住安排,但居民輪候政府房屋需時,有住在該區的男士分享說:「我已在這裡等了十八年……

宣傳圖
 


其他新聞快報
面對中年信徒的牧養視野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台北市基督教教會聯合會 抗議「媽祖計畫」 (台灣聖經網)
容保羅期勉華人興起 致力聖經翻譯 (基督教論壇報)
尼克•胡哲:我寧願有上帝,勝過有手腳 (基督教論壇報)
龍潭女監 78人受洗 創單次最高紀錄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好小子



發言日期:201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