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基道出版社與Vocatio Creation已於五月九日晚上,假旺角浸信會舉辦「解放平信徒」公開講座,由建道神學神學系主任郭鴻標博士、中華宣道會大圍堂朱志豪牧師及浸神神學與文化教授鄧紹光博士主講,從史蒂文斯(R. Paul Stevens)所著的《解放平信徒》一書談起,反思教會內外二分、聖俗二分的事奉觀,吸引了約二百位兄姊出席。
郭鴻標從《解放平信徒》一書為起點,探討職場神學作為公共神學的建構。他指出,從八○年代開始已有「信仰和生活不應切割」的神學觀,而作者史蒂文斯便放下堂會牧師的工作,跟數位弟兄一起跑去做裝修。他認為作者沒有否定牧職的身分,他仍繼續為植堂而努力,只是不希望牧者被專業化、制度階級化。
他繼續解說道,作者把現今的信徒分成三種:一、牧者,是事奉上專業的一群人,但沒有在世上工作。二、信徒,他們做工後便在教會事奉,在工作裡沒有屬靈要素。三、織帳棚者,他們如保羅般織帳棚工作,但卻會實踐使命,且以工作為事奉。職場如同公共社會,故此牧者可以仿效保羅進入工作場境,以便裝備信徒面向群眾,實踐使命,見證基督。在「解放平信徒」,進入思維新路向的時候,郭鴻標建議可以從智慧文學及福音書尋找職場智慧,在集體工作中尋找互動,在小組裡討論職場與神學,使教義能對應社會的轉變。
鄧紹光分析教會內外二分、聖俗二分的事奉觀時表示,信徒很多時候忽略教會就是一群人,並且有聚集和分散的形態:上主日學、團契、崇拜是聚集的形態,星期一至六的家庭、人際交往、工作、學習則是教會的分散形態。信徒的聚集和分散,為的是見證上帝的國度,聚集是為了裝備、訓練,培養見證上帝的能力,分散便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信仰,只要朝著這一個方向去實踐,教會便不會喪失其身分。牧者必需如同籃球隊的教練,意識到信徒需要甚麼,使能承傳信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朱志豪以其牧養的經驗,指出上帝呼召人事奉祂,但信徒卻不一定要全職事奉,而可以成為工作上的傳教士。他發現很多信徒都要求牧者在講道中提及職場神學,更觀察到信徒已把返教會成為娛樂。他指出在工作中避免失見證是不可能的事,但牧者必需幫助信徒在工作裡成長,使他們可以成為職場「無間道」的同時,認清自己的真正身分。「牧者不怕信徒如羊進入狼群,卻怕羊為了適應世界,也成為狼的一份子。」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09.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