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台灣基督教會教勢報告》以數字見證教會發展軌跡:專訪朱三才牧師
2016年09月07日
《2015年台灣基督教會教勢報告》於2016年九月出版,這份每兩年進行一次的教會發展報告,調查範圍涵蓋包括天主教在內99%的台灣堂會,總數有4,226間。計畫負責人朱三才牧師表示,調查的數據來源是根據各堂會電話訪查或週報資訊,採樣方式偏保守,特殊狀況都不計算在內,因此呈現的結果,應該很接近當年度台灣教會的真實情況,誤差值約在3個百分點。
26年來堂會數增長6成,信徒人口增長逾2倍
「台灣基督教教勢報告」自1989年起,見證了台灣26年來教會發展的軌跡,也見證神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祝福。朱牧師說,他把這項服事當成是台灣基督徒的戶口調查,「每一間教會都是我一個一個調查,我把這個當成是在服務眾教會。我開始做這個調查的時候,千人以上的教會,只有寇世遠監督牧養的基督之家,現在台灣已有70多間千人以上的教會。」
根據2015年的報告顯示,台灣目前超過千人以上的教會有72間,其中有8間超過2,000人;而當中又以台北市最多,有35間。基督徒人口(不含天主教)現今約有146萬人,約佔全台總人口的6.53%。若與2013年的數據相比較,大概有15萬人在近兩年間成為神國度裡的新人。
而綜觀90年代至今台灣教會的發展,從原本的2,660間,到如今4,246間,台灣教會成長近6成。基督徒人口則從原本的45萬,至今全台有146萬的基督徒,成長逾2倍。調查報告的數據中,處處可見神復興台灣的心意,以及眾教會齊心努力的成果。
朱三才牧師認為,台灣教會經歷突破性的增長,與教會間的合一行動有絕對的關係,「教會增長,跟『2000年福音運動』有絕對的關係。在過去,各教派都只管自己的事情。但2000年福音運動之後,大家有了建立教會的共識,要在2000年建立1萬間的教會。雖然目標沒有達成,但各教派間開始有了連結,彼此合一,成長也就加速。」
都市堂會成長最豐,花東信徒比例增長居冠
若單看2013-2015年台灣各縣市的教會發展。以堂會成長狀況來說,大都市新堂會的出現明顯多於偏鄉,前三名分別是台北、新北及台中市;其他如雲林等地有個位數的成長,離島地區在這兩年沒有新的堂會出現。
若看信徒人口的成長狀況,除了澎湖縣之外,全台各縣市的基督徒人口皆有1%左右的成長幅度。新北市新信徒人口居冠,約增加2萬5千人。若以成長幅度來說,台灣東部增長比例最多,前三名分別是花蓮、宜蘭和台東。值得注意的是,澎湖縣這兩年11歲以下信主人口大幅度減少約300人,成人則有小幅的下滑,這很可能是該縣人口外移所造成的結果。教勢報告也呈現出台灣部分偏鄉所面臨的人口議題。
朱牧師也觀察到,現今教會的發展型態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報告顯示出,台灣這些年間沒有任何宗派支持的「獨立教會」有逐漸變多的趨勢,佔全台基督徒人口的比例也最高。資料顯示,2013年獨立教會共有840間堂會,會友人數計31萬人,到了2015年已增加至923間,會友人數倍增至65萬人,值得關注。另外,部分教會的禱告會人數或是小組聚會人數,開始多過於主日聚會的人數,這些現象都值得台灣教會參考。
86歲樂齡牧者,盼望看見使命被傳承
朱三才牧師今年高齡86歲,有23年的時間,他以志工的身分,獨立製作台灣教會名錄與教勢報告,以此服務眾教會。雖然沒有足夠經費支持,這些年他還自掏腰包印刷出版,並贈送給各教派,接受自由奉獻。回憶這段歲月,過程中難免有一些辛酸委屈,卻也滿心感謝神:「我從17歲隨國民政府來台,信主23年之後,回應神的呼召全職服事23年,退休後又以此服事眾教會23年。想到自己退休下來,還可以盡我的能力做這些事,真的也很感謝神。」
身體尚硬朗的朱牧師也表示,今年將是他最後一次做《全台教勢調查報告》與《全台教會名錄》的工作。他滿心期盼未來能夠有人傳承這份使命,為神的國度見證歷史發展的軌跡。
26年來堂會數增長6成,信徒人口增長逾2倍
「台灣基督教教勢報告」自1989年起,見證了台灣26年來教會發展的軌跡,也見證神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祝福。朱牧師說,他把這項服事當成是台灣基督徒的戶口調查,「每一間教會都是我一個一個調查,我把這個當成是在服務眾教會。我開始做這個調查的時候,千人以上的教會,只有寇世遠監督牧養的基督之家,現在台灣已有70多間千人以上的教會。」
根據2015年的報告顯示,台灣目前超過千人以上的教會有72間,其中有8間超過2,000人;而當中又以台北市最多,有35間。基督徒人口(不含天主教)現今約有146萬人,約佔全台總人口的6.53%。若與2013年的數據相比較,大概有15萬人在近兩年間成為神國度裡的新人。
而綜觀90年代至今台灣教會的發展,從原本的2,660間,到如今4,246間,台灣教會成長近6成。基督徒人口則從原本的45萬,至今全台有146萬的基督徒,成長逾2倍。調查報告的數據中,處處可見神復興台灣的心意,以及眾教會齊心努力的成果。
朱三才牧師認為,台灣教會經歷突破性的增長,與教會間的合一行動有絕對的關係,「教會增長,跟『2000年福音運動』有絕對的關係。在過去,各教派都只管自己的事情。但2000年福音運動之後,大家有了建立教會的共識,要在2000年建立1萬間的教會。雖然目標沒有達成,但各教派間開始有了連結,彼此合一,成長也就加速。」
都市堂會成長最豐,花東信徒比例增長居冠
若單看2013-2015年台灣各縣市的教會發展。以堂會成長狀況來說,大都市新堂會的出現明顯多於偏鄉,前三名分別是台北、新北及台中市;其他如雲林等地有個位數的成長,離島地區在這兩年沒有新的堂會出現。
若看信徒人口的成長狀況,除了澎湖縣之外,全台各縣市的基督徒人口皆有1%左右的成長幅度。新北市新信徒人口居冠,約增加2萬5千人。若以成長幅度來說,台灣東部增長比例最多,前三名分別是花蓮、宜蘭和台東。值得注意的是,澎湖縣這兩年11歲以下信主人口大幅度減少約300人,成人則有小幅的下滑,這很可能是該縣人口外移所造成的結果。教勢報告也呈現出台灣部分偏鄉所面臨的人口議題。
朱牧師也觀察到,現今教會的發展型態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報告顯示出,台灣這些年間沒有任何宗派支持的「獨立教會」有逐漸變多的趨勢,佔全台基督徒人口的比例也最高。資料顯示,2013年獨立教會共有840間堂會,會友人數計31萬人,到了2015年已增加至923間,會友人數倍增至65萬人,值得關注。另外,部分教會的禱告會人數或是小組聚會人數,開始多過於主日聚會的人數,這些現象都值得台灣教會參考。
86歲樂齡牧者,盼望看見使命被傳承
朱三才牧師今年高齡86歲,有23年的時間,他以志工的身分,獨立製作台灣教會名錄與教勢報告,以此服務眾教會。雖然沒有足夠經費支持,這些年他還自掏腰包印刷出版,並贈送給各教派,接受自由奉獻。回憶這段歲月,過程中難免有一些辛酸委屈,卻也滿心感謝神:「我從17歲隨國民政府來台,信主23年之後,回應神的呼召全職服事23年,退休後又以此服事眾教會23年。想到自己退休下來,還可以盡我的能力做這些事,真的也很感謝神。」
身體尚硬朗的朱牧師也表示,今年將是他最後一次做《全台教勢調查報告》與《全台教會名錄》的工作。他滿心期盼未來能夠有人傳承這份使命,為神的國度見證歷史發展的軌跡。
| 網友回應 |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