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新聞封面圖

星中仁愛教會關懷講座 談台灣安寧療護的現況與展望

2025年04月28日

來源: 教會公報 推薦: 0 分享: 分享至 LINE

【邱國榮台北報導】七星中會仁愛教會關懷組於4月27日中午舉辦專題演講,邀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前馬偕醫院院長施壽全醫師,以「台灣安寧緩和療護的現況與展望」為題分享。他指出,目前安寧療護在實務上面臨不少挑戰,例如病人在健保卡上註記「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後,醫院一般會遵從,但當患者因其他疾病(如肺炎、胃出血)而需要急救醫療時,是否治療成為一大醫療倫理議題。「這需要專業的醫療判斷,並非一概而論。」

針對《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推動,施壽全表示,該法上路已超過六年,但因民眾需自費接受諮詢,使得推廣速度受限。倘若政府可以有補助措施,必能提高民眾前往醫院接受門診諮詢,而將減少醫療資源浪費。此外,他也提醒,即使病人已簽署相關意願,若家屬未充分了解,也可能在臨床操作中引發爭議。因此病人與家屬雙方都需一同參與諮詢過程,以降低未來糾紛發生的風險。

施壽全也提到,安寧緩和療護在針對放棄醫療的辦理程序,若僅簽署單純的放棄急救同意書,通常由醫院社會服務室協助處理。若涉及更複雜的預立醫療指示(如不僅拒絕急救,還包含其他不希望施行的醫療行為),則須安排家屬陪同前往門診,整個過程約需一小時且至少需兩位家屬在場。

對於外界關注的「斷食善終」議題,施壽全明確表示,台灣安寧醫學會及安寧照顧基金會並不支持主動加速死亡。即便病人因飲食不適,他們也會透過緩和療法舒緩症狀,而不是停止給予飲食。對於選擇斷食以加速死亡的作法,他認為仍屬「見仁見智」。而談到「有效醫療」與「無效醫療」的區別時,他則解釋,若醫療措施能夠有效延長病人生命或改善病情,如以抗生素治療肺炎,即屬有效醫療;但若肺炎的病情惡化至抗生素無效,且再使用插管、呼吸器等維生系統措施也無法改善,則屬無效醫療。

在面對基督徒對生死觀的提問時,施壽全表示,生命的長短由上帝掌管,醫生僅能在專業範圍內提供協助,但無法也不應取代上帝的決定。「我們只能盡力而為,遵循專業與良心,但生命的終點,還是交由上帝決定。」他指出,民眾對安寧療護的需求日益增加,基金會特別在官網設置「資源地圖」,提供全台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的相關資訊。他進一步表示,目前全台已有七百多家機構能提供安寧療護服務,其中約有兩百多家醫療院所可辦理預立醫療決定與病人自主諮詢。此外,網站上也設有「預立醫療練習」資源,幫助民眾更快了解並實踐預立醫療的理念。

談及台灣安寧療護的未來展望,施壽全表示,應朝向「打造一座關懷城市」的目標努力,將安寧照護納入健康促進的一部分。他強調,疾病復健與臨終照護應不分種族、經濟條件,每個人都應獲得公平的醫療處置與人性化的照顧。但他也指出,目前醫療體系中仍存在許多無效醫療的問題。出於倫理考量,醫療人員即使面對無效醫療,也常因擔憂法律糾紛而繼續施作,造成資源浪費,並加重病人家屬家庭負擔與健保體系壓力。他呼籲社會必須調整觀念,減少無效醫療的施行,才能維護國家健保的永續發展。

施壽全最後引述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提倡,表示成為「關懷城市」的一員,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安寧療護的可近性,讓每一位病人都能在生命最後一程獲得尊嚴與溫暖的照顧。(攝影/邱國榮)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回到新聞總覽